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Q值调整联合单眼LASIK治疗近视伴老的效果。方法 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近视伴老患者中筛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两组主眼均接受全矫治疗,观察组(n=27)非主眼选择Q值调整联合单眼LASIK治疗,对照组(n=33)则合理调整屈光度不进行Q值调整,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远视力、中视力和对照组相比差异较低(P>0.05),近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手术后,观察组26患者双眼视力在LogMAR、0或更好,占比96.30%,对照组则为25例,占比75.7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近视伴老患者选择Q值调整联合单眼LASIK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可确保近视力良好恢复,同时也不会对远视力产生过大影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Q值调整 单眼视LASIK 近视 老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功能期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6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并对患者术前功能期望值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白内障手术史、人格特征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功能期望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白内障手术史、人格特征是影响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功能期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具有较高的功能期望值,直接受到受教育程度、白内障手术史、人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白内障 视功能期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验光配镜在屈光不正引起疲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主要择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因屈光不正引起疲劳患者进行实验分析,时间选自2020年3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眼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8月之间接受的100例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以患者的意愿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甲组,一组为乙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乙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眼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功能检查表得分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表得分情况。结果:乙组患者功能检查表得分高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睡眠质量表得分高于甲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眼在针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视力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脂肪重置联合上睑提肌缩短在睑术后皱襞过宽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例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于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20例睑术皱襞过宽畸形患者(女),患者年龄在 19岁 ~49岁之间,患者病程在 5个月 ~10年不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美学睑线的设计,将患者原有的睑线或切口瘢痕进行切除,将皮肤组织的瘢痕进行松解,利用眶膈前脂肪或眶深脂肪联合 ROOF重置,将原有的粘连进行阻断,然后使用上睑提肌缩短治疗修复。结果:随访结果显示,修复前上睑下垂和凹陷的患者脸部得到明显的改善,且修复后的睑更加自然;所有患者中,满意患者 19例,其中 2例因初次修复出现眼裂高度不对称情况而进行二次修复;不满意患者 1例,对修复效果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高达 95%。结论:脂肪重置联合上睑提肌缩短在睑术后皱襞过宽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对患者的睑术后皱襞过宽状况进行修复,使患者的上睑凹陷得到改善。

  • 标签: 脂肪重置 脂肪重置 重睑术后皱襞过宽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胱抑素 C ( CysC )、同型半胱氨酸( Hcy )联合黄醇结合蛋白( RBP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60 例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早期组和中晚期组,各 30 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3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各指标检测结果。 结果: 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组 CysC 、 Hcy 及 RBP 水平与对照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CysC 、 Hcy 与 RBP 三者联合检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个指标检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代谢减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以80例代谢减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化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模式。结果:手术后3月观察组体重指数、腰围、腹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代谢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改善疾病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常规化护理模式 延续性护理模式 体重指数 腰围 腹围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灸联合康复训练对骨折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观察组采用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观察两组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更高(P

  • 标签: 重灸 康复训练 骨折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灸联合康复训练对骨折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观察组采用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观察两组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更高(P

  • 标签: 重灸 康复训练 骨折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反重力减步行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 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反重力减跑台进行减步行训练。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经3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者的FAC和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 结论:反重力减步行训练可有效提升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且更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反重力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中应用三组合口腔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所有患者,根据留存病案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13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n=66)和研究组(n=66),参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传统口腔擦拭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口腔含漱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程度、舒适度、舌苔及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3d、1周、3周、6周口腔清洁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3d、1周、3周、6周口腔舒适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舌苔薄白46例(占69.70%)、白厚20例(占30.30%)、黄厚0例;参照组舌苔薄白24例(占36.36%)、白厚36例(54.55%)、黄厚6例(占9.09%),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口腔pH值、口腔菌斑少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三组合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口腔清洁度及舒适度,改善舌苔状态,充分保证了口腔健康。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舒适度 舌苔 口腔pH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部分减步行训练与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入院时间为2019年3月至11月间,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康复训练以及早期部分减步行训练+康复治疗,并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干预前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一,干预后的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早期部分减重 步行训练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性精神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7-2020.7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性精神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与依从性。结果:比较两组BPRS评分,观察组焦虑抑郁、活力缺失、思维障碍、敌视猜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依从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症状,提高其依从性,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精神科 重性精神病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减平板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1.01-2021.12于本院行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分设组别,探索II组(常规物理治疗,n=100例),探索I组(减平板训练,n=100例)。比较两组脊柱功能、步行能力及疼痛水平。结果:探索I组治疗前脊柱功能评分、步行距离及疼痛水平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与探索II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减平板训练方式的应用,可提升患者脊柱功能与步行能力,并减轻疼痛水平。

  • 标签: 减重平板训练 脊柱胸腰段骨折 10m步行距离 疼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试图将人源 A群轮状病毒( HRV)的 VP7和 VP4基因片段串联克隆到表面表达载体 pLA上,构建出重组质粒 pLA-VP7-VP4-LTB,并将其电转化到乳酸菌中,制备出表达融合蛋白 pLA-VP7-VP4-LTB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相关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流式细胞术、间接 ELISA试验等。结论 成功制备出能表达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菌 pLA-VP7-VP4-LTB/L.casei,并证明该重组菌既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免疫,为进一步筛选制备适用于口服的轮状病毒基因工程乳酸菌疫苗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轮状病毒 VP7蛋白 VP4蛋白 干酪乳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