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乙肝患者病毒感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60例(男87例,女73例,年龄18~75岁,平均50岁),对乙肝感染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伴肝硬化138例,慢性乙肝患者112例,首发症状以肝区疼痛为多占48.4%,ALP升高118例,AFP升高患者115例,GGT升高患者142例。抗HBe、HBsAg、抗HBc阳性68例,抗HBc阳性和HBsAg患者58例,HBeAg及抗HBc阳性21例。HBV-DNA阳性104例。肝癌位于肝右叶106例。结论乙肝史患者,尤其是患有肝硬化病史,若AFP、GGT、ALP升高,应该定期行CT或者MRI、腹部B超检查。要定期随访抗HBc阳性、HBsAg病人。乙肝病毒复制仍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分型法检测乙肝病毒B、C基因型的方法学的应用价值,掌握不同类型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诊疗的73例乙型肝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型法进行检测,判断患者基因型。结果利用荧光定量PCR分型法成功分型70例(95.9%),其余3例(4.1%)未检出;70例成功分型的患者中,B型45例/61.6%,C型11例/15.1%,B/C混合型14例/19.2%,B型显著高于C型、B/C混合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分型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分型成功率较高,且乙肝病毒以B基因型为主。

  • 标签: 荧光定量PCR分型法 乙肝病毒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抗病毒治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2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普通治疗,治疗组则采用抗病毒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重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上,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的临床治疗上,目前还缺少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除了实行普通综合治疗外,抗病毒治疗可以取得相对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工作者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晚期肝病 抗病毒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云南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09级入学新生血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并用SPSS18.0统计分析。结果2020名大学生中检出HBsAg阳性79名,其中男生32名,女生47名;汉族学生55名,少数民族学生24名;云南省内学生41名,云南省外学生38名;城市户口学生28名,农村户口51名。总体HBsAg携带率为3.91%,男生携带率为4.42%,女生为3.63%(χ2=0.778,P=0.403);汉族学生携带率为3.83%,少数民族为4.12%(χ2=0.092,P=0.8);云南省内学生携带率为3.08%,省外为5.52%(χ2=7.162,P=0.011);城市户口学生携带率为3.29%,农村学生为4.36%(χ2=1.507,P=0.246)。结论该校该年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省外学生携带率高于省内学生,男生与女生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城市与农村户口学生之间携带率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分布在30岁到65岁之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基本的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完全依从率占45%,基本依从率占32%,较少依从率占22%,不依从率占1%;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完全依从率为26%,基本依从率为20%,较少依从率为38%,不依从率为16%。通过组间比较可以看出,对照组按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的抗病毒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最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显著作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毒肝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就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病毒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0例体检为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和新生化指标的检验,记录两组人员的生化检验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人员的常规生化指标(TP、ALB、GLO、A/G)及新生化指标(ADA、PA、LA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肝病生化检验指标临床诊断价值确切,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指标 特点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赤峰市及周边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INNOLIPA反向线形探针杂交法,对来自赤峰市及周别地区7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CV基因型调查。结果719例患者中丙肝基因型分布如下1b型359例,2a型347例,2i型6例,3a型2例,3b型2例,1a型2例,2r型1例。结论静脉药瘾或毒品注射是赤峰市及周边地区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

  • 标签: 肝炎病毒 丙型 基因型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上海医院随机选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88例,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婴幼儿血清HbsAg阳性率。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母亲共34例(38.64%),其婴幼儿HbsAg阳性率比非大三阳母亲(54/61.36%)的婴幼儿明显升高(χ2=5.7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亲为乙肝阳性的婴幼儿HbsAg总的阳性率为10.23%。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能够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产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把9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的氛围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肝病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HBV-DNA转阴率和乙肝还有抗病毒治疗知识熟悉情况吗,并且用药依从性等。结果对于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对抗病毒治疗认识的不到(22.4%);害怕使用药物治疗出现不良的为反应(9.2%);对治疗失去信心(11.2%);经济有着比较大心理压力的(23.5%);私自停药(19.4%)。研究组HBV-DNA转阴率和乙肝及抗病毒治疗知识熟悉情况,和用药依从性要超出对照组,摈弃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着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治疗能够更好的对乙肝患者的依从性进行提升,从而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缓解,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慢乙肝 抗病毒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来我中心门诊体检的73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血HBV-DNA阳性的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该73例体检作为观察组,另外对以往来我中心体检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血HBV-DNA阳性且未接受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的孕妇进行调查,将该7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从孕28周开始每隔4周进行肌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孕妇分娩后在6h内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对两组新生儿的阻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乙肝五项全部阴性4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16例,表面抗体阳性53例,HBV宫内传染率为21.9%,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78.1%。观察组乙肝五项全部阴性2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5例,表面抗体阳性66例,HBV宫内传染率为6.8%,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3.2%。观察组HBV宫内传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V母婴阻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乙肝宫内感染率也可有效降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乙肝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输血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艾滋病病毒抗体等输血传染病因子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10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与双感染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丙肝病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抗体)等各项指标。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检查,检查结果显示HBsAg阳性患者有7例,阳性率为11.67%;检查结果显示抗-HCV的阳性患者有2例,阳性率为1.67%;检查结果显示无抗-HIV的阳性患者,阳性率为0%;检查结果显示梅毒的阳性患者有1例,阳性率为1.67%。结论输血前检查能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丙肝病、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为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也为患者感染疾病的提供来源依据,减少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艾滋病病毒抗体 其他输血传染病因子 输血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检验不常见现象。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乙肝两对半试验95例,给予血清检验,分析不常见现象。结果A组与B组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经过反复试验,确定95例中共有6例不常见现象,3例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2例HBeAg单独阳性,1例HBsAg单独阳性。结论乙肝血清检验不常见现象与试剂无关,对于此,临床需综合分析,促进检验可靠性与准确性。

