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 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 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 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89例并发 SAP作为观察组, 201例未出现 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 0.1)。结论 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 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 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 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 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89例并发 SAP作为观察组, 201例未出现 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 0.1)。结论 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 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标签:
  • 简介:相声演员侯耀文猝然离世,使人们震惊和惋惜。据媒体报道,他患的是一种隐匿性心脏病。该病会在五分钟内导致患者胸闷、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进而死亡。人们学会下面几招,可以防患于未然。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预防 媒体报道 呼吸困难 心脏病 隐匿性
  • 简介:后疲劳在西方医学已经引起重视,而中医学对后疲劳的了解还比较少。通过查阅近年来对中医关于后疲劳的文献,研究分析认为后疲劳病位在脑,本虚标实,临床症候以气虚型为主。现代中医方药多用益气方、补肝方、化痰方治疗,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头针、耳针、电针、热敏灸等对后疲劳也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中医 卒中后疲劳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患者可能的病因及有效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心源性猝死,提出了心源性猝死的可能病因,总结了三步十六法的急救经验。结果68例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发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高于女性,院内发生猝死抢救成功率远高于院外,猝死发生3分钟之内心肺复苏开始者存活率67%,6分钟之内者仅33%,超过10分者存活率极小。结论对有猝死先兆表现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诱发因素,就能预防猝死的发生,只要急救开始的时间早期、及时,准确,存活率才高。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预防与急救
  • 简介:患者刘某,女,86岁。2011年4月曾因肺炎合并脑梗死住院治疗1个月后好转,无明显后遗症[1]。2011年12月25日因腰椎压缩性骨折住院治疗5d,症状略好转,2012年1月2日突然腰痛加重,下肢无力,伴言语不利,再次入院。急查CT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病灶,右侧脑室旁脑梗死,双侧室旁白质脱髓鞘改变”。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予对症治疗1周,症状未好转。1月10日患者突发胸痛,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T改变,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超敏肌钙蛋白I1406ng/L。生化:BUN14.13mmol/L,Cr179.00μmol/L。胸部CT:“右上肺炎变;双侧胸腔中量积液。”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肺部感染;肾功能损伤。予溶栓抗凝、扩血管、抗感染等治疗2d,症状改善不明显。其后中医开始参与治疗,由家属通过电话、照片汇报病情变化及舌象。

  • 标签: 脑心卒中 中医 病案
  • 简介: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单元(strokeunit,SU)是指住院病人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为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1]。

  • 标签: 脑卒中 卒中单元 中西医结合疗法 针灸推拿 康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接收心源性脑梗塞患者 78 例。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 3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率。 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6.9% ,低于观察组的 97.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 (P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心源性脑梗塞 效果
  • 简介:目的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探讨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诊断为后抑郁的2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调查,使用SPSS19.0对中医四诊资料进行频数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后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为气虚痰瘀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化火证5类。结论后抑郁的证候类型不完全等同于单纯的中风或郁证。运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对后抑郁进行合理的证候分类。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聚类分析 中医证候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期病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现选择2014年3月1日—2015年9月31日就诊的80例急性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急性期的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组40例。分别经由常规和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方式。同时,对比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经由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期的患者经由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卒中急性期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分析蒙医结合西医治疗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60例抑郁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百忧解治疗,治疗组除给予百忧解口服外结合蒙医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蒙医结合西医治疗,患者疗效明显(P<0.05),总有效率达87%。对照组西医治疗,患者总有效率达63%。结论:蒙医结合西医治疗后抑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蒙医药 西药治疗
  • 简介:目的:基于单胺能神经信号通路探讨逍遥解郁方抗大鼠后抑郁(PS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中药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首先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MCAO)建立中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CUMS)结合孤养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各药物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28d。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5-HT1AR、5-HT2AR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延长、挣扎时间明显缩短,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不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中药干预各组大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各组大鼠挣扎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且糖水偏好度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5-HT及N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血浆5-HT及NE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5-HT1ARmRNA表达明显降低,5-HT2AR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海马组织5-HT1AR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氟西汀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5-HT2AR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逍遥解郁方可显著提高PSD大鼠血浆5-HT及NE含量;其升高5-HT含量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大鼠海马组织5-HT1ARmRNA表达、下调5-HT2ARmRNA表达有关。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逍遥解郁方 5-HT1AR 5-HT2AR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