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管治疗牙髓炎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60例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根管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根管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术后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2周后和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远期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传统根管治疗,根管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近期及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行根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牙髓炎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均设置4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采取根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根充治疗。结果分析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2d疼痛评分明显更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急性牙髓炎根充治疗作用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一次性根充 传统根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对牙髓根尖周患者采用根管治疗和多次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70颗牙)牙髓根尖周病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次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总治疗时间及VAS评分对比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时间为(3.2±1.1)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3±3.6)d,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牙髓根尖周病患者采取根管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牙髓病 根尖周病 一次性根管 分次根管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分析分次根管与根管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110颗牙)牙髓根尖周病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及乙组各55例,甲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分次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成功率92.45%,与乙组90.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炎症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总治疗时间均短于乙组,治疗费用较乙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根管和分次根管治疗均能实现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根管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髓根尖周病 分次根管 一次性根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搏动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定节律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耳鸣。搏动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致,统称之为血管搏动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搏动耳鸣和动脉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个导致静脉搏动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窦相关搏动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作者: 王庆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 2019年第06期
  • 机构:痔疮是人们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人们工作生活变得紧凑,长期的久坐、久站、无法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都有可能诱发痔疮的产生。痔疮不仅使人们感到疼痛,更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受到极大的困扰,伴发的出血、便秘等症状更是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黄柏骨伤散外用治疗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接受西药+黄柏骨伤散外用联合治疗。对比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变化及安全。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变化及安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柏骨伤散外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黄柏骨伤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对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行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4例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制剂泼尼松进行治疗,进行为期8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机血尿素氮变化)及临床有效率。结果经本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指标接近正常值,说明行泼尼松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优于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之泼尼松,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有效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临床予以推广。

  • 标签: 泼尼松 急性间质性肾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8例慢性化脓中耳炎手术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比2组治疗效果、干耳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耳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术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术后延续性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萎缩阴道炎护理中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0例萎缩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作对照,观察组患者37例采取连续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43例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0天及治愈后的30天、60天进行随访,共三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护理干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萎缩阴道炎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萎缩性阴道炎 连续护理 效果 应用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屈光不正儿童弱视不同阶段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屈光不正儿童弱视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月为1个治疗阶段,持续治疗4个阶段后评价患儿不同阶段的屈光性质。结果在TI-T4阶段,远视与混合型的有效率较近视高,远视各阶段的有效率较混合型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屈光不正儿童弱视患儿采用不同阶段治疗能提高视力水平且改善屈光程度,值得推荐。

  • 标签: 屈光不正性 儿童弱视 阶段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鼓膜是分隔外耳道和中耳腔的椭圆形半透明状薄膜,由上皮层、纤维层和黏膜层组成,鼓膜能使传入的声波增强。鼓膜穿孔大多数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损伤导致,如颞骨骨折、手术、挖耳、外耳道异物及爆破、掌击耳面部,高台跳水、潜水等压力伤都有可能损伤鼓膜,导致穿孔;此外,急性中耳炎也会导致鼓膜穿孔。鼓膜穿孔会使听力下降,增加中耳感染概率。临床可采用耳显微镜下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穿孔,或给予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

  • 标签: 外伤性鼓膜穿孔 治疗依从性 目标性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