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心脏成纤维细胞作为一种间充质细胞,调控着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生物学和电生理活动,并在心肌梗死时通过替代已破坏的心肌细胞来保持心肌结构的完整性。近年来,运用转录因子、microRNAs将心脏成纤维细胞直接编程为心肌样细胞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心脏直接编程体外和体内相关实验研究,并分析这一技术在修复坏死心肌和改善心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细胞直接重编程 心脏成纤维细胞
  • 简介:核受体(nuclearreceptor,NR)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其成员众多,构成了一个大家族,可分为4大类: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D受体、孤儿核受体(orphannuclearreceptors,ONR)及可被代谢中间产物激活的受体。NR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协调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和凋亡、免疫反应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核受体 类视黄醇X受体 核受体Nur77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谷参肠安胶囊在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和/或激素。导致菌群失调及二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对63例90例次肺心病住院病人中的10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生长及5例痰培养虽无白色念珠菌生长而有鹅口疮的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用谷参肠安辅助治疗菌群失调及严重感染的疗效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0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生长的肺心病患者肺部感染9—14天,平均12天得到控制。表现为痰量减少稀薄,肺部干湿罗音明显减少;5例鹅口疮患者在5—9天,平均7天基本治愈;其中7例伴腹泻者,用药3天后腹泻次数逐渐减少至成形便。对曾有菌群失调及二感染史的15例中的8例再入院才者均预防性给予谷参肠安口服。仅1例在5次住院时发生腹泻及鹅口疮。除此之外,还能明显改善患者食欲、减轻腹胀,增加食量。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由于病程长,常反复长期使用抗菌素。抗菌素抑制了肠道中厌氧菌生长,菌群平衡被破坏,加之肺心病由于心衰、呼衰,致使胃肠道淤血、水肿、缺O2,肝淤血肿大,胃肠蠕动差,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屏障功能被削弱。如合并使用激素,机体免疫力功能被抑制,特别是细胞免疫,白色念珠菌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导致二感染。谷参肠安胶囊是目前专用于保护肠粘膜结构并增强和调节肠道功能,直接作用于肠道细胞,使其活力增加,上市已四五年的药物。此药无副作用,特别适合于高龄肺心病患者多次住院。曾有菌群失调及二感染史的再入院病人的预防用药,对已发生菌群失调及二感染的肺心病患者除加用抗真菌药物外,给予谷参肠安口服有一定的辅治治疗效果。

  • 标签: 菌群失调 二重感染 谷参肠安胶囊 慢性肺心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发生于胰腺的炎症性疾病,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研究.目前较多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和腹腔注射雨蛙素制备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模型.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左旋盐酸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两种AP模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动物模型 盐酸精氨酸 腹腔注射 左旋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血浆结合珠蛋白(H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HD患者140例作为CHD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非CHD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将CHD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个亚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38)、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62)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40).依据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n=27)、双支病变组(n=54)和三支病变组(n=59).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RBP4、Gensini评分及血浆H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结果CHD组患者的血清hs-CRP[(7.29±3.65)vs(2.84±1.16)mg/L]、RBP4[(49.64±8.32)vs(42.07±5.51)ng/ml]及血浆Hp[(95.26±19.14)vs(70.13±16.33)mg/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RBP4、Gensini评分及血浆H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亚组和UAP亚组患者(P〈0.05);UAP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RBP4、Gensini评分及血浆H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亚组患者(P〈0.05).三支病变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RBP4、Gensini评分及血浆Hp水平均显著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比病变亚组患者(P〈0.05);双支病变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RBP4、Gensini评分及血浆H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患者(P〈0.05).CHD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血清hs-CRP(r=0.619)、RBP4(r=0.554)及血浆Hp(r=0.592)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hs-CRP、RBP4及血浆H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C反应蛋白质 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 结合珠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基因突变导致同一位点氨基酸不同改变的临床表型变化特点,为遗传型-表型关系研究积累数据。方法在529例HCM患者以及307名健康对照者中进行β-肌球蛋白链基因(MYH7)目标区域靶向捕获再测序筛查,发现的基因变异性Sanger法测序验证。结果在1例HCM患者中首次发现MYH7基因29号外显子第4145位碱基由G转换为A,结果导致1382位的精氨酸(Arg,R)转变为谷氨酰胺(Gln,Q),另1例HCM患者,29号外显子第4144位碱基由C转换为T,结果导致1382位的精氨酸(Arg,R)转变为色氨酸(Trp,W),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1382位表达为精氨酸(Arg,R)。MYH71382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的两例HCM患者临床表型均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且均在住院期间接受了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长期随访预后良好。结论首次在中国人HCM患者中发现MYH7基因Arg1382Gln突变,该位点氨基酸发生不同改变后具有相似的临床表型,表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效果好提示一旦发现该位点基因突变就有可能实现临床表型预测。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基因突变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 临床表型
  • 简介:目的探讨减训练及口服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减训练治疗组设为对照组,减训练和口服二甲双胍组设为观察组,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多毛及痤疮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月经恢复正常对照组53.3%(16/30),观察组为96.7%(29/3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组空腹血糖值、体重指数、睾酮水平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体重指数、睾酮水平及黄体生成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7,0.0012,0.0020及0.0024).结论通过减训练与口服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有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目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可根据近远期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减重训练 二甲双胍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甲子华诞,杏林春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六十周年暨第六届科技大会于2017年5月3日在学术报告厅胜利召开。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傅仲学副主任、科教处黄莹处长、丁国富副处长、重庆市科委社发处王勇德处长、重庆医科大学杨竹副校长莅临会议,

  • 标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外科 科技 杂志 中华 学术报告
  • 简介:目的研究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联系。方法利用靶向捕获加二代测序,对1个HCM家系的先证者进行26个致病基因的筛查。二代测序发现的突变,利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族中其他成员进行该突变位点的筛查,并分析其临床表型特点。结果遗传筛查发现先证者携带β肌球蛋白链基因(MYH7).c.1172A〉C(Asn391Thr)突变,该突变位于MYH7基因第12号外显子,导致β肌球蛋白链的第391位氨基酸残基由天冬酰胺变为苏氨酸。该家系中接受调查的22例对象中8例携带MYH7基因Asn391Thr突变,其中6例患者均携带该突变,突变与疾病呈共分离,且在307名对照者中没有检出。携带者中有3例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痛、黑噱等心功能不全表现,所有患者发病年龄均小于40岁,其中Ⅱ9小于8岁(见图1)。家系中有4人早逝(〈50岁),其中3人确诊为HCM。结论MYH7基因Asn391Thr错义突变为HCM的一个恶性致病突变,携带该突变的患者应进行较积极的治疗和猝死预防。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Β肌球蛋白重链 Asn391Thr 基因型一表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