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时应用骨髓细胞学检查能够更有效判断出具体病因,提高诊断时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选自2017年3月至 2022 年5月某院接诊治疗的24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区分成造血性系统疾病组 (简称甲组)( 68例) 和非造血系统疾病组(简称乙组) (175例),对他们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 ( PLT ) 和白细胞(WBC)水平值进行对比, 另外对造血性系统疾病组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采集然后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对疾病类型患者的网织红细胞(RET)水平值与骨髓异常增生 (MDS) 程度分级。 结果 发现非造血性系统疾病组的HGB、PLT与WBC的水平参考值均高于造血性系统疾病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发现造血性系统疾病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与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RET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而AL患者低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非造血性系统疾病与造血性系统疾病引致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检查的血液各项数值存有差异,不同类型造血性系统疾病患者RET水平参考值与骨髓增生异常分级也有显著不同,因此在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时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因、避免误诊,为辩证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骨髓细胞学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症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的质控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020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受检者共计80例。比较不同样本稀释比例、样本放置时间及样本放置温度条件下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差异,分析血液细胞检验各流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稀释比例、放置时间及放置环境温度条件下,受检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样本稀释比例、样本放置时间及样本放置温度差异均会引起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不同。因此,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需对检验的整个流程进行严格的质控,排除因外界因素导致的检验结果差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稀释比例 放置时间 放置环境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细胞保存液(MAP)洗涤红细胞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市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100例,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和观察组(输注红细胞保存液(MAP)洗涤红细胞),各50例,对比两组输血效果。结果:输血后两组Hb、RBC水平均明显升高,但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临床输注效果、安全性方面,MAP、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生理盐水 红细胞保存液 输血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3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另取同阶段健康体检人员35例纳入对照组;检测IL-1β、IL-33水平,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射血分数(LVEF),分析IL-1β、IL-33、NLR与心脏结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IL-1β、NLR、LA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IL-33、LVEF比较(P>0.05);NLR与LAD为正相关。结论:与窦性心律者相比,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L-1β、IL-33、NLR水平明显升高,同时NLR与LAD呈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判定房颤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3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在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3月-2022年2月开展研究,将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血常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在血常规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病患,所有病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6ml,并分装在A、B两个试管,A试管(A组)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B试管(B组)进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然后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阳性检出率B组更高,对比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单核细胞阳性检出率B组略高,但对比A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度的数据参考,具备一定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在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我院收集的血常规检验阳性样本120份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份。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检验效果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可以提高血常规检验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50例血常规检验人员作为案例,将所有血常规检验人员通过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血常规检验人员仅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而观察组血常规检验人员则是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通过特定方法进行检验,并根据疗效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血常规检验人员在采用单一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后报警为25份,而观察组人员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方式检验后血常规报警为39份。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应用在血常规检验能够有效的提高检验的准确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NSE、Cyfra21-1和CEA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检测的敏感性。方法 开展研究的时间段是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选择该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另选取同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NSE、Cyfra21-1和CEA,并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检测阳性率。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NSE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患者,Cyfra21-1和CEA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CEA在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阳性率比较上无显著差异,NSE在小细胞肺癌上的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阳性率上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差异显著。结论 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检测,NSE和CEA可作为辅助性的鉴别指标,而Cyfra21-1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更敏感。

  • 标签: NSE Cyfra21-1 CEA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将两组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阳性检出率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阳性检出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学检验技术血液细胞检测的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血液细胞检测的病人中选择血型一致的100例病人当做研究对象。全部取研究对象空腹下静脉血管血液开展抗凝处理,抗凝剂稀释液比例各自选用1∶5000.1∶10000处理,储放时间各自依照0.5h.3h.6h储放。观察不同抗凝剂稀释液占比.不同储放时间对血液细胞检测结论的危害。检验指标值包含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结果 稀释液占比为1∶10000血液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成分均高过稀释液占比为1∶50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储放时长不同,血液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成分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储放时间6h,血液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成分均高过储放3h和储放0.5h(P<0.05),储放时间3h血液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成分均高过储放时间0.5h(P<0.05)。结论:临床专业检测环节,血液稀释液占比及血液标本采集储放时间会影响到血液细胞检测的质量。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 血液细胞检测 质量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结果:在检测结果方面,观察组检测正常为72.50%,对照组检测正常为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患者的检验工作,对患者的血液指标检测准确度较高,同时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帮助医生实现疾病的准确判断,值得参考。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诊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1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并将研究组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乙组基于甲组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对比甲乙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除RDW之外,研究组Hb、RBC、MCH、MCV、MCHC、铁元素水平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组诊断准确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功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指标水平,在血液疾病检查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联合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诊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1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并将研究组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乙组基于甲组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对比甲乙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除RDW之外,研究组Hb、RBC、MCH、MCV、MCHC、铁元素水平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组诊断准确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功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指标水平,在血液疾病检查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联合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记忆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胃癌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两种T细胞对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实施,将纳入32例胃癌患者参与实验,将其命名为患者组,于同期再次选取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实验,命名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后抽取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通过荧光标记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抗CD4、抗CD8、抗CD45RO、抗CD62L进行染色,随后分别检测记忆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并探析记忆T细胞和调节T细胞与胃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数据显示可见,患者组与对照组的CD8+T、CD8+TCM、CD8+TCM/CD8+T、CD8+TEM/CD8+T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大(P>0.05)。其次,针对患者组的CD4+T细胞、CD4+TCM、CD4+TEM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了分析,在CD4+T细胞方面,患者组性别、TNM分期差异明显(P<0.05),CD4+TEM方面性别方面男性高于女性,(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大(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与健康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利于提升为胃癌病理情况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胃癌的预后治疗。

  • 标签: 胃癌 外周血 记忆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胃癌检测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嘉泰金膏的有效成分与细胞学关系的研究进展。嘉泰金膏属一种创新型中药外用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同时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和抗菌作用等。嘉泰金膏有效成分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肝癌、肺癌、乳腺癌、肝硬化等。细胞学研究发现,嘉泰金膏有效成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等,同时对于非肿瘤细胞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嘉泰金膏有效成分在肿瘤治疗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时还可用于其它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嘉泰金膏 有效成分 细胞学 细胞增殖 抗氧化 细胞毒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我国常见的极度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胰腺癌早期诊疗效果好,能明显改善预后,因此找到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在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防复发转移等上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DNA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