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生物学过程。在肺纤维化中,肺上皮细胞经EMT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促进病程的发展。

  • 标签: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beta 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目前几乎占所有终末期肾脏疾病的50%,因此阐明DN的发病机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 肌成纤维细胞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PQ)诱导人肺上皮细胞HPAEpiC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计算PQ对HPAEpiC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计算最适合诱导HPAEpiC细胞发生EMT的浓度。应用不同活性的Rac1质粒pExRed-NLSFlag(空载体组)、pExRed-NLSFlagRac1(野生型Rac1组)、pExRed-NLSFlagRac1T17N(显性负调控Rac1组)、pExRed-NLSFlagRac1G12V(持续活化型Rac1组)瞬时转染HPAEpiC细胞,经PQ处理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标志物Ck8、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Vimentin、α-SMA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ROS水平。结果PQ对HPAEpiC细胞的IC50值为91.3μmol/L;体外PQ诱导HPAEpi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并伴随着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同时促进HPAEpiC细胞ROS的表达。与PQ组、空载体组和野生型Rac1组比,持续活化型Rac1转染细胞后,PQ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明显增强,同时迁移能力增强,ROS表达增高;而显性负调控Rac1转染细胞后,则得出相反的结论。结论PQ在促进人肺上皮HPAEpiC细胞死亡的同时促进其向EMT转化,且通过Rac1-ROS来诱导HPAEpi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

  • 标签: HPAEpiC细胞 Rac1 ROS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乳腺癌病理样本为研究对象,另取120例健康样本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癌症组织与健康组织内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因素。结果病例组Vimentin蛋白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病例组E-cadherin蛋白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病例组患者组织内Vimentin蛋白阳性和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225,P<0.05;r=0.251,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和病例组患者肿瘤规格,淋巴结转移情况呈现负相关。Vimentin阳性表达情况越强,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也就越长。结论对于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者,上皮间质转化蛋白相关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疾病发展,全面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囊性肾瘤/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7例囊性肾瘤/MEST患者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7例囊性肾瘤/MEST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36~62岁。肿瘤切面为边界清楚的多房囊实性肿瘤,镜下囊腔互相不相通,内附扁平和钉突状上皮,囊腔间隔可见卵巢样间质或显示平滑肌分化的纤维,偶见致密的胶原。免疫组化纤维间质ER(7/7)弱阳,PR(5/7),Vimentin(7/7),Desmin(4/7),上皮CK(7/7),AE1/3(7/7)。结论肾脏囊性肾瘤/MEST是一种罕见的复杂肿瘤,我们对其的形态学认识还远不够,需要更多病例学习。

  • 标签: 囊性肾瘤 MEST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靶向药物临床治疗已经十年余,EGFR-TKI同化疗药物一样面临耐药的问题,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在其耐药方面的作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该文围绕EMT基本特征、EMT与肿瘤耐药的关系、EMT在EGFR-TKI耐药过程中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 标签: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探讨间质肺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将106例间质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4.15%,观察组为90.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有86.79%,对照组为45.28%,组间对比,P<0.05。结论运用中医特色知识对间质肺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实行。

  • 标签: 间质肺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胃间质瘤临床比较少见,通过对胃间质瘤的临床症状和超声图像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等进一步认识,提高对胃间质瘤诊断水平。仪器和方法采用菲利普HD11XE彩色超声仪和C5-2MH凸阵探头,检查前嘱患者禁食8小时以上。让患者仰卧位、侧卧位,暴露腹部,超声探头在患者腹部行纵切、横切及多角度、多切面扫查,探查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和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淋巴结是否肿大、转移等等,必要时让患者饮水,观察肿瘤与胃的关系。结果通过对胃间质瘤的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确定胃间质瘤的诊断。结论超声虽然不能对胃间质瘤做出定性诊断,但是,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肿物的位置,血流状况,并通过声像图特征可以间接推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胃肿瘤 超声图像表现 间质瘤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胃间质瘤(G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39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使用超声等多种检查方法对胃间质瘤进行诊断。结果超声诊断胃间质瘤符合率为64.10%(25/39),胃镜诊断胃间质瘤符合率38.46%(15/39),超声+胃镜诊断胃间质瘤符合率为89.74%(35/39)。超声+胃镜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胃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胃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胃间质瘤(GST)诊断率较高,可在术前对大多数病例进行定性和诊断,与胃镜联合使用可获得更高的诊断符合率,有效降低误诊率。

