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微波技术发展治疗内窥镜临床应用,微波通过内窥镜引入胃肠道进行多种疾病治疗,已被人们重视并采用般概念:微波高频电磁波也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长波(10~1公里),中波(1公里~100米),短波(100米—10米),超短波(10米~5米)和微波(1米—1毫米),所有的无线电波均可用于医疗,为了不干扰正常

  • 标签: 内镜微波 微波治疗 微波技术 临床应用 无线电波 微波组织凝固器
  • 简介:临床心脏生理研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重要手段,它包括心脏生理、食道心脏生理、程序刺激、心脏内膜心脏外膜标测。心脏生理是以腔希氏束图为主临床心脏生理,除描记体表心电图外,还同步记录心腔不同部位电位图,包括希氏束图,必要时给心脏以特定刺激,观察心脏诸电位图变化,以了解心脏传导顺序,传导速度心律失常,它是项操作复杂创性检查方法,必须严格掌握适应,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医师从事该项工作。

  • 标签: 有效不应期 希氏束电图 电生理检查 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窦房结
  • 简介:1922Alvarez首次用体表电极记录到活动,所得图形称“图”(EGG)。近10多年来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使研究,开发、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为胃肠疾病诊断增添了无创性检查方法临床实践中颇受患者欢迎。自1988开始我们EGG—2B型图仪应用于临床并与胃镜对照检查,积累了定资料,现整理分析如下

  • 标签: 胃电图 临床应用体会 胃镜检查 胃肠疾病 Alvarez 临床实践
  • 简介:本文对326病变患者BEAM、EEG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脑外伤、脑动脉硬化、脑炎、癫痫头痛等以脑机能改变为主疾病中,BEAM阳性高于EEGCT,但在以脑结构改变为主疾病中(如脑肿瘤),CT阳性高于EEG,而与BEAM相近。说明BEAM不仅能显示大脑功能性病变,也能形象地诊断颅器质性病变,并能对病变疗效判断和预后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颅内病变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CT
  • 简介:目的:分析皮质电脑监测下手术治疗结构性损害伴癫痫(EP)发作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四川智能公司ECoG监测仪,术前、术中、术后8根银球状电极,按单双数分成两组,置于暴露脑域上或用条状网络状硅橡胶电极,电极放置在手术野皮质表面,每个脑回逐个仔细探测,记录,寻找EP放电灶,然后将不同部位痢波仔细比较,确定原发灶和继发灶,标明记号,显微病变切除后再行ECoG检查,寻找致病灶。痢灶切除首先从痢波最明显处开始,如此反复,直至于术野棘波等病灶清除为止。结果:32患者,ECoG监测均有痢样放电,其中棘波、棘慢综合波22,尖慢综合波6,棘波、尖波混合放电4,阳性100%。术后患者抽搐倒地等症状28消失,4偶有发作,但持续时间较前明显缩短,1~2min缓解,逐渐自行恢复如常。全部病例生活均能自理,28患者能重返自己工作、学习岗位从事力所能及劳动。结论:ECoG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定位步确定痫灶和手术切除范围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手术质量关键

  • 标签: 颅内结构性损害 癫痫 皮质电图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皮神经肌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86,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刺激治疗,治疗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刺激治疗,疗程6个。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时,临床痊愈治疗组为46.5%(20/43),对照组为16.27%(7/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总有效治疗组为93.02%(40/43),对照组为79.07%(34/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时,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皮神经肌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 简介:本文收集了9应用成都东方电脑公司研制DF—4EEG/BEAM东方脑电图/脑地形图仪所作血管意外患者地形图CT检查对比分析资料,从中得到启示:对于颅血肿、脑梗塞定位应根据病史、体征和脑地形图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颅血肿,建议首先考虑用δ波定位。关于定性问题,当脑血管意外患者地形图局灶异常部位功率值60μV~2以上者应考虑血肿之存在,当功率值40μV~2左右者应考虑脑梗塞存在,20μV~2左右者多为功能性变化。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血管意外患者 脑梗塞 颅内血肿 临床应用价值 功率值
  • 简介:利用地形图(BEAM)诊断脑部疾病当前脑电图学项新技术,它不仅对器质性脑损害诊断定位帮助颇大,而且对脑功能性疾病损害提供客观依据,对疗效估价预后判断都有价值。、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脑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故头颅CT常正常,但由于缺血缺氧造成脑细胞肿胀活动异常,BEAM常能显示异常改变。阳性高于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大脑功能失调 脑血管疾病 器质性脑损害 血缺氧 脑部疾病
  • 简介:高频心电图(HihgFrequencyElectro-cardiogram)常规心电图基础发展起来项新心脏无创伤性检查技术。高频心电图机描记含有高频成分心电图。高频心电图三个特点:1.频响宽,其频响80Hz以上,可达2k、3kHz,故又称宽频心电图。2.扫描速度快,为100~700mm/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扫描速度 检查技术 无创伤性 高频成分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临床神经生理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1腓骨肌萎缩患者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生理特征临床之间关系;结果:16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17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11腓总神经、13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1正中神经、2尺神经MCV未引出,3正中神经、2尺神经M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15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未引出,3正中神经、6尺神经SCV未引出,7正中神经、5尺神经S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神经生理特征大多数呈神经原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不同程度受累,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 标签: 腓骨肌萎缩症(CMT) 肌电图(EMG) 神经传导速度(NCV)
  • 简介:目的:探讨西比灵临床疗效和脑地形图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比灵治疗300缺血性血管性头晕患者,通过临床征和脑地形图观察其疗效。结果:西比灵治疗缺血性客性头晕有效率为100.0%,脑地形图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结论:西比灵治疗缺血必血管性头晕理想药物,脑地形图观察西比灵疗效和作用机理有效指标。

