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对36例慢性失眠进行了临床调查,心理分析和多导睡眠图检查,对其中31例患者进行了MMPI测定,24例患者进行了EPQ测定。经分析我们认为:1.本组失眠可分为三类:(1)持续性精神生理性失眠;(2)主观性失眠;(3)伴有情绪障碍的失眠。2.慢性失眠者多表现为悲观、抑郁、易怒、情绪不稳定。

  • 标签: 失眠症 多导睡眠图
  • 简介:<正>1999年,我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学到一种简便、快速检测分析睡眠脑电的方法,本文作一简单介绍。一、问题的提出人类脑电图(EEG)之父诞生在德国。70年前,出生于现代精神病学先驱Krae-pelin故乡的精神病医师Berger博士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份人类脑电活动的记录。在此基础上,1957年Dement和Kleitman创立了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

  • 标签: 睡眠脑电图 便携式睡眠监测仪 QUISI
  • 简介:目的:探索睡眠剥夺对健康成人睡眠脑电图(PSG)的影响.方法:选择34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行睡眠剥夺36h,作睡眠剥夺前后的PSG整夜监测.结果:与睡眠剥夺前相比,健康成人PSG表现为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NREM中的第1阶段睡眠减少(P<0.05),第4阶段(S4)睡眠增多(P<0.01).结论:睡眠剥夺后再睡眠,健康成人通过其NREM睡眠阶段中S4的比例作为“补偿”.睡眠剥夺可影响健康成人的脑电生理活动.

  • 标签: 健康成人 睡眠剥夺 睡眠脑电图
  • 简介:目的:解决全指标便携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显示和数据储存问题。方法:选用低功耗单片机、大容量Flash芯片和LCD模块,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多导信号的采集、显示和存储。结果:研制成功可实时多导采集、显示与储存12导生理信号的电路模块和驱动程序。结论:本文提供了适用于全指标便携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显示和数据储存的方法。

  • 标签: FLASH芯片 液晶模块 单片机 多导睡眠图
  • 简介:目的:为探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患者(SCS)与正常老人在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中的各自特点.方法:使用16道地形图仪,对39例正常老人和24例SCS患者的BEAM作了检测.结果:在头颅模式图中,SCS患者的BEAM趋向凹字形低密度带.在前颞区θ频域及枕区和中央区δ频域均右侧高于左侧(P<0.05).与正常老人相比,SCS患者δ与θ波功率在主要记录点均增高(P<0.05或P<0.01).α波功率在F3、F4、P3、P4以及Fp1、F7记录点下降(P<0.01或P<0.05).β波功率在主要记录点(Fp1、Fp2、T3、T4、T5、T6、O1、O2、F3、F4)上降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SCS患者BEAM-EEG比EEG提高阳性检出率12.5%.结论:SCS患者的BEAM-EEG具有不同于正常衰老的改变.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脑电地形图 老年人 SCS BEAM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期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EEG对836例癫痫患者自然睡眠期脑电波变化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正常106例(12.7%),非特异性异常61例(7.3%),痫样波发放669例(80.0%),总异常730例(87.3%).痫样波出现于清醒期84例(12.5%),睡眠期408例(61.0%).睡眠期明显高于清醒期P<0.01.而睡眠期(NREMⅠ~Ⅱ期)占多数473/585例(80.7%).结论:癫痫和睡眠密切相关,通过自然和药物诱发睡眠,有助于提高癫痫脑电图阳性率,尤其是自然睡眠AEEG对癫痫的定位诊断和分类更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诊断困难的非典型发作及各种不常见类型癫痫的作用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癫痫 自然睡眠 动态脑电图 AEEG 临床应用价值 清醒期
  • 简介:目的:分析癫癎病人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脑电图检查基础上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结果:在清醒状态下未记录到异常的患者,约40%可以在睡眠中记录到癫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常规检查合并睡眠诱发试验既安全无痛苦,又经济可靠,可在基层医院常规作为癫癎病的辅助诊断。

  • 标签: 癫癎 睡眠诱发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分析脑电图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在癫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8例癫痫儿童剥夺睡眠后的脑电图变化。结果:与本组常规脑电图比较,痫样放电检出率提高至79.31%。结论:剥夺睡眠诱发试验能明显提高癫痫儿童脑电图阳性率。

  • 标签: 剥夺睡眠脑电图 癫痫 痫样放电
  • 简介:本文报告了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不同程度脑梗塞患者,其认知功能降低不同,本文指出,P300峰潜时是评价大脑认知功能的客观而敏感的指标。

