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指导基础的中医延续护理干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23年1月~2023年5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32例。B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A组采取循证指导基础的中医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B-DQ)。结果:A组ESCA各维度评分较B组高(P<0.05);A组IB-DQA组较B组高(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循证指导基础的中医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循证指导 中医延续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我管理能力核心的过渡期护理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7月本科接诊支气管哮喘病人(n=60)。试验组采取自我管理能力核心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自我管理能力等指标。结果:关于自我管理能力: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0.24±4.16)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71.48±3.69)分,相比较下,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P<0.05)。关于FEV1/FVC: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用以自我管理能力核心的过渡期护理,病人的呼吸功能改善更加明显,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自我管理能力 价值 支气管哮喘 过渡期护理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与之而来的是进行大量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核心。当下,癌症已经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管理切入点,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培养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探索中国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全程管理新模式。

  • 标签: 癌痛 患者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2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的40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日、病人对健康宣教的知晓率、病人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产后恢复指标及护理质量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地促进产妇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改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本位整体护理 剖宫产 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护理中应用人本位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肺炎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肺炎护理联合人本位整体护理,其中常规肺炎护理方案和对照组保持一致。结果: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更低(P

  • 标签: 人本位整体护理 老年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家庭中心的护理理模式的起源与进展、重点综述了家庭中心护理在儿童癫痫的护理应用现状。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 儿童 癫痫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中,对患儿实施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方案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所产生的积极护理价值。方法:护理课题实施范围2021年1月-2022年1月,护理对象是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组护理对比,分别是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对患儿实施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比指标:①护理总有效率;②患儿护理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护理总有效率:观察组是95.56%,对照组是84.44%,P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症状管理核心综合护理应用对ERCP术后腹痛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ERCP术患者60例研究观察对象,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症状管理核心综合护理),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痛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首次排气耗时、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腹痛分数护理后两组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理想(P<0.05)。护理满意度护理后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ERCP术后腹痛患者采用以症状管理核心综合护理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理想,改善患者腹痛,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以症状管理为核心综合护理 ERCP术 腹痛 首次排气耗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本院接治的160例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研究对象,在告知患者实验风险和目的后分析个人数据,按照随机抽选法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分别为对照组(n=80)和实验组两组(n=80)。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传统护理(对照组)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实验组),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两组的术后各项数据相比,实验组的情况显著更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冠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良好,能够让患者住院的时间缩短,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冠脉搭桥术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首发周围神经损害起病的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起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起病,1例类似于尺神经损害样表现,1例类似于正中、尺、桡神经混合损害样表现,经颅脑MRI及MRA检查均有脑皮质手运动区梗死病灶及血管病变。 结论 脑梗死可能表现为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尤其是手部,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漏诊,对可疑病例尽早行颅脑MRI检查,有助明确诊断,临床医师需重视对此类病例的认识。

  • 标签: 脑梗死 周围神经样损害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患有强迫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分析采用以正念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对患有强迫症的患者进行随机抽选4例,通过对4例强迫症患者使用以正念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4例强迫症患者的相关研究和对量表图的分析可以得出,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在进行了正念基础的治疗法之后,其病情状况得到了很好的缓解。结论:在医院对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对其采纳正念基础的治疗方法相对来说治疗效果更佳,更加适合对于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认知行为法 正念 强迫症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基础的心理干预实施效果。方法 选用2020年1月-12月院内进行手术的6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观察组,有差异(P

  • 标签: 乳腺癌手术 优质护理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发展飞快,社会大众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因此也给中医护理质量提出更严格要求。中医护理教学工作要及时做出调整,更好应对新时期患者需求。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重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重点在于深化学生知识应用与工作发展。中医护理学科重在强调实践性,在护理教学中有效渗透行为引导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操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基于此,文章立足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内涵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就如何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依托实施中医护理教学进行探讨。

  • 标签: 行为引导 中医护理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02——2022.03期间临床就诊小儿哮喘患者共计80名,按随机分组法平均分组,即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40名。常规组施行基础护理,实验组施行家庭中心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更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生命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针对小儿哮喘患者予以“家庭中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普及。

  • 标签: 小儿哮喘 以家庭为中心 肺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初产妇的产后护理中,总结并阐述家庭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初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第1d、出院前、产后第42d抑郁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产后3个月内实验组攻击行为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第1d、出院前、产后第42dEPDS评分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产妇在出院前EPDS评分大于产后第1d,对照组产后第42d大于出院前,两组产后3个月小于后第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的产后护理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路径来说,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效降低抑郁症发生率、攻击行为发生率,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模式 初产妇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必要途径,有助于加强人际沟通与交往,促使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提高。要求医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且具有解决问题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我国医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理念。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如PBL教学法等,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重点分析案例基础的PBL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 标签: 以案例为基础 PBL教学法 肿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