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物护理(PC)一词是在1970年代创造的,并在1990年代由两位学者定义。药学服务是关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确保合理使用治疗药物,整个药房服务流程是在整个医疗保健活动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治疗及预后环节及药物相关综合服务。整个药品服务流程应该通过人们的集体合作完成。

  • 标签: 药学监护 全程药学监护 医疗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居民不安全用药状况,制定社区全程药学服务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对某社区1882户家庭进行家庭储备药品的调查,发现并总结社区居民不安全用药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社区全程药学服务策略。结果1882户社区居民不安全用药状况有药品过期503(2673%)户、滥用药345(1833%)户、保存不当616(3273%)户、自行调整用药217(1153%)户、崇信中药201(1068%)户。结论我国社区居民不安全状况较严重,积极通过社区全程药学服务提高居民用药安全意识,增加用药相关知识,并对居民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势在必行。

  • 标签: 社区居民 不安全用药状况 社区全程化药学服务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门诊增强核磁检查全程一体规范护理管理模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保障工作质量与效率。方法:对门诊增强核磁检查的患者建立预约分诊制度,提供责任制全程护理保障,并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实施全程一体规范护理管理。结果:患者核磁检查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健康教育执行率高达100%,因此,患者心理状态90项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明显提升(P<0.05)。同时,图像质量优的占比大幅增加(P<0.05)。结论:全程一体规范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检查成功率,有效改善患者恐惧紧张心理,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检查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门诊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增强核磁,门诊,责任制护理,全程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由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对医疗和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老龄的趋势更加显着,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情况的发生,对医药领域的药品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问题,医药行业一方面要继续开发新药,另一方面要创新制药设备。自动控制制造技术是新时代医药制造领域的重要技术工具,一把钥匙。医药企业投资建设。在本文中,将对制药设备及其自动控制技术进行详细调查,以协助相关技术调查工作。

  • 标签: 无菌液体分配系统 自动化控制技术 医药
  • 简介:摘要:中药是由中草药制成、提炼而成的一种供临床使用的药物。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随着现代制药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和应用,传统中草药制剂在生产制造和工艺上也得到了显着的创新和改进。中药制造技术的现代对提高中药制造技术、实现企业生产效率、保证中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中药制造技术现状,多项现代制药新技术、新成果已应用于中药制造,对推动中药现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文中,将对中药材制造的发展历史、制造技术现代的重要性、新技术的概论、概述和前景进行解释和分析,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有用的文献资料。关于中药材的制造。

  • 标签: 中药,制造技术,现代化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中药生产以及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中药生产现代无法有效的推广更是大大限制了中药生产行业的发展空间。本次研究主要从当前过程系统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的推广来探究中药生产的现代,为更好的提升中药行业的发展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过程系统 先进管理 中药现代化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中药生产以及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中药生产现代无法有效的推广更是大大限制了中药生产行业的发展空间。本次研究主要从当前过程系统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的推广来探究中药生产的现代,为更好的提升中药行业的发展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过程系统 先进管理 中药现代化
  • 简介:摘要:我国的制药业,尤其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享誉世界,是许多国外科研人员来这里学习我国的重要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中药现代应用,许多新的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本文着眼于中药的现代应用,简单论述了目前的制药新技术,为今后进一步提高中药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药物 新技术 中药材 最新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全程适时干预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相关治疗和操作,并分别于入组当日、发病3个月和发病6个月进行FMA评定;于入组当天、入组2周、入组8周、发病3个月和发病6个月进行Brunnstrom评定法的评定。结果:患者入组当天分别与发病3个月、发病6个月的FMA值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患者入组当天分别与入组2周、入组8周、发病后3个月和发病后6个月的Brunnstrom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肌张力或对患者肌痉挛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死 Fugl-Meyer评价法 Brunnstrom评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