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牙周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择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牙周病患者进行实验探索,并借助信封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疗法)与研究组(30例,采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者FPD及PD减少值、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患者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FPD)、牙周袋深度(PD)减少值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合理应用到牙周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改善患者牙周症状,加快患者口腔功能恢复进程,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常规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术以及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选取2300例牙周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50例,单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和观察组(1150例,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口腔正畸治疗)。获取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牙周指标与治疗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26%大于对照组的52.09%(P

  • 标签: 牙周炎 口腔正畸 牙周组织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设置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1月,而最终结束时间则为2022年1月,任意选取80例胸痛患者参与研究,将其依照就诊号码的单双属性进行分组,分别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在胸痛护理小组指导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措施建立时间与满意度。结果:分析组的建立时间明显低于对比组,而该组的总满意度则显著更高,且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

  • 标签: 胸痛中心 胸痛护理小组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微整形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部软组织美容修复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入组研究。根据采取注射微整形方式不同分为A组(肉毒毒素)、B组(透明质酸)、C组(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每组30例。对三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C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P<0.05。A组、B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C组修复效果总满意率均高于A组、B组,P<0.05。A组、B组修复效果总满意率相比,P>0.05。结论:颌面部软组织美容修复中,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微整形技术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注射微整形技术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美容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软组织扩张术对烧伤整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恢复血运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八医院烧伤整形科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接诊的94例烧伤整形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复合皮移植术)、观察组(采取软组织扩张术),各组47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创面的愈合时间、恢复血运时间较对照组减短,且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效果较理想,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烧伤整形 软组织扩张术 创面愈合时间 创面恢复血运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外固定支架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CD)救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成效。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6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通过清创、外固定支架术后开展常规换药救治,研究组则运用外固定支架术结合VCD救治。全部病患均在创面新鲜后进行植皮手术。观察对比两组病患手术后组织缺损恢复时间、骨折恢复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开展对比。结果 研究组缺损组织恢复时间、骨折恢复时间分别是(10.0±2.2)d、(5.5±1.3)个月,参照组缺损组织恢复时间、骨折恢复时间分别是(40.0±5.8)d、(8.0±2.5)个月,两组对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术结合VSD救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可以有效引流,维持创面新鲜,推动创面恢复,充分的减少了感染的几率。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术   负压封闭引流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在采取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时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参照组采取高倍显微镜观察,对比数据差异。结果 观察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确诊率为96.67%,参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病理组织形态学 免疫组化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 P504S/AMACR和β-连环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结直肠癌、40例结直肠腺瘤和10个正常结直肠组织的存档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AMACR和β-catenin核表达进行评估,并计算每种标记物的相对鉴别诊断的能力。结果:AMACR和β-catenin核表达分别为68.75%和45.00%的结直肠癌,30.00%和5.00%的结直肠腺瘤组织,并且在正常肠组织中均没有表达。 AMACR和β-catenin核表达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之间均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两者的p

  • 标签: P504S/AMACR β-连环蛋白 散发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腺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溶栓24h、溶栓3d及溶栓7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rt-PA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溶栓24h、溶栓3d及溶栓7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rt-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