  • 标签: 乙肝 血清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儿的乙肝五项检验对阳性率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接诊的乙肝患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体检小儿2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乙肝五项检验,总结检验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乙肝患儿经乙肝五项检验后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数有224例,阳性率高达93.33%,其次为乙肝核心抗原(HBcAb)与乙肝e抗原(HBeAb),对照组尽管也检出五项指标阳性,但检出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乙肝五项检验可为乙肝患儿病毒标志物及其传染性的检测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影响到乙肝阳性率的结果,故在医学检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肝 患儿 五项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患者分组方法分层随机化法。100例患者分为组1和组2两个组别。组1行常规抗结核、护肝治疗;组2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指标(1)病灶显吸率、痰菌转阴率;(2)肝功能损伤率;(3)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1)组2相比于组1病灶显吸率、痰菌转阴率更高,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组2相比于组1肝功能损伤率更低,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相似,t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2相比于组1肝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t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护肝治疗的同时加用拉米夫定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乙肝大三阳的配偶的乙肝两对半情况间接反映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染性。方法选取乙肝大三阳男37人,女25人,化验其配偶乙肝两对半。结果(1)男性大三阳的配偶两对半HBsAb、HBeAb、HBcAb阳性18人,HBsAb、HBcAb阳性8人,HBsAb、HBeAb阳性2人,HBsAb阳性5人,全阴性4人。(2)女性大三阳的配偶两对半HBsAb、HBeAb、HBcAb阳性9人,HBsAb、HBcAb阳性5人,HBsAb、HBeAb阳性1人,HBsAb阳性7人,全阴性3人。结论乙肝大三阳其配偶无一人被传染,多数可自行产生抗体,因此乙肝对周围人正常生活接触应该传染性很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患者的五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肝患者67例,以上患者均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进行乙肝五项检验,对以上患者的五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显示为HBsAg阳性,HBsAg阳性率为83.6%;54例患者显示为抗-HBc阳性,抗-HBc阳性率为80.6%;31-40岁的乙肝患者人数最多,占比34.3%,20岁以内的患者人数和6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较少,分别占比9.0%和4.5%。结论临床上在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该参考乙肝五项的检验结果,其是诊断和治疗乙肝的重要临床指标。

  • 标签: 乙肝患者 五项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晋中市榆次区孕产妇HBsAg携带情况,为预防控制乙肝母婴传播提供本底资料。方法收集三年内晋中市榆次区区级及驻区级7个医疗保健机构的门诊产检和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情况,应用统计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晋中市榆次区2013~2015年孕产妇乙肝病毒(HBV)检测率为100%,孕期平均检测率为70.52%,孕产妇HBsAg三年平均阳性率为0.95%。<25岁年龄组孕产妇阳性率最低为0.86%,35岁以上年龄组孕产妇阳性率最高为1.05%。结论晋中市榆次区孕产妇乙肝病毒(HBV)筛查率为100%,孕期筛查率为70.52%,HBsAg携带率为0.95%,孕妇产前筛查HBsAg,有助于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分类管理,提高HBV母婴阻断是预防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孕产妇 HBsAg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HBV-G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乙肝五项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病理特征肾病综合征占40.32%,尿蛋白<3g/d占27.42%,高血压22.58%,血尿4.84%,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84%。肾组织免疫组化特点及血清学特点HBsAg阳性占38.71%,抗-HBs阳性占17.74%,抗-HBc阳性占17.74%,HBeAg阳性占0,抗-HBe阳性占17.74%,HBV-DNA占8.06%。肾组织中HBcAg阳性占75.81%,HBsAg阳性占85.48%。结论HBV-GN患者以男性较多见,临床特征主要为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

  • 标签: 肝相关 肾炎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对象慢性乙肝62例,经数字法分组。31例进入对照组,方法选用常规护理;余31例进入实验组,方法选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依从性的优良率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组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效果较佳,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大大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乙肝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肝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仅仅采取一般护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肝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各类并发症的产生,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肝病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