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康煎剂治疗慢性胃炎(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①选择9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治疗组服用康煎剂。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胶囊+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③治疗后胃镜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胃镜检测胃黏膜充血糜烂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差异显著(P<0.05)。结论说明康煎剂治疗慢性胃炎不和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散治疗痞病不和的疗效。[方法]将78例痞病不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疏肝和散;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散治疗痞病不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痞病 肝胃不和证 疏肝和胃散 吗丁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胃炎不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不和患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与SDS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各评分均有所降低,表明负性情绪得到缓解,而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更多,心理护理效果更好,P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百合汤治疗胃溃疡不和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胃溃疡不和患者,共100例,病例选取的时间是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施予百合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映情况以及腹痛、反酸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反酸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合汤在治疗胃溃疡不合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且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胃百合汤 胃溃疡 肝胃不合证 临床疗效
  • 简介:《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指导,从气滞阳郁、不和,少阳邪郁、克脾犯,木郁化火、腑不通,厥阴寒、上逆犯,厥阴木郁、热脾寒5个方面阐述了不和,论述了不和相关候的因机治规律。为后世医家辨治不和相关候奠定了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脏腑相关理论,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亦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伤寒论 肝胃不和证 辨证论治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柴胡疏散治疗不和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效果。方法不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4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西药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蒙拖石散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0d,评价临床疗效,后期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中药疗法治疗不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P<0.05),且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群比例较小(P<0.05)。结论胡疏散治疗不和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柴胡疏散 肝胃不和 浅表性胃炎 中医疗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28-02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气滞痞基本方”治疗 不和 PDS/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 18年 1月 -201 8年 11月期 间在吕美农名老中医诊室 治疗的 60例不和 PDS/痞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 为 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雷贝拉唑 +伊托必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 “气滞痞基本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候的总疗效、疗前疗后中医候总积分的变化及疗前疗后单项中医候积分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中医候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候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 P < 0.05 ),且治疗后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 1 );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单项中医候 积分方面均低 于治疗前( P < 0.05 ), 对照组患者在主症方面低 于治疗前( P < 0.05 ) ,在次症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改善胃脘痞满、两胁胀痛、嗳气、烦躁易怒等候 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对不和 PDS/痞病的患者 进行“ 气滞痞基本方”治疗, 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我们把它作为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标签: 气滞胃痞基本方 PDS 胃痞病 肝胃不和证 吕美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和性胃脘痛患者采取舒汤治疗时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纳入我院80例不和性胃脘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舒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舒肝和胃汤 肝胃不和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舒汤治疗不和型胃脘痛疗效观察。方法:在我院的胃脘痛患者中,选择12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采样时间为2022年6月-2022年12月。中心随机系统分组,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酸铝口服液;实验组60例,对实验组的患者在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酸铝口服液的基础上,增加舒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能力、胃肠功能变化以及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IgA为(2.82±0.91)g/L,IgM为(1.79±0.76)g/L,IgG为(9.97±1.59)g/L,CD4+为(42.59±5.13)%,CD8+为(23.17±1.49)%。GAS为(81.37±6.17)pg/ml,SS为(299.79±20.15)pg/ml,MTL为(51.59±6.32)pg/ml,VIP为(22.43±2.87)pg/ml。实验组中表示总体有效的患者有91.67%。结论:实验组的IgA、IgM、IgG、CD4+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CD8+高于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舒肝和胃汤 肝胃不和型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9例为对照组行西药治疗,另59例为研究组行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研究组的复发率为3.39%(2/59)低于对照组的13.56%(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柴胡疏肝散加味 慢性浅表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中医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和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肝胃不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选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柴枳平汤辅助治疗效果。方法:于2019年度1月至12月选择94例因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随机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47例选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47例病人选用柴枳平汤辅助治疗。总结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1)对比组与研究组反酸得分对照数值较高、嗳气得分对照数值较高、腕腹胀满得分对照数值较高、肋腕疼痛得分对照数值较高,两组数值对照,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与价值,(P

  • 标签: 柴枳平肝汤 肝胃不和证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和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1个疗程(10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10周的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学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使用西药,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和患者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及病理学总有效率均较高。

  • 标签: 慢性浅表性 胃炎肝胃不和证 中医柴胡疏肝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和的效果。方法:2021年5月-2023年4月,从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和的患者中选择200例,随机平分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比较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痛、胀满、嗳气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上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组间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和治疗中,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其恢复,标本兼治,优势明显,值得推荐。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加减柴胡疏肝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和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和患者71例行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7月~2021年8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予以参照组(n=35)常规治疗,试验组(n=36)加减柴胡疏肝汤联合治疗。比较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患者治疗前症候积分、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胃脘胀痛、嗳气、呃逆、吞酸较参照组下降显著,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和临床效果确切,可积极缓解临床症候表现,且具备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加减柴胡疏肝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和脾失调的机理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从传统中医理论出发叙述不和脾失调的机理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结论不和脾失调都是由于情志失调以至于肝气郁结或横逆,克犯脾胃之气,导致脾胃气运失调。在临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在准确辨明病理的基础上,针对肝脏采取疏、抑、柔、清等方法解郁理气,保证脏腑之气的顺畅运行,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肝胃不和 肝脾失调 病理机制 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