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科学》课程构建基于“融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系统,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一次性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无缝对接,“融合”育人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岗课证融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儿科学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梦交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在历代医籍中也有论述,经典方药为张仲景创立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笔者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浅析该病的病因病机、辨治和预防调护等临思路。

  • 标签: 早孕 梦交 辨治 调护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临床诊疗相对困难。随着对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论治肺癌拥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肺癌归属于中医“咳嗽”、“痰饮”、“息贲”、“肺痿”、“肺积”、“肺花疮”等范畴。本文主要就以中医方面探讨论肺癌的病机与治理原则。

  • 标签: 肺癌 证型 治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胃息肉患者中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为胃息肉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胃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患者以60岁以上最为常见(62例),其次是40岁至60岁患者(43例),40岁以下(1例)患者少见;男性29例、女性77例,男女比约1:2.6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胃息肉患者中辨证为痰凝湿阻29例(27.4%),气血两虚26例(24.5%),湿热郁结24例(22.6%),脾胃虚寒23例(21.7%),瘀血组络4例(3.8%)。结论:胃息肉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四川盆地胃息肉患者以痰凝湿阻最常见,其次是气血两虚、湿热郁结、脾胃虚寒,瘀血组络患者最少。

  • 标签: 胃息肉 中医证型
  • 简介:摘 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本文从以促教、以促学、以促建、以促服、以促宣、以促普6个方面谈一下训的体会。

  • 标签: 技能大赛 赛教融合 职业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型规律表现。方法:设定实验时间2019.07——2020.12,从中调取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调查研究选定150份,将对象的所有基本资料纳入数据库中,以统计学格式分析相关数据然后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型规律。结果:本次研究统计中发现,型占比率相对较低的即为肝肾阴虚型、而占比率最高的即为脾肾阳虚型,顺位其次便为肾气虚以及脾肺两虚表现。而标指标中构成比最高的即为湿热、最低为水湿。结论:及时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型内容可见证候规律差异明显,其中脾肾阳虚多见,多发于湿热以此可探究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证候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镜下观察,探讨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互关系。方法:确诊16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传统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型,通过电子胃镜下观察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等镜下局部表现分析与中医传统辨证的关系。结果:不同型胃镜下局部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征象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可作为中医四诊中望诊的补充扩展,提高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中医证型胃镜征象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中医儿科“以症为先”的思想是在把握疾病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对其进行药物预见性治疗。中医特色管理主要是从辨证理念的角度出发,将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预防阶段均与辨证思维相整合,关注患者的疾病、心理、饮食、生活起居等面,最终实现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中医特色管理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既包括对功能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也包括疾病的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管理,彰显了中医管理的特色,也防止了疾病的进展。

  • 标签: 先证而治思路 儿科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产后发热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产后多虚多瘀,稍有不慎,使邪毒趁虚而入,便会引起高热、腹痛、恶露不净、小便赤、大便燥等症状,即感染邪毒,感染邪毒若不及时医治,可使邪热深入营血,或热陷心包,导致更严重的变,这两种情况均可以使用《温病条辨》中方剂加减变化来治疗,本文主要论述清营汤、牛黄丸、紫雪丹在产后发热感染邪毒中的应用。

  • 标签: []《温病条辨》 产后发热 清营汤 牛黄丸 紫雪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蒋锴副教授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病、综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擅从脑论治抽动障碍,认为本病主要与胎元受损,痰浊蒙蔽于心脑有关。因此,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脑,脑髓失充为其本,风、痰、火为其标,治疗抽动障碍的关键在于健脑充髓,并佐以平肝息风豁痰。内服自拟“抽动宁颗粒”,外用平动膏,配合耳针治疗。从病因病机,内外合治等方面总结治疗小儿抽动障碍。

  • 标签: 蒋锴 抽动障碍 健脑充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动护理绩效管理模式在某三甲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面向全院护理单元招募流动护理岗位,经过培训考核后上岗,基于关键绩效指标( KPI) 法,制定护理流动绩效细则,并设专人督导,进行持续质量控制。结果 流动护理工作开展第30天的患者及陪护咽拭子采集成功率、标本安全转运率及新冠肺炎筛查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流动护理工作开展第1天(P

  • 标签: 绩效考核 流动护理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动护理绩效管理模式在某三甲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面向全院护理单元招募流动护理岗位,经过培训考核后上岗,基于关键绩效指标( KPI) 法,制定护理流动绩效细则,并设专人督导,进行持续质量控制。结果 流动护理工作开展第30天的患者及陪护咽拭子采集成功率、标本安全转运率及新冠肺炎筛查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流动护理工作开展第1天(P

  • 标签: 绩效考核 流动护理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胃炎肝胃不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肝胃不和患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与SDS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各评分均有所降低,表明负性情绪得到缓解,而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更多,心理护理效果更好,P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闭合性损伤模型凋亡特征进一步了解损伤血瘀。方法:观察损伤血瘀(急性闭合型损伤模型)TUNEL指标,推演损伤血瘀规律。结果:空白组与损伤后1天组与其他相比较具有明确统计学阳性意义。结论:大鼠损伤血瘀(急性闭合型损伤)凋亡发生在损伤后1天,是二次损伤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凋亡 二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八宝膏治疗湿疹(湿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性药物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应用八宝膏外用治疗,对照组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均每天2次,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八宝膏治疗湿疹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效果相当,较氢化可的松乳膏作用更为持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