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术后交接与护理措施的相关事项。方法针对患者麻醉术后的交接与护理过程中的相关事项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麻醉术后患者在交接过程中,针对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的术后药物作用影响情况、术后患者交接以及患者术后转移等护理工作中存在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改善麻醉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估、加强交接过程中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建设以及患者转移过程中相关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麻醉术后交接与护理的质量。结论加强麻醉术后患者的麻醉恢复管理,提高交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以及提高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对于改善麻醉术后患者的交接以及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麻醉术后 患者交接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开展优质护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变交接班模式后,总结了护士长组织交接班的体会,强化各班职责,可实现对患者连续性的观察、治疗和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防范医疗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改变交接班模式 优质护理服务 保证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480例进行抢救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交接班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组根据SBAR床边交接程序,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交班制度,对于护理交接班进行规范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约为7%;观察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两组对比差异突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管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SBAR床边交接程序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优化设计ICU病情交接查检单(简称查检单),指导医护人员在临床交接班实践中进行病情查检,以提高交接班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查检单应用于ICU的危重患者,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进行交接班查检,比较应用查检单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查检单后,护士合作状况平均得分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查检单规范了ICU重症患者的病情交接方式与内容,有助于提高ICU的交接班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交接班 查检单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晨间交班模式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比科室2014年前后护士常规交接班及优化交班流程后相关质量数据,探讨优化护士交接班流程提升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结果优化护理交接班后,在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科室护理质量、护士专业知识方面均有提高,并缩短了护理交接班的时间,促进了护理措施落实的及时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科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优化护理交接班流程,可督促夜班护士认真巡视病房,全面掌握夜间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满足住院病人对护理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同时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

  • 标签: 护士 交接班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病人转运和交接的时间及影响因素,探讨缩短用时的方法,提高急诊抢救工作效率。方法对急诊科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4月29日收入院的病人进行转运和交接时间实时记录汇总分析。结果合计250人次,转运交接平均用时18.1分钟,其中转运途中用时5.57分钟,与接收科室交接平均用时5.4分钟,耗时最长。讨论急诊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是影响急诊病人转运交接时间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急诊病人 院内转运 交接时间
  • 简介:摘要护士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本文通过对在重症医学科实习的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实习护士不能主动参与交接班的问题原因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实习护士能明确交接班的意义,以期提高自身参与交接班的主动性。

  • 标签: 实习护士 交接班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SICU)床旁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对护理床旁交接班质量的影响。方法制定床旁交接班checklist,分别收集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对照组)与新型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实验组)下护理质量考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对照组及实验组患方、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共抽查318个床单元,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252项;实验组共抽查314个床单元,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89项,两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方、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CU床旁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提高了床旁交接班的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 标签: ICU 床旁交接班 效果
  • 简介:摘要分析21例手术后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引起术后患者交接风险的主要原因有术后麻醉药物影响、术后低血压、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在术后交接过程中病房护士应与麻醉医师、巡回护士进行认真交接,查看手术中麻醉记录单,手术记录、了解患者手术情况、术中生命体征变化,询问患者术中有无意外情况发生,询问医生有无特殊注意事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防护护理工作中血液采集和交接中存在的问题,如漏采血、少采血、多采血以及出现问题时同事之间和科室之间的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为了保证病人的血液能及时有效得到检验,在具体工作中,除了要有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循各种护理规范而外,我们还应该多想办法来帮助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方法制定血液标本采集交接登记本,要求护理人员认真严格登记,结果血液检验环节中护理问题明显减少。结论实行《血液标本采集交接登记》记录,可以防范减少血液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登记防范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环滚动、反向床边交接班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夜班护士交班、医生补充,主任、护士长进行提问,床边交接班时由下一班责任护士介绍病人的病情,上一班责任护士进行补充。结果产科实施新交班模式后,护士责任心增强,对病情掌握重点突出,简洁流畅,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新型晨间交班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晨间交接 产科 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1起自体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交接错误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通过鱼骨图、PDCA方法对此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实施后连续6个月进行追踪检查,无一例护理差错出现。规范使用PDCA循环,可以让护理管理者清晰的分析和处理问题,保障护理安全。这次采用PDCA方法对该次的护理不良时间进行追溯和分析,制定流程,完善制度,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先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交接效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50例由各科室转运的患者,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交接工作情况及效果。结果50例患者平均交接时间(1.63±0.50)h,有2例患者交接后进行电话询问,有2例患者出现科室责任推卸,未有患者出现交接遗漏;50例患者交接满意度为96.00%。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分工明确,按照交接表进行核对交接,优化各交接转运流程的衔接,避免转运中出现交接不清、遗漏等现象,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转运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ICU 转运交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接班模式的转变对责任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护理交接班模式现状,修改,完善并实施,比较改变前后的交班所需时间,患者满意度,病情知晓状况。结果转变交接班模式后,交班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病情知晓状况有很大提高。结论新交班模式可以缩短交班时间,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交接班 模式转变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缝隙护理用于急诊留观患者与病房交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急诊留观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急诊留观患者转至病房的交接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病房交接情况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缝隙护理应用效果良好,可在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急诊 病房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