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作者曾用马桑内酯造成家兔癫痫模型,为了探索马桑内酯对不同种类动物致痫作用的差异,以及建立一种更经济适用的动物癫痫模型,进行了本题目的工作。实验选用体重150—200克健康大鼠90只,雌雄各半。其中80只用于行为观察,10只在观察行为的同时遥测记录脑电图。实验分三组进行,每组30只大鼠,雌雄各半,分别肌注不同剂量的马桑内酯注射液,第Ⅰ组2mg/kg,第Ⅱ组2.5mg/kg,第Ⅲ组3mg/kg。肌注马桑内酯后连续观察2—2.5小时,超过此时间,癫痫一般不再发作。

  • 标签: 大鼠癫痫 模型摘要 癫痫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狗脑动脉梗塞模型制作.方法:结扎狗脑动脉环发出的筛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结扎前30分钟、结扎后6小时,查血清AlP、CK32例,对照组8例,除未结扎动脉血管外,其它同实验组,处死动物取大脑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结扎6小时,ALP、CK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脑组织正常6例,轻度损害2例,实验组则重度损害6例,轻度2例,中度22例.结论:结扎大脑动脉环发出的大部分血管,从酶学变化和组织形态学观察,均证实可造成狗大脑不完全性缺血模型.

  • 标签: 脑梗塞 脑缺血 疾病模型
  • 简介:生物钟基因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起着调控机体生命活动和近日节律运转的作用,它们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产物构成的自主调控的转录和翻译负反馈环是生物钟运转的分子机制.哺乳动物根据昼夜时令的改变来调整日周期和年周期的行为和生理活动,这些活动是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和垂体结节部(parstuberalis,PT)来调节的.

  • 标签: 哺乳动物 生物钟基因 近日节律 SCN PT
  • 简介:目的:评价三七总皂甙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在Wistar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上研究其对脑电图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甙能增加梗死侧脑电图波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小梗死灶体积.结论:三七总皂甙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卒中 三七总皂甙 脑电图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HepG2细胞株建立裸鼠肝癌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皮下注射HepG2细胞(1.2×106)建立裸鼠肝癌模型,观察种植细胞后14天内裸鼠的死亡率,并在14天时活杀动物测定瘤体重量、直径及血清AFP浓度.结果:该法遣模成功率达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周期短,成功率高等可作为肝癌模型应用.

  • 标签: HEPG2细胞株 裸鼠 肝癌 动物模型 甲胎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原住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治疗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单标和双标技术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小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治疗5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的5-溴脱氧尿苷(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并可见大量从背外侧角沿胼胝体排列的BrdU、Nestin阳性细胞;人参皂苷Rg1治疗20d,BrdU/Nestin双标细胞的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人参皂苷 帕金森病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
  • 简介:018属氨基噻二唑类化合物,可致大白鼠甲状腺肿。为了搞清楚它对甲状腺功能的损害情况及其作用环节,我们用100支大白鼠,将农药混于饲料中(500PPM)给予,于给药后10、20、40、80、110天共5次观察甲状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每次均有正常动物作对照。5项指标是:甲状腺吸碘百分率、每毫克甲状腺吸碘百分率、3H—亮氨酸甲状腺掺入、血清T4、血清TSH值。其结果如下:

  • 标签: 农药川化 功能损害 大白鼠甲状腺
  • 简介:目的:观察肝毒清颗粒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毒清大、中、小剂量组和乙肝宁阳性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模型.于造模第2个月始给予治疗药物.实验持续3月后将大鼠处死取血作肝功检查及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肝毒清能降低AST,升高TP、ALB,与模型组比较(P<0.05);减轻肝脂肪变性、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肝细胞再生.结论:肝毒清对大鼠肝纤维有明显防治作用.

  • 标签: 肝毒清颗粒 大鼠 实验 肝纤维化 预防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长程数字视频EEG与过度换气EEG的癎样放电规律.方法:评估52例颞叶癫癎患者长程数字视频EEG与过度换气EEG的癎样放电特点.结果:过度换气EEG癎样放电检出率明显低于浅睡期EEG,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但与清醒期和深睡期EEG癎样放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癎患者浅睡期EEG癎样放电率明显高于过度换气EEG,对颞叶癫癎患者进行睡眠EEG检测,有助于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

  • 标签: 颞叶癫癎 过度换气 长程数字化视频脑电图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Quisi在躯体障碍患者睡眠障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脑电生理仪对91例躯体障碍(SF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周进行P300和Quisi且由检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测定患者的睡眠障碍.选择94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共纳入研究的91例SFD中,按症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睡眠、认知功能、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五官不适症状.(2)治疗前躯体障碍组有明显的睡眠缺损,其PSQI≥14分.与对照组比较,SFD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靶潜伏期延长,靶P2、P3民波幅低,非靶P2波幅低(P〈O.O1),同时Quisi异常.治疗后,随着躯体障碍患者睡眠的恢复,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潜伏期缩短,P3波幅增高及Quisi有所恢复(P〈O.05或0.01).结论:针灸治疗能改善睡眠质量.Quisi及P300联合运用有助于反映躯体障碍患者睡眠的变化,Quisi且P3指标的变化较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Qtuisi 睡眠障碍 针灸治疗
  • 简介:本实验以新农药川018拌饲喂养Wistar种大白鼠,饲料中川018浓度为500PPM。于给药后第10天、第20天,第40天、第80天测定动物甲状腺功能,进行甲状腺组织病理、10种酶活性组织化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同时对不给药动物测定相应指标。结果,各测定期实验组大鼠甲状腺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10天及20~40天内甲状腺增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发生酶活性 大鼠实质性 实质性甲状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