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本刊讯《关于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9月24日发布施行。《规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涉及基本药物的生产、配送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共十九条,其中特别对基本药物标准的提高、不良反应监测等做了具体规定,旨在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基本药物质量。

  • 标签: 基本药物 质量监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质量监督管理 不良反应监测 《规定》
  • 简介:目的:建立补肾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1mL·min^-1;测定制剂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淫羊藿苷在0.041~0.3241x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1.1%(n: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控制制剂质量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补肾胶囊 HPLC 淫羊藿苷
  • 简介:目的:以T淋巴细胞百分数为指标,探讨当归补血汤的有效部分.方法:用极性由小到大的四种有机溶剂依次萃取全方水煎液,所得各供试部分给血虚模型小鼠灌胃.结果:未发现某一供试部位对T淋巴细胞百分数恢复作用强度等同全方;各部分相互组合后作用增强,正丁醇部分与水层部分组合功能最强,与全方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全方有效物质基础主要存在正丁醇与水的极性区间.

  • 标签: 当归补血汤 补血功效 物质基础 血红蛋自
  • 简介:检索淡竹叶研究相关文献,对淡竹叶发挥清热、除烦、利尿药效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面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按照现代中药药理学关于中药清热、除烦、利尿作用的认识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对临床中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用药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为更深层次的药学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淡竹叶 清热 除烦 利尿 物质基础
  • 简介:目的:建立楮实子与构树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试验建立了总黄酮的标准曲线,测得楮实子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2%,RSD=1.4%(n=6);构树叶中总黄酮含量为6.05%,RSD=1.6%(n=6)。结论:建立了楮实子与构树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楮实子与构树叶的质量控制和定量分析。

  • 标签: 楮实子 构树叶 总黄酮
  • 简介:目的:采用HPLC测定芩枳丸中橙皮苷、黄芩苷、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为进一步提高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橙皮苷、黄芩苷、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0.120~1.200、0.196~1.960、0.016~0.160、0.024~0.240、0.050~0.5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56%、98.20%、98.54%、98.27%、99.64%。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芩枳丸中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重复性好,为产品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芩枳丸 橙皮苷 黄芩苷 黄芩素 大黄素 大黄酚
  • 简介:目的:建立骨伤洗剂中乌头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C18(250mm×4.6mm,5.0μm)色谱柱和AgilentC18(20mm×4.6mm,5.0μm)预柱;流动相为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至pH6.25)-乙腈(70:30),检测波长:235nm;流速1.0mL·min^-1。结果:乌头碱在0.094~2.350μg(r=0.9985)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25%,RSD=2.0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骨伤洗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骨伤洗剂 乌头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陈皮口腔崩解片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醋酸-水(35:4:61);检测波长:283nm;结果:橙皮苷的线性范围为0.356~2.848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5%,RSD=1.23%。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陈皮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口腔崩解片 陈皮 橙皮苷
  • 简介:目的:筛选菝葜抗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性物质。方法:采用溶剂法、明胶沉淀法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将菝葜提取分离为乙醇粗提物、总鞣质、总黄酮3个物质部位,利用细胞计数仪测定3种物质部位抗A549、NCI—H522、NCI—H23细胞存活率。结果:从菝葜提取分离的3种物质部位均有不同程度抗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性,其中鞣质部位致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存活率最低,并在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计量依耐性。结论:鞣质为菝葜主要抗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活性物质

  • 标签: 菝葜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鞣质 乙醇提取物 总黄酮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中药当归中蔗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odexNH2P-504E(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78:22)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1,柱温:60℃,漂移管温度:90℃,气体流量:2.1SLPM。结果:蔗糖在40.32—403.2μg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法可以用于传统中药当归药材中蔗糖含量的检测。

  • 标签: 当归 HPLC—ELSD 蔗糖
  • 简介:目的:建立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并测定鲜药材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通过使用不同方式提取丹参鲜药材,比较各提取液图谱差异,对丹参鲜药材提取的方式、溶剂用量等进行考察,并测定6批鲜丹参的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鲜药材切段后回流提取或在特定溶媒中粉碎可提取出丹酚酸B;确定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为:药材切段,加入25倍甲醇,粉碎,超声30min。结论:丹参鲜药材中含有丹酚酸B,在提取前不能直接粉碎,否则不能提取出丹酚酸B。