  • 标签: 西比灵 缺血性血管性头晕 脑电地形图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膀胱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护理;减少和避免并发发生。方法:对12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腹腔膀胱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观察护理。结果:12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术后均末发生并发,按期出院。结论:机器人辅助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充分发挥其准确显露和精细重建优越性。减少对病人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膀胱全切术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合并焦虑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评价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FD合并焦虑治疗效果中应用价值。方法:对42FD合并焦虑患者使用文拉法辛治疗前后进行刺激SSR检查。结果:给予文拉法辛治疗12周后SSR潜伏期波幅治疗相比显著差异。结论:FD合并焦虑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抗焦虑治疗后能缓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SSR无创,能评价FD合并焦虑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治疗效果神经生理检查。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症 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 自主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34动脉瘤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412到201612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证实颅动脉瘤患者34,由名副主任医师、两名主治医师对34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MRA、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4患者中,32患者显示为颅动脉瘤,2MSCTA诊断阴性,诊断准确94.12%。MSCTA能清楚显示颅1-4级脑血管分支结构,同时清楚显示动脉瘤完整形态和空间结构。32动脉瘤患者中,前循环动脉瘤18,后循环动脉瘤14;合并蛛网膜出血26,合并脑梗死3。发现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前交通动脉变异合计7。结论:34动脉瘤患者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颅动脉瘤大小、形态、毗邻解剖关系以及Willis动脉环变异情况,可获得与DSA相近检查结果,为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值得应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诊断
  • 简介:颅多普勒(TCD)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方便特点,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筛查诊断治疗评估。本文对TCD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血管病 微栓子检测
  • 简介:本文报道20难治性癫痫开颅手术切除致痫灶时皮层脑电图改变。难治癫痫进行手术时行皮层图记录有助于病灶定位能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可以尽量避免损重要功能区。

  • 标签: 皮层电图 难治性癫痫
  • 简介:治疗偏瘫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刘教授依据西医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祖国医学现代理论,采用中药配伍,应用新工艺和神经生理学现代新技术研制而成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各种原因所致偏瘫中医方剂。经查新资料证实,目前国内外尚无同名同成分产品,此药物除治疗偏瘫外,还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大脑缺血缺氧性损害,如脑萎缩、痴呆、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缺血性头痛、头晕和氧化碳中毒等。

  • 标签: 治疗原则 偏瘫 药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缺血缺氧性损害 缺血缺氧性脑病
  • 简介:目的:探究神经生物刺激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大鼠P物质(SubstanceP,SP)表达变化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非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3组。实验组给予股部皮下注射已烯雌酚,每天次,连续10d,第1天0.8mg·只-1,第2-9天0.4mg·只-1,第10天0.8mg·只-1;第11天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1;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生物刺激干预,并在1h、3h和7h后采用扭体评分进行运动评价。模型对照组只注射实验组相同剂量已烯雌酚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非模型对照组不注射已烯雌酚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后角中SP定位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探究S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脊髓后角共定位情况。结果:扭体评分显示实验组大鼠运动增加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SP主要分布于脊髓后角Ⅱ板层,所有时间点实验组SP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3h表达差异最大(P<0.05)。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显示SP和BDNF脊髓后角共表达。结论:神经生物刺激能抑制SP表达,影响原发性痛经,其机制可能与SP、BDNF共同作用有关。更多还原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神经生物电刺激 P物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我院就用图检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已五,并与胃镜和钡餐检查进行了对比,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资料来源于我院门诊住院恶心、呕吐、上腹闷胀疼痛、食欲不振、黑便或不明原因、不典型、不规则腹痛等症状受检者。共行图检查186次。记录结果按第二次全国图会议推荐诊断标准分类。其中37同时进行了纤维胃镜检查;20进行了钡餐检查,作以下比较分析。图检查胃镜检查比较:图诊断胃炎16,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15,正

  • 标签: 胃电图诊断 钡餐检查 十二指肠溃疡 诊断符合率 纤维胃镜检查 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