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卡式微凝胶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患者 200例,纳入患者均采集血液样品并行卡式微凝胶试验法、盐水法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检验结果。结果: 200例输血患者经卡式微凝胶法进行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100.00%( 200/200),反定型符合率 99.00%( 198/200);盐水法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96.00%( 192/200),反定型符合率 94.00%( 188/200);卡式微凝胶法检测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相比盐水法明显更高( P<0.05。结论:采用卡式微凝胶试验法进行输血检验能有效提高一次性检验正确率,该检验方法在保障输血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一次性检验 正确率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9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 47 例,对照组行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患者随访 6 个月,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内侧柱支撑重建 辅助治疗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微凝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人总结归纳于2017年02月--2019年02月期间实验室接收的6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每位患儿的血液,并利用传统试管法、微凝胶技术方法进行三项试验,即分别是游离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结果显示:微凝胶技术的抗体游离抗体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等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试管法(p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临床应用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累及后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01月至2020年06月期间收治的累及后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6例,采取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记录并比较术后3天及术后随访1年时内侧及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A)、胫骨平台翻角(TPA),记录并比较随访6个月及随访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恢复(以Merchant量表评价)效果。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2.34±23.40)d,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7%,内固定失效率为0.00%;术后随访1年时,PA、TPA与术后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大于6个月随访时,Merchant量表评分高于6个月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取取前外侧联合后内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技术在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凝聚胺试验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观察组采用凝聚胺试验联合微凝胶技术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对比两组患者血液匹配相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匹配相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凝胶技术在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能保障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输血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法( 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输注红细胞成分患者共568例,回顾性分析MGT交叉配血情况。结果:568例输注红细胞成分受血者中有34例出现次侧不合,其中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30例,假凝集1例,献血者抗体筛查阳性2例,加样错误1例。结论:因DAT阳性引起的次侧配血不合应确保不是自身免疫性溶贫后,可为受血者输入悬浮红细胞。因假凝集、加样错误等原因引起的次侧配血不合,需要对其采取相关策略,以避免不合。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格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法与微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结果对比。方法取衡阳市中心医院临床受血者样本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凝聚胺法组与微凝胶法组各600例,比较两组操作耗时与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结果与微凝胶法比较,凝聚胺法操作时长短;微凝胶法检出主侧阳性134例,次侧阳性412例,假阳性54例,凝聚胺法检出主侧阳性132例,次侧阳性390例,假阳性78例,微凝胶法较凝聚胺法具有较高的阳性标本检出率,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凝胶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操作时间较长不适用至急诊配血流程,给予凝聚胺法操作易发生漏诊,在急诊配血流程较适用,值得借鉴。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阳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程精神分析治疗的两种操作方式对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使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选取50名抑郁症病人,分成两组(躺椅组VS面谈组),完成为期20周的精神分析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10周、治疗第20周测量汉密尔顿抑郁分值。结果:精神分析治疗在前、中、后期都降低了抑郁分值,面谈在初期效果明显,躺椅在后期效果明显。结论:精神分析治疗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面谈效果快,躺椅效果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聚胺法和微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意义及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临床输血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1月~2022年6月,分别进行凝聚胺法、微凝胶法交叉配血实验,筛查患者血清中不完全抗体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并对比检测时间,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意义。结果:不完全抗体检检出率微凝胶法高于凝聚胺法,检测花费时间凝聚胺法少于微凝胶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输血检验 意义 不完全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就传统术与宫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抽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分别予以传统术、宫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结果:宫腔镜下切除术应用于宫颈息肉的治疗中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宫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息肉的治疗中,传统术、宫腔镜下切除术均是常见手术治疗,但相较于前者,后者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可优先考虑。

