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治疗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老年骨折疏松椎骨折骨不连病人66例,72个椎。结果术中、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发生椎间隙渗漏3个椎(考虑患椎终板损伤),椎弓根渗漏1个椎,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无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椎的后凸角度变化不大,6个椎后凸角度10°左右的减少。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背肌力量明显增大,7例患者仍感腰背痛,但服用止痛药有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由术前的(8.8±1.8)分下降为术后的(2.5±0.81)分(P〈0.01),采用剔除性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的(41.6±27.1)分下降为术后的(16.8±6.2)分(P〈0.05);经6~36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无一例疼痛术后复发,椎体高度经X线片检查术后无改变,患椎内骨水泥弥散良好。结论PVP术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椎成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在C臂引导下行经皮椎成形术,术后4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3),对照组采取常规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3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使用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抗骨质疏松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测骨密度(BMD);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活动能力,并分析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安返病房,随访时间为13-21个月,平均16.7月。相比椎成形术前,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月较对照组BMD及OPG均有一定程度增高(P〈0.05);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月后,研究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后续不同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能有效维持(P〈0.05)。相比椎成形术前,所有患者术后椎前缘高度、中部高度优于术前椎体高度(P〈0.05);且治疗3月后,研究组椎前缘高度、中部高度较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Cobb角明显减小(P〈0.05)。结论椎成形术联合阿仑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效果较为显著,术后持续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能一定程度增加椎骨骨密度,抑制骨保护素的降低进而防止骨破坏,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次发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MRI设备是PET/CT设备之后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成像设备。文章简要介绍一化PET/MRI设备基于磁共振的衰减校正(MRAC)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临床上常用的利用MRI信号进行图像重建时PET数据的衰减校正方法,重点介绍最新的MRI超短回波时间(UTE)技术和零回波时间(ZTE)技术实现MRAC的精准定量化衰减校正方法,不仅可以提高PET的扫描速度,而且可以获得精准定量化的PET图像,从而大大提高图像质量。随着新的MRI序列的研制和序列的优化配合新算法和软件的使用,可能促进PET衰减校正量化方法质的飞跃,成为辅助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决策的有力工具。

  • 标签: 一体化PET/MRI 基于磁共振的衰减校正(MRAC) 超短回波时间(UTE)技术 零回波时间(ZTE)技术
  • 简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和老年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有效手段,在临床研究中,无菌性松动和假周围感染是造成假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良好的骨整合性是使假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骨整合能力是骨组织工程研究关注的热点。纳米银粒子(silvernanoparticles)的抗菌能力备受推崇,它可以有效减少假周围感染;同时有研究指出它还具备一定的促成骨能力,这将对无菌性松动改善作用。以上优点使纳米银改性种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纳米银改性种植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环境监测 数据 可靠性
  • 简介:目的探讨颈前路椎次全切植骨融合手术(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术后钛笼塌陷的发生率以及钛笼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42例脊髓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患者ACCF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节段Cobb角、椎间前缘高度、椎间后缘高度等指标以评价术后手术节段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月41例患者(97.6%)手术节段达到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12月骨性融合。42例患者中11例发生钛笼重度塌陷(26.2%)。其中2例出现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情况。末次随访时时,重度钛笼塌陷组在椎间前缘高度及椎间后缘高度低于未塌陷组,节段Cobb角大于未塌陷组。结论ACCF术后钛笼塌陷率高,且重度钛笼塌陷可引起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术中应注意终板的保护、钛笼的裁减,以一定程度地防止钛笼塌陷的发生。

  • 标签: 颈椎次全切 钛笼 塌陷 终板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单纯皮耐克移植覆盖和皮耐克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新鲜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指端缺损患者61例,手术方案根据患者单号双号入院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单纯皮耐克移植覆盖患指残端和对照组采用皮耐克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患指。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术后均定期换药和按时随访。结果两组在瘢痕形成、术后感染、二次手术、残端痛温度觉未见明显差异(〉0.05);而在术后色泽、弹性、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皮耐克组要优于植自体皮组(〈0.05),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上植自体皮组优于皮耐克组(〈0.05)。结论指端缺损患者选择单纯皮耐克覆盖治疗,在总体治疗效果方面与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基本相当,并且在临床应用单纯皮耐克覆盖更加简单易行,无二次手术损伤,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外观饱满及弹性佳。所以单纯应用皮耐克在治疗指端缺损方面是安全有效及简单易行的,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皮耐克 人工真皮 骨外露 指端缺损 自体皮片移植
  • 简介:目的研制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采集30例正常寰枢椎CT数据,用Mimcs15.0软件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解剖数据设计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在10具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关节置换术,X-ray及CT检查关节及螺钉位置。结果寰椎侧块中点间距离为(32.53±1.38)mm,侧块中点处高度为(13.48±1.60)mm,椎动脉孔内侧缘间距离为(51.12±2.31)mm,侧块横韧带结节间宽度为(16.23±1.01)mm,前结节至齿状突后缘间距离(18.48±1.77)mm;枢椎:齿状突高度(14.82±1.81)mm,基底部横径(9.53±0.65)mm,前后径(10.91±0.91)mm,椎体高度(19.33±1.77)mm,椎体宽度为(18.19±1.59)mm。人工关节由寰椎部件、枢椎部件及螺钉组成;钢板与骨质贴合好,脊髓未受压,螺钉方向准确;关节置换后寰枢椎的屈伸、侧屈及旋转功能得以保留。结论依据解剖学数据设计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匹配性好;寰枢椎在关节置换后不仅能够维持稳定性,还能够保留各方向活动;此关节具有临床置换的可行性。

