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性别、年龄、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方法选取颈椎矢状位MRJT2WI成像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受压者120例,按照脊髓受压程度分为4组,在颈椎MRJ成像上测量颈脊髓受压比例,椎间盘后凸顶点脊髓矢状径(a)、延髓与桥脑交界处矢状径(M),计算a/M值来评估颈脊髓受压程度;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应节段椎间隙前后柱高度、椎间隙夹角以及颈椎曲度(Borden’s弧弦距、C2—7Cobb角双线法);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结果①各测量值随着颈脊髓受压加重而逐渐减小,椎间隙前高、椎间隙角度、a/M比值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比值与椎间隙前高呈正相关(R=0.296,P〈0.001);a/M比值与弧弦距呈正相关(R=0.241,P〈0.001);a/M比值与颈脊髓受压比例呈负相关(Ri.0.821,P〈0.001);两种颈椎曲度测量法弧弦距与C2—7Cobb角成正相关(R=0.840,P〈0.001)。③经多元线性回归获得a/M比值的预测方程,其F=I1.307,R=0.434,P〈0.001,其中椎间隙前高、年龄和颈椎曲度(弧弦距)是颈脊髓受压的影响因素。结论a/M比值可作为临床评价脊髓受压程度的标准;通过颈椎x线片的颈椎间隙、颈椎曲度的变化对颈脊髓受压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曲度 椎间隙高度 脊髓 影像学测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桂枝加葛根汤防治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制桂枝加葛根汤大鼠含药血清,对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细胞进行不同浓度的药物干预,光镜和电镜观察未干预和桂枝加葛根汤含药血清不同浓度干预后纤维细胞的细微和超微结构特点,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椎间盘纤维环中主要蛋白多糖Aggreean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空白组细胞形态各异,大多呈椭圆形,部分线粒体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低剂量组见线粒体增多、浓缩密度增高,胞质内粗面内质网扩张,偶见脂滴或糖原;中剂量组见内质网扩张增多,密度增高,可见较多中等密度的蛋白质沉淀,线粒体增多;高剂量组见粗面内质网增多,扩张明显,镜下见较多高电子密度的蛋白质沉淀,可见较多线粒体及分泌颗粒;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AggrecanmRNA表达的Ct值明显高于空白组fP〈0.05),低剂量组Ct值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高剂量组Ct值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1)中、高剂量组细胞内出面内质网较空白组及低剂量组明显增多,出现电子密度较大的蛋白质沉淀,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2)中、高剂量组桂枝加葛根汤大鼠含药血清能增强纤维细胞AggrecanmRNA的表达,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3)桂枝加葛根汤在防止因纤维细胞而引起的椎间盘退变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 纤维环细胞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 简介:枢关节错缝就是在外力、损伤、感染等因素下使枢关节的正常位置发生变化,并刺激或压迫局部的神经、血管、肌肉出现头晕、头痛、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猝倒等症状。自2005年-2009年,我们以手法为主,配合牵引、中药辩证施治、颈围固定等方法治疗该病20例,受到比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法治疗 关节错缝 临床观察 环枢椎 2009年 正常位置
  • 简介:枢关节错位,也称枢关节半脱位,自1907年comer首次报道后,此后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此病症进行探讨与研究,此病症是上颈部常见病症,常可致患者出现头晕、颈痛及心慌不适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自20007年6月至2010年7月,作者共收治枢关节错位患者128例,并进行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两组均在整脊学理论指导下实施对比治疗,治疗组采用牵引、理筋、整脊、练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理筋及练功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环枢关节错位 对照治疗 整脊疗法 临床观察 环枢关节半脱位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