  • 标签: 传统术式 宫腔镜下切除术式 宫颈息肉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窦结功能的诊断工作中,应用食管调搏与动态心电图所取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本研究,患者接受时段介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对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显示长R-R间期>1500ms的75例患者开展规范操作,同时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借助窦结传导时间(SACT)、窦结恢复时间(SNRT)和校正窦结恢复时间(CSNRT),对其窦结功能进行准确判断,并有效讨论诊断价值。结果:将R-R间期>1500ms的75例患者分为两组,组1(R-R最长间期≥2000ms)共有30例,组2(R-R间期<2000 ms)共有45例,其中组1患者,SNRT、CSNRT、SACT延长,最快和最慢心率有所降低。结论:借助动态心电图,可充分反映患者自发状态下的窦结自律性和传导性,联合食管心脏调搏,可准确反映激发状态下的窦结功能,继而大幅提高病窦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窦房结功能 食管调搏 动态心电图 窦房结传导时间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窦结功能的诊断工作中,应用食管调搏与动态心电图所取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本研究,患者接受时段介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对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显示长R-R间期>1500ms的75例患者开展规范操作,同时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借助窦结传导时间(SACT)、窦结恢复时间(SNRT)和校正窦结恢复时间(CSNRT),对其窦结功能进行准确判断,并有效讨论诊断价值。结果:将R-R间期>1500ms的75例患者分为两组,组1(R-R最长间期≥2000ms)共有30例,组2(R-R间期<2000 ms)共有45例,其中组1患者,SNRT、CSNRT、SACT延长,最快和最慢心率有所降低。结论:借助动态心电图,可充分反映患者自发状态下的窦结自律性和传导性,联合食管心脏调搏,可准确反映激发状态下的窦结功能,继而大幅提高病窦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窦房结功能 食管调搏 动态心电图 窦房结传导时间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鸟巢-袋鼠-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在低体温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低体温新生儿进行调查研究,参选低体温新生儿共计68例,选取时间在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分组方式采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即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鸟巢-袋鼠-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对比实验组、对照组低体温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低体温新生儿体温变化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体重变化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低体温新生儿的临床指标对比实验组明显具有劣势,两组数据比较(P

  • 标签: 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 低体温新生儿 护理效果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鸟巢-袋鼠-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在低体温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低体温新生儿进行调查研究,参选低体温新生儿共计68例,选取时间在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分组方式采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即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鸟巢-袋鼠-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对比实验组、对照组低体温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低体温新生儿体温变化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体重变化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低体温新生儿的临床指标对比实验组明显具有劣势,两组数据比较(P

  • 标签: 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 低体温新生儿 护理效果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现在医院使用的棉签多为多根一袋的那种,家庭使用的棉签多为多根装一盒,这导致我们在取用棉签的同时有可能污染其它暂时不用的棉签。另外,院感要求棉签开启后2小时之内使用,超出2小时未用的不可继续使用,应当丢弃,这也造成了棉签的浪费。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抽屉的棉签盒来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该棉签盒包括外盒体和数个抽屉内盒,外盒体配套套设在数个抽屉内盒外,抽屉内盒中等间距设置有数个存放格,存放格用于放置棉签,抽屉内盒上部设置有用于密封存放格的密封部件,密封部件与抽屉内盒可拆卸连接,密封部件为密封膜,密封膜上在相邻存放格分隔处设置有易撕虚线。该抽屉棉签盒,解决了取出使用一根棉签的同时也会把其他暂时不用的棉签暴露在空气中,棉签容易受潮滋生细菌,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能够避免棉签在取用过程中与手指有接触造成交叉感染,也可以避免未使用的棉签受潮滋生细菌。

  • 标签: []抽屉式 棉签
  • 简介:[摘要]现在医院使用的棉签多为多根一袋的那种,家庭使用的棉签多为多根装一盒,这导致我们在取用棉签的同时有可能污染其它暂时不用的棉签。另外,院感要求棉签开启后2小时之内使用,超出2小时未用的不可继续使用,应当丢弃,这也造成了棉签的浪费。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抽屉的棉签盒来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该棉签盒包括外盒体和数个抽屉内盒,外盒体配套套设在数个抽屉内盒外,抽屉内盒中等间距设置有数个存放格,存放格用于放置棉签,抽屉内盒上部设置有用于密封存放格的密封部件,密封部件与抽屉内盒可拆卸连接,密封部件为密封膜,密封膜上在相邻存放格分隔处设置有易撕虚线。该抽屉棉签盒,解决了取出使用一根棉签的同时也会把其他暂时不用的棉签暴露在空气中,棉签容易受潮滋生细菌,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能够避免棉签在取用过程中与手指有接触造成交叉感染,也可以避免未使用的棉签受潮滋生细菌。

  • 标签: []抽屉式 棉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超声评估肾病透析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对左容积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 120例在我院进行 治疗的肾病透析患者,治疗时间在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之间,随机均分为 42例腹膜透析组和 42例 血液透析组,选择36例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后左容积参数和功能的差别。结果:根据数据统计,两组透析患者在功能参数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液透析患者在最小容积、左最大容积、收缩前容积、左容积指数均对比对照组有增加,腹膜透析患者左收缩前容积和左容积指数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显著,P<0.05。 结论:应用超声评估肾病透析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对左容积和功能显示,不同透析方式对左功能无显著影响,在左容积增加上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更佳显著。

  • 标签: 超声评估 肾病透析 不同透析方式 左房容积和功能
  • 简介:摘要:临床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临床医学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临床医学教育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护理人才的素质和临床医学教育的质量。基于近年来国家和临床医学的要求,临床医学带教开始引入多维递进护理实践教学,多维递进护理实践教学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培育护理实习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理实习生对临床医学突发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护理实习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 标签: 多维递进式护理 实践教学 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