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早期静脉溶栓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先后分成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全部选择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发病3.5至6小时用药治疗,实验组发病3.5小时之内用药治疗,分析对比两种不同时间用药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静脉溶栓用于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脑梗死 超早期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本次 82例研究对象是 2018年 10 月 -2019年 10 月在本院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 经随机双盲法分成各 41 例的 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97.56% 和 78.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获取良好的预后效果,保证护理质量, 临床中值得普及应用 。

  • 标签: 静脉溶栓 基础 护理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周围血管病入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蜡疗治疗配合传统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代化中药蜡疗治疗周围血管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蜡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进行评价。方法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前后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护理人员考核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质量 改进措施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的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本院外科于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所收治的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者人数20例。其中,对A组患者给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B组总有效率的95.00%;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患者给予针对性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在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胃肠道肿瘤 外科临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到2018年7月间选取40例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来进行这次实验研究,研究中有20例患者采用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称为观察组;有20例患者没有采用放射治疗,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中位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1年生存率,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增加中位生存期时长,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这种临床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40例接受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6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7.50%,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可采用静脉滴注胺碘酮药物,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治疗、抗凝治疗对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抗凝治疗,研究组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其PTS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上介入治疗比抗凝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 介入治疗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1月-2018年11月,抽取本院在研究时段内收治的100例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0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即用mRs量表对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并以mRs评分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mRs评分低于2分,预后良好组,46例)、对照组(mRs评分为3-6分,预后不良组,54例),用Logistic分析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病前NIHSS评分、发病前1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治疗前ASPECTS评分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NIHSS、脑实质出血率、24h颅内出血转化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年龄、治疗前ASPECTS评分、治疗后即刻NIHSS为影响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对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影响就较大;而如患者治疗前ASPECTS评分越高,则说明预后效果越好。

  • 标签: 影响 急性中重症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介入 预后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到2018年7月间选取40例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来进行这次实验研究,研究中有20例患者采用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称为观察组;有20例患者没有采用放射治疗,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中位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1年生存率,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增加中位生存期时长,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这种临床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抽签法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45例MRI急诊快速评价法)与对照组(45例CT扫描法),分析检出率、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检出率、治疗效果、并发症优于对照组,数据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MRI急诊快速评价法,有助于准确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法,提升治疗的效果,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

  • 标签: MRI急诊快速评价 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4例(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给予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治疗中,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激光光凝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对患者的情绪影响效果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过程中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防止疾病复发有重要意义,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优质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 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急诊启动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安全性、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取急诊室启动静脉溶栓治疗与病房启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安全性和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1d后脑出血率(10.26%)、治疗3月后死亡率(7.69%)与对照组(2.56%、12.82%)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对照组开始溶栓平均时间长于研究组,发病至就诊时间长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室启动静脉溶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溶栓平均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开始溶栓平均时间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应用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小儿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取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对照组采取普通穿刺。结果观察组无效1例,有效27例,护理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6例,有效22例,护理有效率(78.5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显著减轻患儿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理工作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