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组织再生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3

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组织再生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

周芳慧,相程文

无锡口腔医院  江苏省 无锡市 214000

【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术以及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选取2300例牙周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50例,单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和观察组(1150例,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口腔正畸治疗)。获取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牙周指标与治疗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26%大于对照组的52.09%(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五项牙周指标数值(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评分(牙龈健康、牙齿美观、口腔清洁、口腔功能、整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炎联合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牙周状态,减轻炎症水平,提升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牙周炎;口腔正畸;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炎属于局部因素诱发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33岁以上群体是该病高发人群[1]。若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治疗,炎症可从患者的牙龈部位逐步扩散到牙龈深处,进入牙槽骨、牙周膜与牙皮质,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2]。但牙周炎早期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疾病时已经发展到中后期,此时病情十分严重,甚至不能有效保留牙齿,只能在后期种植牙保证牙齿完整性。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是该病常用治疗方法,但单一治疗,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本文以3000例牙周炎患者为对象,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选取3000例牙周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0例。对照组中男性687例、女性463例,年龄25~63(42.65±10.32)岁,病程1~27(12.68±6.58)个月,牙齿松动度Ⅰ度有821例、牙齿松动度Ⅱ度329例,慢性牙周炎254例、侵袭性牙周炎896例。观察组中男性有39例、女性有11例,年龄25~61(42.6±11.58)岁,病程2~28(13.58±7.68)个月,牙齿松动度Ⅰ度有608例、牙齿松动度Ⅱ度542例,慢性牙周炎385例、侵袭性牙周炎76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纳入标准:(1)患者完善口腔科检查,经临床确诊牙周炎;(2)近2个月内患者未接受牙周炎对症治疗;(3)患者可理解临床治疗原因及意义,可全面配合治疗、复查与随访;(4)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签订相应文件。排除标准:(1)处于生理期女性患者;(2)合并口腔溃疡、口腔癌等口腔疾病患者;(3)近1个月内应用抗生素治疗患者;(4)凝血功能检查显示异常患者。

1.2 方法

患者确诊疾病后,首先进行牙周洁治、致病因子消除以及根面平整等多项基础治疗,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对应抗生素治疗控制炎症水平,并实施口腔卫生宣教,要求患者做好口腔卫生知识。

对照组单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获取患者的口腔影像学检查结果后,对患者牙槽、牙根、牙周等部位进行全面细致观察,探诊患者的牙周袋,保证其深度处于5mm以下,然后矫正牙槽骨,吸收角形,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通过牙周翻瓣术有效修复牙骨损伤严重且具有较深牙周袋患者,在牙周骨的缺损部位临近牙槽嵴边缘区域置入人工骨,进行粘骨膜瓣缝合,逐步清除损伤牙龈组织,完成手术。

观察组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同对照组)、口腔正畸治疗,完成牙周组织再生术之后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有效固定患者的磨牙粘连颊面管,在移位牙齿部位置入直丝弓矫正器,在牙周炎症消失之后,应用镍钛丝将牙齿平整、排齐,力度应从小到大,转动镍钛丝并保证患者的牙间隙始终在2mm左右或是全面关闭牙间隙。治疗期间要把控好力度,正常情况下牙齿力值需维持在25~50g。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显效为牙周肿痛以及牙龈出血等多项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牙周主观感受以及外观表现恢复正常。有效为牙周肿痛以及牙龈出血等多项症状缓解,牙齿功能有所改善,牙周主观感受以及外观表现有所改善。无效为牙周肿痛以及牙龈出血等多项症状无缓解,牙齿功能无改善,牙周主观感受以及外观表现无改善。(2)牙周指标,在治疗前、治疗3月后分别检测一次,指标包含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五项。(3)炎症因子,在治疗前、治疗3月后分别检测一次,指标包含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5)、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要求患者提前做好检测准备,采集适量龈沟液,将标本储存在-20℃环境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完成五项指标的检测工作。(4)治疗满意度,治疗后应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取,主要评估牙龈健康、牙齿美观、口腔清洁、口腔功能以及整体满意五项,单项总分是6分,分数越高代表治疗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数据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2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 [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n=1150)

780(67.83)

350(30.43)

20(1.74)

1130(98.26)

对照组

(n=1150)

483(42.00)

116(10.09)

551(47.91)

