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rives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应用Trivex 微创创吸术对40例静脉曲张患者(57条下肢)进行治疗。结果对治疗病例进行术后随访3~8个月,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急肢恢复快,无1例复发,疗效满意。结论运用Trives 微创创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 静脉曲张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方法:对住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做对比观察,其中 30 例采用硝普钠治疗,另外 30 例采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 结果: 治疗前观察不同组别患者血压与心理水平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经治疗后所有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心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中有 1 例患者出现头痛情况,观察组中 1 例患者出现恶心, 1 例患者出现呕吐情况。 结论 : 高血压急症需要及时进行降血压处理,否则可引发脑血管相关并发症,而本次研究证实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方法有助于及时缓解高血压急症患者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硝酸甘油 硝普钠 高血压急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 本院 接收的慢性附件炎患者 共 82 例。 利用病历号尾数奇偶的方法将所有 人 划分为研究组以及常规组, 每组样本容量均为 41 例。 对常规组于经期结束之后的第五天开始实行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模式;而研究组则在经期开始的第一天内就实行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模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 研究组 不良反应出现率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常规组而言, 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针对慢性附件炎患者在经期第一天时就实行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模式,可将其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优化至最佳状态,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静脉滴注 经期 阿奇霉素 慢性附件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以 尿激酶静脉溶栓 展开 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 2017 年 03 月到 20 20 年 06 月 间本 科室接收 的 55 例 伴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 研究, 均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诊疗后相关疗效 。 结果: 诊疗后, 55 例患者显效 22 例(占比为 40.00% )、有效 18 例(占比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31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参与血栓患者进行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观察患者在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的静脉通畅率、术中出血量以及肺栓塞发生率,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仅为210ml,在31名患者中,共有3名患者出现轻度肺栓塞,发生率为9.68%,患者一次性血栓通畅率为26(83.87%),所有患者在接受后续的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后,血管均恢复通畅。结论: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静脉通畅率,对于控制肺栓塞等并发症来说有积极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

  • 标签: 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方案 血栓抽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SA(血管造影)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治疗+心理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03月--2020年03月本院纳入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DSA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另一组名为研究组(DSA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心理护理)。每个小组分别15例。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总体疗效无差异(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并发症总共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DSA 聚桂醇泡沫 下肢静脉曲张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2月本院收治的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各 44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3.18%)较高( P<0.05)。结论: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骨伤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EVL )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自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110 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55 例)与对照组( 55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综合护理对肝硬化 EVL 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提高对患者临床疗效,提高对患者护理的安全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 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中最为常规的全身反应,也称热原反应。只要我们熟练掌握静脉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对的治疗措施,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输液时多巡视、多观察,大多数的输液反应是可避免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 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依据 护理 方法的差异性,将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1 月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 88 例 患儿 分为参照组( n= 44 ) 与研究组( n= 44 ) 。前组选择 常规护理干预 ,后组应用 针对性 静脉留置针 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 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 。 结果: 研究组 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 在小儿护理过程中实施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儿静脉输液期间的不良反应,大大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护理 静脉留置针 应用 效果
  • 简介:    [ 摘要 ] 医学影像学成为现代临床医学检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留置针在 CT 及 MRI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穿刺技巧和穿刺成功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血管的选择;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进针前准备工作;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拔针时间和方法,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经验和做法。

  • 标签:    [ ] 医学影像学 静脉留置针 对比剂 穿刺角度 穿刺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接诊的儿科患者 132例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 66例患者,其中一组为常规组,另外一组为留置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成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从相关统计结果来看,留置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其留针成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留针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加重患者的痛苦,与此同时,也能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效果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 P( cv-a) CO2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 2017.02~2020.08区间收治 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分为 2组(指导方案),对照组 32例以 Scv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观察组 32例以 ScvO2+P( cv-a) C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 28d内病死率( 18.75%)、肺水肿发生率( 6.25%)低于对照组,统计值对比无差异;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统计值 P<0.05。结论: P( cv-a) CO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机体复苏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死率、肺水肿发生率,亦可评价循环血流、组织灌注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中心静脉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组织灌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进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患者 70 例,将其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35 例,其中 A 组采用标准速度进行静脉滴注, B 组采用减缓速度进行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 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 A 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缓慢速度进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阿奇霉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静脉滴注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急诊门诊静脉注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急诊门诊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静脉注射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后的治疗有效率(97.5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有效率(77.50%);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97.50%)也明显优于对照组(82.50%)(P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门诊 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 : 目的 强化管理对预防静脉配置中心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5月对静脉配置中心实施强化管理(实验组),以及 2016年 4月~ 2017年 5月实施常规管理(对照组)进行比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静脉配置中心进行护理干预前 100例患者输液药物之中有 4例( 4.00%)出现感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后仅有 1例( 1.00%)患者出现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为静脉配置中心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干预,利用有效措施将原有风险尽可能的得到改进,是能够控制医院之中感染事件的出现几率,这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之中大量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强化管理 预防静脉配置中心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