  • 标签: 丹参 提取 成分转化 丹酚酸B
  • 简介:目的:探究人参内生细菌gel5菌株对人参病原菌的作用机理,明确ge15菌株胞外分泌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活性组分及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方法:通过硫酸铵沉淀、浓盐酸沉淀及饱及正丁醇萃取等方法获得菌株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牛津杯法测定提取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从ge15菌株发酵液得到的提取液均有抑菌活性;对发酵上清液经高温和蛋白酶K处理,抑菌活性未见明显变化。结论:ge15菌株能产生多种抑菌活性成分;抑菌成分对高温和蛋白酶K稳定。

  • 标签: 人参 内生细菌 抑菌物质
  • 简介:目的:建立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为指标,测定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Agilentll00液相色谱系统四元泵,色谱柱:PhenomsilPC-8025,(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5);检测波长:280nm。结果:牛蒡苷元的线性方程Y=905.74X-90.113,r=0.9993,线性范围0.81~4.86μg;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2.244%。结论:采用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及稳定性皆良好,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牛蒡苷元含量的测定方法。

  • 标签: 牛蒡苷元 HPLC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牛胶囊中东莨菪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2(250mm×4.6mm,5μm),乙腈-0.04mol·L^-1磷酸钠溶液(含0.01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用磷酸调pH至6.0)(50:1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6nm。结果:东莨菪碱在0.01946~0.583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4.17%。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东莨菪碱 金牛胶囊 含量测定
  • 简介:结合本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实例。提出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即以中药的整体现和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为切入点,充分考虑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过程中的变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构建中药及其复方复杂体系的吸收、分布、与靶细胞结合、代谢和代谢组学的体内外研究技术平台,系统阐明中药发挥作用的体内效应成分(群),建立与临床药效相关的、体内真正起效的、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构建符合用药实际的中药质量控制新体系。

  • 标签: 质量控制 效应物质基础 吸收和分布 靶细胞结合 体内过程 代谢组学
  • 简介:目的:对不同种质黄芩中3种黄酮类成分和总黄酮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为遴选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黄芩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根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采用UV-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验证并综合评价不同种质黄芩的化学质量。结果:黄芩苷、汉黄芩素及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其中13号黄芩种质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1号、7号黄芩种质黄芩苷、黄芩素与总黄酮含量均较高。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次试验中1号、7号、13号为优良种质,可以作为黄芩新品种选育对象。结论:采用改进后的HPLC法可较好地测定黄芩3种黄酮类成分,不同种质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均遴选出了目标种质,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种质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 标签: 黄芩 黄酮类成分 主成分分析 灰色模式识别法
  • 简介:目的:建立赤芝水提取物中灵芝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8柱(150mm×4.6mm,3.5μm),以乙腈-0.1%醋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6nm,柱温:22℃。结果:样品中灵芝酸A分离较好,灵芝酸A的线性范围为15.32~306.4μg·mL^-1(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4%。结论:不同产地的赤芝水提取物中灵芝酸A含量有一定的差别,但该法简便、易行,为赤芝水提取物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高效液相 赤芝水提取物 灵芝酸A
  • 简介:目的:建立蒲地蓝消炎片中紫堇灵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5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67)(70∶〖KG-*2/3〗30),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9nm,柱温为35℃。结果:紫堇灵进样量在01415~03773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49%(n=6),RSD=04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蒲地蓝消炎片中紫堇灵的含量测定

  • 标签: 蒲地蓝消炎片 紫堇灵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虚燥更平浓缩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epaxHP—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99);体积流量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梓醇进样量0.0429~0.2145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按照加入梓醇浓度低、中、高分别测得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41%、99.99%、100.08%,相对应的RSD值为0.60%、0.72%0.47%,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均良好,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测定虚造更平浓缩丸中梓醇的含量。

  • 标签: 虚燥更平浓缩丸 梓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浙贝母药材中贝母素甲含量的结果差异。方法:分别采用2种方法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对测定结果的精密性与准确性及对不同批药材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方法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的精密性与准确性均较好,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偏高。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能更好地控制本品质量。

  • 标签: 浙贝母 贝母素甲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扫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