  • 标签: 胃间质瘤 超声 胃镜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乳腺腺肌上皮瘤是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同时增生形成的肿瘤,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较特殊的罕见的肿瘤,多为良性,国内相关研究甚少,其病理特点与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肿瘤中肌上皮细胞增生不同。在组织学上,Tavassoli将乳腺腺肌上皮瘤分为三型⑴梭形细胞型、⑵管状型、⑶小叶型。

  • 标签: 乳腺腺肌上皮瘤 多为良性 易被忽略 实例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GIST患者23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成功获得随访19例,随访率82.6%,随访时间1~2年,随访的19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均存活至今。结论GIST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外科手术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超声诊断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表现为有包膜,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质或不均质的实质性肿块,血供丰富。结论超声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超声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来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症状没有特异性,且无特异的肿瘤学标志或实验室检查方法,故术前诊断率低。病理诊断定性主要依靠CD117阳性和(或)CD34阳性,前者比后者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研究结果显示DOG-1、PKC可作为诊断GIST的高敏感性、特异性指标,特别对诊断KIT阴性表达的GIST是一重要补充,联合KIT检测能有效提高GIST的诊断率。分子靶向治疗将成为今后治疗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因此对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学标志等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08~2012.01年6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的平均就诊时间20.3月,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腹部隐痛、不适17例,下消化道出血26例,肠梗阻10例、消化道穿孔2例、肠套叠2例、可扪及的腹部包块8例、术中常规探查意外发现2例;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分别行超声检查、CT检查、双气囊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它们的检查覆盖率分别是35.82%(24/67)、52.24%(35/67)、22.39%(15/67)、29.85%(20/67);阳性检出率分别是41.76%(10/24)、77.14%(27/35)、33.33%(5/15)、60%(12/20);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是30%(3/10)、81.48%(22/27)、60%(3/5)、50%(6/12);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是20%(2/10)、66.67%(18/27)、100%(5/5)、41.67%(5/12);24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38例行限期手术;根治手术49例,姑息性手术13例,其余5例腹因肿瘤体积过大边界不清或腹腔多发种植转移无法手术经超声定位活检定性后服用格列卫治疗;6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CD117阳性62例(92.54%);高危险度(35/47)接受格列卫治疗;中危险度(0/10)及低危险度(0/10)均未接受格列卫治疗。2006.08随访至2012.01接受格列卫治疗的30例术后高危患者无一例复发均达到完全缓解;未接受格列卫治疗的12例术后高危患者中10位复发,复发率83.3%,其中8位复发的高危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均部分缓解;其余未经格列为治疗的2例患者死于复发;未经手术的5例高危患者经格列为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未接受格列卫治疗的中、低危患者无一例复发。结论小肠间质瘤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措施,CT是发现小肠间质瘤的重要且有效的检查方法,手术及格列卫分子靶向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小肠间质瘤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行内镜下全层切开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护理方法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行EFR治疗的20例患者,经术前准备、术后精心护理及指导术后锻炼和饮食宣教,所有患者均出院,未出现穿孔、严重出血等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上皮化生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既往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IM)或萎缩性胃炎内镜复查者共40例,NBI内镜下观察,并取活检,标本行h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病理诊断为肠化的48块标本中,8块标本有hp感染,hp感染率为16.6%。结论大多数肠化粘膜不存在HP感染。

  • 标签: 肠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 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理特点。方法通过选取年龄在20~38岁的年轻女性为例,通过光镜和电镜之间的质瘤的组织形态以及其大小进行观察与分析来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理特点。结果通过光镜和电镜的观察显示,肿瘤有着性激素活性,而且其包含的结构形态呈现多样化和多房性,我们还可以看到有着大片状的未成熟的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等,其组织结构相当复杂。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年轻妇女的良性肿瘤。

  • 标签: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 病理特点 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