  • 标签: 寰椎齿状突关节 人工关节 解剖学
  • 简介:目的初步评估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21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和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评估患者术后假体位置、颈椎曲度、异位骨化、吞咽功能等情况。结果最终纳入21例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其中20例行双节段置换,1例患者行三节段置换。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JOA、NDI、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值均P〈0.05,术后3个月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略下降,值均P〈0.05,随后历次随访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值均P〉0.05。未发生假材料过敏、人工椎间盘假移位脱出、置换节段过度活动、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术后反弓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选择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留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颈椎整体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无假移位脱出、过度活动、反弓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ProDisc-C椎间盘假体 颈椎病 颈椎间盘置换 多节段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填充儿童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表现。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良性骨肿瘤患儿采用病灶刮除,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22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骨缺损大小0.12-47.58cm^3。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结合的方式评估人工骨降解、骨愈合等情况。结果随访1-4年,除1例单纯骨囊肿复发,避免肢体持重外,其余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均在3个月内恢复日常生活及娱乐活动。术后1年X片可见材料降解及松质骨化,随时间延长呈向心性模式,松质骨化速度滞后于降解。11例在4年内完全降解。10例可见骨皮质增厚现象。结论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可安全、有效填充青少年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 标签: 良性骨肿瘤 骨缺损 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 骨替代材料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L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3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骨折,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后行L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口入路复位骨折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肢体、入院时间、软组织损伤)比较(〉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周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方面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优势(〈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切开L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以避免软组织广泛剥离,对机体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预后佳,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PILON骨折 有限切开 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Riiedi-Allgowerm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Riiedi-AllgowermPilon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术后随访,评定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20个月。末次随访时按AOFA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2%。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是Riiedi-AllgowerⅢPilon骨折可靠的治疗方法,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PILON骨折 RUedi-AllgowerⅢ型 切开复位内固定 同种异体骨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掌侧扩大桡侧腕屈肌(FC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3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3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其中女41例,男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9.74±4.93)岁。应用掌侧扩大FCR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50例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所有骨折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Gartland-Weriey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6例,良2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00%,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手术后,患者桡骨茎突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和掌侧成角均优于手术前[(11.13±2.27)mmvs(7.02±2.85)mm,(22.56±2.65)°vs(16.94±4.71)°,(10.33±6.68)°vs(-17.02±9.75)°,(1.68±2.33)°vs(20.42±6.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掌侧扩大FC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C3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扩大FCR入路 C3型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构建含小分子肽P1-绿色荧光蛋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用携带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构建靶向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10周龄雌性健康C57BL/6WT小鼠100只。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用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导EAU小鼠模型;实验C57BL/6WT小鼠尾静脉注射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对小鼠眼前节的炎症情况进行观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C57BL/6WT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D11c、CD86表型。结果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髓系干细胞的表面标记CD105(90.0%)/CD44(98%)、CD73(85.0%)/CD90(98.5%);建模后C57BL/6WT小鼠于注射后7~9d开始发病,12~14d发病达高峰,16~20d眼前节炎症自限性减轻,21d后眼内炎症逐渐消退、自愈;用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建模小鼠EAU发病时间延长,炎症程度减轻;建模后的小鼠脾脏CD11c~+CD86~-细胞数量增加非常明显,经过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治疗后CD11c~+CD86~-细胞数量下降,至治疗后第15天仍未恢复至治疗前水平;EAU建模后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DC)百分比下降,经过治疗后成熟DC百分比逐渐增加,在第15天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IRBP诱导的C57BL/6WT小鼠EAU有治疗作用,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于DC等抗原呈递细胞,调节其成熟,从而抑制了EAU的进展。

  • 标签: 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型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树突状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且符合要求的脊髓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20例患者行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20例患者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C3-6单开门椎管扩大,对C7椎板造穹窿减压,保留了C7棘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轴性症状发生率。于术后1、3、6、12个月,由独立的评估人员进行严格随访,对手术整体疗效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方面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随访JOA评分情况可见,和术前相比,常规组和改良组情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1、3、6、12个月手术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的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后的术式一样减压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又能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

  • 标签: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目的对比探宄胫骨专家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胫骨专家髓内钉固定组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士13.74)min、(86.79士15.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8.1士12.7)mL,(159.5士2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14士2.57)天、(22.28士2.35)天(P<0.05);骨折愈合时间为(20.15士2.47)周、(24.02士3.3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4S,26.7%(12/45)(P<0.05)。结论胫骨专家髓内钉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胫骨专家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钢板内固定 胫骨专家型髓内钉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Minimallylnvasivetransforminallumbarinterbodyfosion)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PPSF)治疗单节段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mllumbardischemiation,FLLDH)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0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X线暴露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功能评分;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根据Bridwell法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0人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5mL;平均X线暴露次数26.6次。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6.7%。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本组融合率为100%,平均椎间融合时间为8.6个月。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宄。

  • 标签: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MAST QUADRANT系统 Wiltse入路 MI-TLI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