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和粪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5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粪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同时以健康婴幼儿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和粪TNF-α、IL-8水平分别为(129±31)、(159±24)μg/L和(184±35)、(269±25)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104±13)μg/L和(52±6)、(133±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血清和粪TNF-α、IL-8水平迅速下降[(30±7)、(108±10)μg/L和(89±8)、(187±14)μg,L],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粪TNF-α、IL-8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粪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诊断,并可以作为判定病情发展的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血清 粪便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检测用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本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住院的FN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按照血培养结果分组,A组(26例,G-)、B组(32例,G+),对比两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结果 B组IL-2、IL-4水平低于A组(P>0.05),B组IL-6、IL-10水平低于A组(P<0.05)。结论  细胞因子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FN、制定FN患者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胞因子检测 粒细胞缺乏 发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性静脉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3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8和IL-4、IL-10水平。结果化疗性静脉炎患者TNF-α、IL-8水平随静脉炎分级的增高而升高;IL-4及IL-10随静脉炎的分级增高而减少。结论TNF-α、IL-8和IL-4、IL-10参与静脉炎的发生,是重要的细胞炎性因子,在静脉炎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是重要的细胞炎性因子,其水平的变化对判断静脉炎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炎性细胞因子 血清 化疗性静脉炎 价值
  • 简介:摘要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凋亡及脂肪细胞变性死亡引起的病理改变,常常造成股骨头结构改变甚至塌陷。近年来,对于ONFH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发病率却始终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炎症细胞因子在众多疾病中的作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在股骨头坏死的研究领域中,炎症细胞因子相关的文献报道却并不多。本文拟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炎症细胞因子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或实验研究股骨头坏死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炎症细胞因子 骨代谢   脂类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列康片联合头孢呋辛酯片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的14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4例患者给予前列康片联合头孢呋辛酯片治疗,对照组74例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酯片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候及前列腺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血清VCAM-1变化,讨论前列康片联合头孢呋辛酯片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IH-CPSI指数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NIH-CPS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没有明显区别,治疗后均有所减少,观察组的减少大于对照组(t=3.0447,P=0.0033)。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前列腺液中SIgA、VCAM-1及血清VCAM-1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降低,观察组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康片联合头孢呋辛酯片的治疗方法,能有效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控制炎症,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起到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前列康片 头孢呋辛酯片 慢性前列腺炎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变化,探讨避免慢阻肺反复发作的方法。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7例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IL-2、TNF-α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①治疗后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能使AECOPD患者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2 TNF-&alpha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恶性肿瘤患者 CIK细胞因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 年 5月— 2019年 8月,将 84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42 例(常规护理);观察 42 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对 CIK细胞因子治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接受 CIK细胞因子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其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了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恶性肿瘤 CIK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疼痛物质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取泛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对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疼痛物质P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P<0.05);治疗前,P物质含量及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较优(P<0.05)。结论:采取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有效改善了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疼痛物质P指标。

  • 标签: 泛昔洛韦 带状疱疹 疗效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疼痛物质P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细胞移植患者皮肤药物护理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干细胞移植病例,选取52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探究组采用皮肤精细护理,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探究组的病患SAS焦虑评分(37.87±3.13)与SDS抑郁评分(35.77±3.48)都低于参照组(45.47±3.33)与(43.44±3.78),表示探究组病患焦虑与抑郁程度更轻,心理状态更好;探究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92.31%)较参照组的(80.77%)也更高。结论:经过对两组病患的详细实验探究可发现:在干细胞移植病患中做好皮肤精细护理能够使病患康复更好,心理状态与满意度更佳。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皮肤 药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干粉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原代培养干细胞,传代、分离;FACsAria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特征;SCIENTZ-12N冷冻干燥机将细胞因子制备成冻干粉;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干细胞高表达共性标志CD73及CD29蛋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干粉制备成功;结论通过使用SCIENTZ-12N冷冻干燥机对干细胞上清液进行若干小时冷冻干燥处理,能得到较好质量干细胞冻干粉;

  • 标签: 干细胞 冻干粉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本院6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玉屏风颗粒)与观察组(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IgG、IgM、CD4+、CD8+和CD4+/CD8+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玉屏风颗粒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患者进行全身放疗或化疗等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回输给患者,利用造血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功能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使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HSCT是目前治疗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难治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患者在移植前预处理(放疗或化疗)清除体内异常增生的细胞、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造成骨髓严重受抑,全血细胞减少,输血治疗是HSCT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红细胞输血 输血效果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如骨髓、脂肪、脐血、脐带、胎盘皮肤、牙髓、肌腱以及胎儿附属组织等,常见于研究从骨髓中分离,但骨髓中干细胞的含量较低,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01%-0.01%。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越发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随着有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它的优势也越发的显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chymal stem cells,UC-MSCs)易于从废弃的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相对于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从取材上会给供者带来一定的创伤性痛苦来说,UC-MSCs的取材更为方便且成本低不涉及伦理问题,同时胎盘会对UC-MSCs形成保护屏障,阻止病毒以及病菌的污染,提高了脐带分离的成功率,保证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C-MSCs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造血干细胞抑制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2例)、观察组(2例),分别接受化疗治疗、化疗治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0.00%,与对照组0.00%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2例患者均发生感染,其中1例患者并发腹泻、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症状;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1例患者发生肝肾功能异常,1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结论 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治疗基础上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但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合用柴胡桂枝汤加减、盐酸西替利嗪片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为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增加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37%、84.21%,P<0.05;治疗前2组IFN-γ、IL-10、IL-17对比P>0.05,治疗后IFN-γ、IL-1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IL-1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合用柴胡桂枝汤加减、盐酸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并改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柴胡桂枝汤加减 盐酸西替利嗪片 炎性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