599(52.09)

x2

7.29

P

0.001

2.2 牙周指标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标数值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牙周指标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牙周指标 (x ±s)

组别

时间

菌斑指数

龈沟出血指数

牙龈指数

牙周探诊深度(mm)

临床附着丧失(mm)

观察组

(n=1150)

治疗前

1.92±0.19

2.92±0.41

1.32±0.25

4.52±0.38

3.33±0.39

治疗后

0.98±0.11

1.49±0.19

0.29±0.03

2.79±0.23

0.89±0.31

对照组

(n=1150)

治疗前

1.78±0.34

2.81±0.36

1.25±0.25

4.39±0.39

3.35±0.44

治疗后

1.65±0.13

2.22±0.24

0.74±0.11

3.49±0.21

1.81±0.28

t 值

6.295

6.028

6.256

6.452

6.521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炎症因子分析

统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五项龈沟液炎症因子(IL-5、IL-6、IL-8、IL-1β、TNF-α),两组治疗前的炎症因子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5、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的IL-5、IL-1β、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的IL-6、IL-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3。

表3两组炎症因子(x ±s)

组别

时间

IL-5(mg/L)

IL-6(pg/mL)

IL-8(pg/mL)

IL-1 β(mg/L)

TNF-α(mg/L)

观察组(n=1150)

治疗前

37.10±6.25

5.58±1.37

2.99±0.98

77.61±12.41

3.25±1.24

治疗后

16.08±5.48

7.53±0.88

5.36±1.05

56.72±10.25

0.95±0.82

对照组(n=1150)

治疗前

36.45±6.21

5.04±1.36

3.18±1.03

76.98±12.40

3.15±1.41

治疗后

23.74±5.65

9.01±1.25

6.58±1.36

65.25±10.32

1.94±1.05

t 值

6.635

8.005

5.458

7.094

7.025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 治疗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治疗满意度(x±s,分)

组别

牙龈健康

牙齿美观

口腔清洁

口腔功能

整体满意

观察组(n=1150)

5.23±0.65

5.35±0.65

5.28±0.98

5.33±0.66

5.22±0.62

对照组(n=1150)

4.25±0.55

4.23±0.52

4.26±1.05

4.22±0.58

4.25±0.58

t 值

6.321

6.785

6.541

6.954

6.157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牙周炎是常见口腔疾病,菌斑、创伤性咬合、牙石、其他因素是导致疾病诱发的主要原因[3]。疾病发生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以及牙周肿胀溢脓等[4]。如何有效治疗疾病,是临床重点研究问题。口腔正畸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可有效矫正牙齿,解除患者的错颌畸形,有效改善病情状态。但该治疗方案的适应症比较窄,更适合在前牙反、牙齿拥挤以及牙间隙治疗中[5]

伴随着口腔正畸技术的发展,该治疗方案的适应症逐步扩大,已经不限于牙齿矫正治疗。牙周组织再生术也是牙周炎常用治疗方案,在口腔正畸治疗前进行,可创造良好的口腔正畸治疗条件,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6]。通过该手术可有效修复破坏、受损的牙周组织,促使该部位组织短时间内修复再生。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可提升治疗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牙周组织,提升牙齿美观度,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7]。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造成的创口更小,可减轻对口腔组织的损伤,贴面进行牙周组织修复,增强具备抗感染能力与抗炎能力,可预防持续炎症状态导致的牙槽骨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牙周指标、炎症水平以及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口腔正畸与牙周组织再生术的联合应用价值优于单用牙周组织再生术。

综上可知,牙周炎联合应用口腔正畸与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牙周组织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龙坤.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效果及对疼痛程度、血清PGE2、IL-1β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6):43-46.

[2]闫利辉,姚海亮,刘琳,等.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疗效分析[J].广州医药,2021,52(5):122-126,134.

[3]王晓忠,姬小婷.正畸联合牙周治疗基于OPG/RANK/RANKL通路对牙周炎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J].广西医学,2022,44(6):622-626.

[4]张剑.牙周炎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联合正畸治疗对PLI、SBI、龈沟液PGE2水平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0):114-115.

[5]毕磊,贺钊,刘辉,等.正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及患者龈沟液中TSLP、IL-33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6(4):466-470,475.

[6]赵飞.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炎患者牙周状态及血清IL-8、IL-6、TNF-α水平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57-58.

[7]李想.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21,42(11):83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