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构建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能够为临床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开展提供重要条件。为了使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使用更加科学,需要基于相关的书籍、文献调查,增加多方面探讨,保证体系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以全面应用到临床静脉化疗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中。

  • 标签: 恶性肿瘤 静脉化疗 护理 敏感性指标 体系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高职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将某校 2018届学生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 50名学生设作对照组,二班 50名学生设作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观察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后实施 PBL+C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对教学的满意度 96%;对照组对教学的满意度 76%;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教学满意度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高职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实施 PBL+C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记忆,提高理论成绩与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对教学的满意度,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职类 康复治疗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敏感质量指标的实施,分析在产房阴道分娩后2小时产后出血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实施产后出血的敏感质量指标(子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把改进前(2021年7月-2021年12月)孕产妇500例作为观察组,另把改进后(2022年7月-2022年12月)50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采用产后出血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后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血观察及时性、出血高危风险识别、产程观察处理规范性、出血量评估准确与护士急救技能娴熟性均较观察组高(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较观察组低(P<0.05)。结论 通过实施敏感质量指标,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助产士的护理观察水平。

  • 标签: 产科 产后2小时出血 敏感质量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护士静脉采血知信行水平的效果。方法:分别用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对护士进行静脉采血培训,对比两组护士干预前后静脉采血知信行水平、理论、操作成绩的差异。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护士的静脉采血知信行、理论、操作得分比传统教学模式组的护士高(P

  • 标签: 翻转课堂 规范化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家长课堂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至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建档的儿童家长96例。其中对照组(n=48)未参加家长课堂,只进行一般的健康宣教。观察组(n=48)在小孩满月后参加了家长课堂,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观察组儿童对二类疫苗的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儿童预防接种时参加家长课堂,能提高预防接种健康知识知晓率,利于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儿童 预防接种 家长课堂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探索和实施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医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激励、培训和管理他们,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传统的医务人员绩效评价往往依赖于定性评价和个人主观判断,容易受到个体偏好、主观意见和感情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客观地反映医务人员的真实工作状态和能力水平。而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医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引入科学化的指标和数据,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准确。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和指标,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和优化管理。

  • 标签: 精细化管理,医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质量分级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30例脑功能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注射,而实验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治疗。对患者的术中唤醒质量分级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唤醒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入室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t=0.18,0.19,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唤醒五分钟后实验组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NE水平(288.32±36.12)和E水平(60.48±7.02)均低于对照组患者(422.32±43.88),(80.23±7.58),t=9.13,7.4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右美托咪定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唤醒质量提高,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右美托咪定在临床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脑功能区手术 唤醒质量分级 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繁荣、科技发达,近年来在医疗改革的推进下,民众对自我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医疗质量及优质服务的期待也跟着提高。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不仅可以促进病人护理的安全,提高医疗效率及护理质量,更可让医院获得民众信赖,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护士是医疗体系中人数最多,也是第一线护理病人的重要角色,护理质量是否满足民众期待,将影响总体医疗护理的水平。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检测 误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22年6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对其进行传染性指标检验,观察比较传染性指标检验结果以及检验结果阳性患者的输血史情况。结果:在对580例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进行检验后有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68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11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70例存在输血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患者中有55例存在输血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中有6例存在输血史。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验,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控制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输血 传染性指标 价值
  • 简介:摘要: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UNMC)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高等教育教学法” 访学研修,对 UNMC 公共卫生学院开设的相关课程进行了的教学观摩,同时也对中美两国的高校教育环境、资源和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和反思,因此,本文分析我国本科高校,特别是中医类院校的传染病学课程的改革及建议。

  • 标签: 传染病学 教学方式 中医药院校 反思与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规范、科学、有针对性的适合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医院神经外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多纳伯迪安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研究小组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初步筛选指标进行了讨论。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结果;专家在两轮函询中的正系数分别为91.43%和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7和0.8331,变异系数在0.00 ~ 0.20之间。建立的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三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9项。结论;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的护理质量敏感性特征,符合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安全质量 敏感性指标体系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生化指标异常时 ,尿石症的发病率将有何影响。方法 对体检筛查出的 65610名无结石体检者和 8193名尿石症患者进行血生化结果的调查。结果 随着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汁酸、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血生化指标的增高,尿石症的患病率增高,随着高密度脂蛋白、白球比增高,尿石症的患病率降低。而白蛋白低于或高于正常值时,尿石症的患病率均增加。结论 血生化指标异常时,尿石症的患病率会增高。

  • 标签: 血生化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70例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人员70例纳入对照组,均进行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ST、ALT、ALP、γ-GT、TBIL、DBIL水平高于对照组,ALB、TP、CH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越高,生化指标变化越明显(P<0.05)。结论:生化检验指标的肝硬化诊断价值高,且可对肝功能受损程度进行判断。

  • 标签: 肝硬化疾病 生化检验 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临床教学过程中使用产前肛查和阴道检查模型可取得的教学效果。方法:本课题中共纳入了 2015级助产班的 30名实习生,需要分成两组来进行研究对比,名称为对照组中有实习生 15名,名称为试验组中有实习生 15名。对照组进行教学时借助了传统的观看录像的方式,试验组进行教学时借助了产前肛查及阴道检查模型,将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产前肛查、产前阴道检查等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确定为两组需要比较的项目。结果:试验组的技能知识掌握评分、产前肛查操作考核成绩、产前阴道检查操作考核成绩这三项与对照组作比较, P为< 0.05,有显著性。结论:通过自制产前肛查和阴道检查模型可帮助助产专业学生更好的掌握产前肛查及阴道检查等相关操作技能,整体教学效果良好,有推广和普及的意义。

  • 标签: 阴道检查模型 产前肛查 教学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