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组织梯度差原理在修复切开法术后过宽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对双侧重过宽并要求修复女性患者30例(60眼,年龄20~35岁,平均30岁)用切开法进行修复。组织梯度差具体表现为重线上下皮肤、眼轮匝肌等软组织的厚薄差、质地差、张力差。结果满意度评估,60眼中57眼(95.0%)满意;有3眼(5.0%)不满意。其中2例患者因矫正后两侧重宽度不一致而实施第2次修复,修复后1例患者获得满意形态,另1例实施了第3次修复后获得满意形态。形态评估,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重形态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6,P<0.01)。结论组织梯度差原理指导过宽修复简单易行,效果佳,值得应用。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眼睑成形术 组织梯度差原理 重睑修复 重睑过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致过宽的修复要点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佛山市顺德贝尔美美容医院美容外科对28例女性患者(年龄27~48岁,平均35岁)不满意术后过宽宽度进行测量,宽度6.5~12.0 mm,平均8.59 mm。单纯性过宽的修复方法主要是粘连松解,降低宽度。复杂性过宽的修复方法包块粘连松解降低宽度,同时行脂肪移植填充或眶隔脂肪转移或上提肌缩短或上提肌腱膜前徙固定术或上退缩矫正术等。结果28例过宽修复后,宽度明显变窄,自然度、对称性、上凹陷、角膜暴露率明显改善。26例效果满意,1例皮肤薄、弹性差、效果欠佳;1例自觉偏窄,要求调宽。结论明确过宽临床特征对确定手术方案、手术项目、术前与患者沟通以及咨询有参考意义。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重睑术 重睑过宽 重睑修复
  • 简介:目的对改良切开术的远期效果进行观察总结。方法以传统切开法的成形术为基础,结合Park法术式,保留切口下唇板前眼轮匝肌,并使之与板上缘形成牢固的黏连。结果本组共67例,术后随访1~1.5年,术后效果均较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此改良成形术保持了眼轮匝肌的完整性,术后消肿较快且无“台阶感”,形态自然,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眼轮匝肌 改良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提肌前徙在修复术后伴上下垂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的术后伴上下垂患者,在矫正宽手术中,解剖复位各组织结构,并应用上提肌前徙矫正宽患者的上下垂畸形。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让医生、患者和第三方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照片,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三方都满意为显著有效,两方满意为有效,一方满意为一般,都不满意为差。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女性95例,男性3例;年龄18~49岁,平均24.5岁。双侧宽同时矫正68例,单侧宽矫正30例,共行166侧上眼睑手术,其中轻度上下垂102侧,中度上下垂64侧。术后效果评价:显著有效90例,有效5例,一般3例,无效果差患者,疗效满意度为96.9%(95/98)。结论在宽修复手术中,上提肌前徙是宽修复中的重要步骤,可以有效矫正宽患者的上下垂畸形。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宽重睑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前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上缘切口,能有效去除埋线法不能去除的上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肥厚眼轮匝肌,又能松解切开法造成的上皮下瘢痕异常粘连,具有切口痕迹不明显、操作灵活、恢复时间短的特点。

  • 标签: 上睑缘 切口 重睑并发症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动感术与传统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行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动感组,每组49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术,动感组给予动感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动感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高于传统组的81.63%;动感组满意率为93.88%,高于传统组的77.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感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率,使术后的线条更加完美与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动感重睑术 传统重睑术 临床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动感术与传统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行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动感组,每组49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术,动感组给予动感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动感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高于传统组的81.63%;动感组满意率为93.88%,高于传统组的77.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感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率,使术后的线条更加完美与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动感重睑术 传统重睑术 临床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采用上缘切口,能有效去除埋线法不能去除的上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肥厚眼轮匝肌,又能松解切开法造成的上皮下瘢痕异常粘连,具有切口痕迹不明显、操作灵活、恢复时间短的特点。

  • 标签: 上睑缘 切口 重睑并发症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术后眼部疼痛的患者,给予其实施中医操作耳穴压豆以减轻疼痛。方法对40例手术术后疼痛明显的患者行耳穴压豆,治疗2天,并评价效果。结果共计减轻患者有38例,无明显减轻2例,有效率95%。结论耳穴压豆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操作经济简便,无侵入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耳穴压豆 重睑手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三点式与传统治疗上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上皮肤松弛患者共74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入院给予传统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三点式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期愈合率(100%)及并发症发生率(0%)虽较高于对照组(91.9%/8.1%),但二者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78.4%),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行上皮肤松弛治疗时采用改良三点式术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上皮肤松弛,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三点式重睑 传统重睑 上睑皮肤松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埋线法和切开法两种成形术后眼表功能。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大庆油田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行成形术者30例(60眼),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切开组,每组15例(30眼),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眼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埋线法和切开法两组术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液测试及Keratograph 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重成形术后3个月OSDI问卷量表调查(P=0.013),术后1周(P=0.010)、1个月(P=0.032)泪膜破裂时间,术后1个月(P<0.001)角膜荧光染色、术后3个月(P=0.043)泪河高度埋线法与切开法成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形术埋线法较切开法对眼表功能的影响更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小。

  • 标签: 重睑术,埋线法 重睑术,切开法 干眼 功能,眼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创术与传统埋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行术的患者121例,其中采用小切口微创术患者70例,采用传统埋线术患者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小切口组术后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埋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术较传统埋线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微创重睑术 埋线重睑术 重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缘切口内固定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美容整形门诊行双侧缘内切口重成形术患者47例,男5例,女42例,年龄17~32(25±4)岁。于缘上1~2 mm处切开皮肤,向上剥离并去除线下眼轮匝肌、疏松组织、眶隔脂肪等,在线上做真皮与板内固定缝合,并无张力间断缝合切缘皮肤。结果47例患者手术均达到一期愈合,术后肿胀轻微,弧度自然流畅,术后未出现感染、血肿、上下垂等并发症,且切口线未见明显瘢痕增生,高度左右对称,患者较满意。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瘢痕不明显、形态自然、美观等优点,可作为重成形术的补充术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重睑成形术 睑缘切口 效果
  • 简介:摘 要  以上筋膜组织的解剖结构为基础, 研究上筋膜组织在成形术中的意义,。部分上松垂的筋膜组织是阻碍形成人为的皱襞的关键因素, 切除部分上筋膜组织尤为必要。以此做法, 自2010至2018年, 共行成形术803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上睑筋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术后不对称的发生原因、修复策略及修复后的效果。方法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外科/烧伤科收集各类术后出现双侧重不对称患者73例,男14例,女59例,年龄18~42岁,中位年龄27岁。术前重新设计线,术中彻底松解上皮下组织纤维粘连、修整下唇眼轮匝肌、调整提上肌腱膜固定位置反复比对。让患者及医师在手术修复前后对重外形评分,用t检验比较两组评分差异。结果73例不对称患者术后均获矫正,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8~12个月,患者外形满意、双侧重线条流畅自然、双侧重对称性改善且高度一致,3例(4.1%)术后存在线欠流畅,小切口重新缝合固定后随访未出现并发症。手术后患者及医师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成形术后外形不对称产生的原因并实施修复,能再次形成并达到较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并发症 修复 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