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胆囊癌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胆囊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麻醉前1h口服盐酸昂丹司琼片8mg,术后每隔8h口服盐酸昂丹司琼片8mg,共2次;治疗组术后在内关穴、足三里穴进行穴位贴敷,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分别于治疗干预后15min、30min及60min统计两组术后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5min、30min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0.05),说明穴位贴敷的起效更快,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胆囊癌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起效更快。

  • 标签: 胆囊癌 穴位贴敷 内关 足三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病例皆来自我院接收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纳入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病例数:72);将入院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形式纳入A/B组中,各36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后者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B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均显著低于A组;且该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A组有明显提升(P

  • 标签: 循证护理 甲状腺 恶心 呕吐 满意度 作用
  • 简介:化疗为近几十年新兴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对化疗所致肝毒性的认识古医籍无有关记载,只是通过患者化疗后的表现来认识这一疾病,症状特点与祖国医学的“黄疸”、“湿浊”、“胁痛”、“呕吐”、“鼓胀”、“积聚”、“虚痨”等有相似之处。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化疗性肝损伤的研究及治疗综述如下.

  • 标签: 肝损伤 化疗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托烷司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为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拟行全麻下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托烷司琼组(A组);氟哌利多组(B组);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C组);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于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于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C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术毕前15min注射托烷司琼25mg;D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和记录四组患者用药后48h内恶心呕吐程度、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术后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1)。术后24h三组患者意识均清醒,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毕前托烷司琼预防性使用,可以减少术后患者PONV的发生,并且降低其严重程度。

  • 标签: 托烷司琼 妇科腹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合谷穴与内关穴揿针治疗肛肠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05月-2021年05月期间接收的72例肛肠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双号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合谷穴与内关穴揿针治疗,评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恶心呕吐程度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积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肛肠术后患者中实施合谷穴与内关穴揿针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合谷穴 内关穴 肛肠术后 恶心呕吐
  • 简介:情志和脾胃关系十分密切,情志的概念包括情志的内心体验、伴随的生理变化及其外在表现等三个方面。分析情志内心体验的产生要素及脾胃的作用;情志伴随的生理变化及对脾胃的影响;情志的外在表现包括表情及行为变化与脾胃的关系。脾胃参与情志内在体验及外在表达,情志通过调节气机、脏腑功能、饮食行为来影响脾胃。

  • 标签: 情志 脾胃 相关性 内心体验 生理变化 外在表现
  • 简介:在古代文献中,凭籍脉象确定病位者不在少数。古代医家常把尺脉异常作为疾病定位在肾的依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左右尺脉沉取无力为肾虚"。本文以33例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脉诊分析研究老年人尺脉脉象特点并将其分类,然后询问各自肾虚症状的有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在临床实际中验证了尺脉与肾虚的相关;并且通过临床实际治疗证实了尺脉随着肾虚治疗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揭示了尺脉与肾虚治疗变化的动态关系。这对于今后以尺脉预测肾虚症状的有无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尺脉 肾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围与血脂的相关。方法征集2012年1~6月唐山市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单纯性肥胖和超重男性患者219例,超重组110例,肥胖者109例。检测身高、体重、颈围、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并进行分析。结果①超重患者的颈围(384±40)cm;肥胖组患者的颈围(422±52)cm,肥胖组颈围大于超重组,P<001。②肥胖组舒张压高于超重组(890±150)对(85±130)mmHg,P<001。肥胖组甘油三酯高于超重组(32±14)对(19±10)mmol/l,P<001。肥胖组LDL-C高于超重组(39±07)对(26±06)mmol/l,P<001。3、两组患者颈围与腰围、体重指数、舒张压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超重和肥胖的人群中,颈围与BMI、腰围正相关,颈围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 标签: 超重 肥胖 颈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自肿瘤科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6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均进行PICC置管,以抛硬币法抽取其中30例纳入对照组,另30例纳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化护理、精细化护理。对比指标:PICC导管留置时间、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伴发疾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伴发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期间使用PICC置管,并配合精细化护理,可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上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应并发症,效果较好。

  • 标签: 精细化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系统概述近年关于天癸的研究现状,主要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进行探讨。理论研究包括天癸的生理及本质研究,临床研究包括天癸早至与女童性早熟、天癸失序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天癸竭与骨质疏松,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天癸 中医学 女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