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祛湿通痹汤联合甲氨喋呤(MTX)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90例RA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分为试验组(祛湿通痹汤联合MTX)和对照组(MTX)各45例,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activityscorein28joints,DAS28)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四肢麻木评分、疲倦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ACR20、ACR50、ACR70有效率分别为82.22%、64.44%、46.67%,对照组分别为71.11%、51.11%、26.67%,试验组的ACR70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通痹汤联合MTX对RA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作用显著,同时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祛湿通痹汤 甲氨喋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方法:建立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胃饲单味淫羊藿,观察细胞因子IL-2、IL-6、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IL-2、IL-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β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味淫羊藿治疗组IL-2、IL-6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单味淫羊藿可通过改善造血系统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减轻免疫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淫羊藿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青黛凉血方联合阿维A及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我院6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维A口服联合卡泊三醇外涂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青黛凉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积分(PASI)情况,并统计疗效差异,同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的变化情况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17、IL-6及TN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青黛凉血方联合阿维A及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佳,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达到治疗效果,用药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青黛凉血方 阿维A 卡泊三醇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炎症因子的表达规律,揭示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的机制,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提供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采用手术法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进行治疗,采用蔗糖水消耗实验,自发行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清和脑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蔗糖水消耗量,及活动总路程、站立时间、活动总时间、游泳时间和挣扎时间减少,不动时间增多,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出现活动度下降,快感缺乏,产生绝望行为以及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升高,在使用己酮可可碱后其行为活动度升高及绝望行为减缓,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下降,提示阻断炎症反应过程,可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抑郁状态,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心梗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机制。

  • 标签: 心肌梗死 抑郁 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方通腑理肠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用药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成中药组30例、空白组15例,通过测定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48h的IL-1、IL-4、IL-6、IL-10、TNF-α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各组IL-1、IL-6、TNF—α、IL-4、IL-10无显著差异性;术后24h空白组IL-1、TNF-α较中药组及西药组显著升高;中药组IL-6较西药组及空白组显著降低;术后48h空白组IL-1、IL-6、TNF—α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显著升高;术后24hIL-4各组无显著差异性;中药组IL-10较空白组和西药组显著升高;术后48h中药组组IL-4、IL-10较西药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结论:通腑理肠饮能减轻手术应激及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 标签: 通腑理肠饮 围手术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炎症介质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剃法及体针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醒脑开窍针刺法组(1组)32例和体针组(2组)32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5天,血清CRP、IL-6和TNF-α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15天时,1组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减少急性脑梗塞的炎症反应及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治疗急性脑梗塞。

  • 标签: 醒脑开窍针刺法 急性脑梗塞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急诊腹膜透析的方法对炎症细胞因子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自 2017年 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 104例设为研究对象 ,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进行治疗后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急诊腹膜透析,能够使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降低,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腹膜透析 急性重症胰腺炎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细胞因子影响。方法: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SS评分、MMSE评分、血脂和细胞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SS评分、LDL-C、TG、TC、TNF-α、MMP-9、IL-6水平降低,而MMSE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LDL-C、TG、TC、TNF-α、MMP-9、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血脂和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血脂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曲松结合激素雾化治疗对小儿肺炎患儿机体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患儿炎性细胞因子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给予头孢曲松结合激素雾化治疗后,患儿机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明显,疗效显著。

  • 标签: 抗感染 激素雾化 小儿肺炎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胶汤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确定影响BMSCs增殖的最佳中药血清浓度。方法:经前期体外分离、纯化、培养获得兔BMSCs,运用不同浓度的龟鹿二仙胶汤中药含药血清对获得的兔BMSCs进行药物干预24、48、72h后,采用MTT、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研究龟鹿二仙胶汤对B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MTT比色实验显示,龟鹿二仙胶各浓度组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BMSCs的能量代谢,促进BMSCs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以15倍药物浓度组为最佳。免疫组化结果证实,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可通过促进PCNA表达来控制DNA复制,以15倍龟鹿二仙胶汤药物浓度血清培养时BMSCs表达致密的棕褐色颗粒最多,其他浓度组及TGF—β3组较多,空白对照组则最少。FCM结果显示,二仙胶汤药物血清能显著提高BMSCs增殖指数,且以15倍药物浓度龟鹿血清培养时最明显。结论:龟鹿二仙胶汤刺激BMSCs增值与药物浓度有关,低浓度龟鹿二仙胶汤就能显著刺激BMSCs增殖,无论是48h、72h测验均为15倍药物浓度时具有显著的增值作用,而更高浓度龟鹿二仙胶汤则表现为促进BMSCs增殖作用减弱。

  • 标签: 龟鹿二仙胶汤 骨髓基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3 含药血清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四君子加川牛膝方促进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愈合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引经药川牛膝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右下肢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四君子汤组、川牛膝方组,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中药灌胃处理。在创面愈合过程中(造模后的第7天、第14天),取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及血液,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纤维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结果:(1)造模后第7天,四君子汤组及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TGF-β1、bFGF浓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川牛膝方组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四君子汤组与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第14天,各组间TGF-β1、bFGF浓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造模后第7天,各药物组成纤维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S期细胞比例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各组间G2/M期细胞比例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四君子汤组(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四君子汤组(P〈0.05);在造模后第14天,各组间G0/G1期及G2/M细胞比例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四君子汤组与川牛膝方组(P〈0.01)。结论: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可上调TGF-β1、bFGF的合成和分泌,加速成纤维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这可能为其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及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其中引经药川牛膝有提高成纤维细胞S期细胞比例的协同作用。

  • 标签: 慢性下肢溃疡 难愈性创面 四君子汤 川牛膝 成纤维细胞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