  • 标签: 脑梗塞 认知功能 P300
  • 简介:培养终身学习型的医学生是新时期医学生培养的重点,文章以认知神经科学指导医学课程教学设计,建立"Beauty"课程设计模式,并探讨该教学模式对培养终身学习型医学生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认知神经科学 医学 课堂设计
  • 简介:重点综述了其行为活动在分子水平上的某些进展。1、趋化活动与趋化受体:现已初步分离、鉴定出趋化寡肽受体和C5a受体蛋白,属一种糖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5,000—70,000及144,000。趋化障碍与其受体在腹表面密减少切相关。受体表达可能受某种调节蛋白的调控。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行为 行为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酒依赖(CA)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本Nihon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5例经戒断后的酒依赖患者和2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SG整夜监测。结果:与健康男性组比较,酒依赖组睡眠潜伏期延长(NC组18.7±8.9分,CA组31.5±14.3分,P〈0.01),Ⅰ期睡眠增加(NC组9.1±1.8%,CA组19.9±7.4%,P〈0.05),睡眠效率降低’(NC组95.1±7.8%,CA组81.5±11.3%,P〈0.01),快速眼动潜伏期前移(NC组89.4±13.1分,CA组74.9±21.4分,P〈0.05)。结论:长期滥用酒精会引起睡眠生理障碍,而睡眠障碍又会加重酒依赖躯体功能的变化。

  • 标签: 慢性酒中毒 多导睡眠描记术 自然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在儿童发作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19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儿童进行包括清醒及完整睡眠周期的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719例患儿平均记录2.8h。其中318例(44.2%)记录到临床事件,其中198例(27.5%)伴同步癫癎性放电。401例(55.5%)在监测中无发作,但288例(40.1%)有脑电异常。总异常率67.7%。结论: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提高了检查阳性率,对儿童发作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儿童 视频脑电图 发作性疾病 睡眠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脑电图仪对100例智力测验低于70的婴幼儿(试验组)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同时与100例智力测验大于70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睡眠纺锤波形成不良且量少59例(59%);睡眠纺锤波缺失9例(9%),其中,单侧缺失6例(67%),双侧缺失3例(33%);极度纺锤波28例(28%);睡眠纺锤波正常4例,异常率96%。对照组中极度纺锤波2例,异常率2%,明显低于试验组。结论: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 标签: 异常睡眠纺锤波 婴幼儿 智能障碍 动态脑电图
  • 简介:慢性淋病多因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或身体虚弱始发感染而致.慢性淋病多为前后尿道炎同时发生,因此临床表现各异.以尿道炎为主者,尿道口轻度骚痒或灼热,展起尿道口有少量浆液痂封口,挤之有少量脓液滴出,尿液清晰或浑浊,有丝状物,排尿次数增加,并发前列腺炎者,单侧或双侧阴囊轻度红肿疼痛,体检时,附睾处轻度触痛和肿胀,精索粗硬.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男性 慢性淋病
  • 简介: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在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dure,CRF)的进程中都具有共同的形态学变化。如系膜区增宽(包含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外基质堆积和单核细胞聚集)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压闭塞;肾小管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堆积和单核、淋巴细胞的浸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又使人们

  • 标签: 功能衰竭 肾小球 内皮细胞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系膜细胞 慢性肾
  • 简介:目的:探讨强迫患者Quisi的特征。方法:应用德国Quisi仪,对40例强迫(OCD)的Quisi进行全夜监测,并与35名正常人对照(NC)。结果:与NC组比较,OCD组Quisi为REM睡眠潜伏期前移,REM活动度,REN强度,REM密度和第1阶段睡眠均增加及睡眠潜伏期延迟和睡眠效率降低。结论:Quisi中的REM变化可能是强迫患者的脑电生理学特点。

  • 标签: QUISI 快速眼运动 强迫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怀肾炎患者的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对39例78眼慢性肾炎患者的视诱发电位、视网膜电网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慢必肾炎患者视觉电生理有异常改变,慢性肾炎无眼底改变者出现VEPN75的峰时值,ERGb波的峰时值的显著改变。结论:视觉电生理检查作为一客观定量的视觉功能检查地肾性视网膜病变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慢性肾炎 诱发电位 视觉电生理学 视网膜电网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婴儿痉挛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确诊为婴儿痉挛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头颅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26例(100%),16例符合典型高峰失律,3例符合变异型高峰失律,7例为异常脑电图表现。16例脑CT异常,4例头颅MRI异常,6例隐源性IS脑CT和MRI检查均正常。结论:脑电图可作为婴儿痉挛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脑电图 高峰失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