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质患者采用经皮体后凸形成术与采用经皮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6月至2018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6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采用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n=32)与采用经皮体后凸形成术治疗实验组(n=32),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体前柱高度恢复率、体中柱高度恢复率以及后凸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利于脊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椅背复位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治疗难复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0例难复性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反向牵引旋臂回纳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椅背复位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复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复位风险评估及疗效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复位成功率均为 100%,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观察组在 1次复位成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完成的 30例患者中,无 1例应用臂丛或全身麻醉下复位,无出现 1例医源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对照组 30例患者中,有 5例是在臂丛或全身麻醉下复位成功, 1例导致医源性肱骨外科颈骨折,而最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论 应用改良椅背复位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治疗难复性肩关节脱位,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痛苦,医源性损伤小,减少麻醉风险,患者满意度高且容易接受。但此方法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医患之间充分的信任和配合,才能取得整体良好的疗效。特别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反向牵引旋臂回纳法 改良椅背复位法 自制三角巾悬吊 难复性肩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技术重建肩锁关节对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及研究组(40例)并分别采取锁骨远端钩钢板治疗与双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肩关节功能评分、肩锁关节间隙。结果研究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肩锁关节间隙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2.5%,低于对照组15%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技术重建肩锁关节可以取得与锁骨远端钩钢板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其安全性更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疗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剥离旁肌入路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手术前后VAS评分。结果两组在椎弓根钉植入准确率和Cobb角矫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与传统剥离旁肌入路术相当,但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疗法可更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操作便捷,并更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手法复位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过程中应用经皮体成形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医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经皮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体高度与疼痛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体高度、VAS评分以及体后凸畸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高度高于对照组,在VAS评分与改善体后凸畸形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针对数据差异,以P<0.05,表示其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结论在临床过程中,通过经皮体成形术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体高度,同时有效实现疼痛的缓解,对于患者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行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所有脊柱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3月1日-2016年10月2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1例脊柱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51例脊柱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以及单纯内固定治疗,将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上部后凸角度(12.41±2.95)%、伤后缘高度比(92.35±9.52)%、伤前缘高度比(92.66±10.25)%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总有效率90.20%与对照组患者78.43%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脊柱骨折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单纯内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50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施治疗方法的不一样,将50例患者分为对比组(n=25)和观察组(n=35)。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组采取支具外固定施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Cobb角、伤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Cobb角、伤高度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其具有的安全性比高,较传统的体成形术更具安全性、有效性,其能将被骨折而导致的塌陷的松质骨积压于体之上,恢复伤的高度和形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 脊柱压缩骨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短节段微创置钉结合伤内植骨治疗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具体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的病案号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短节段微创内固定结合伤内植骨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患不予置钉内固定,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患置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与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患体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终板角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患体高度显著降低(P<0.05),终板角显著增大,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给予短节段微创患置钉结合伤内植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远期体高度丢失、患畸形的风险。

  • 标签: 中青年 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微创置钉 伤椎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伤前高压缩比及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及伤前高压缩比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度及伤前高压缩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其数据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良好,其优良率为93.3%,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的60.0%,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使患者脊柱功能得到良好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急性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及对患者VAS评分影响。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选取我院的75例急性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VAS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明显优于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指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急性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VA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