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医师协会在京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制度试点工作,首批选择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心血管内科进行试点。按照初步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形成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最终目的是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培养一批能独立、规范地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的临床专科医师。

  • 标签: 规范化培训制度 专科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 医学教育体系 心血管内科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级医院出院患者31天内再住院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23年第一季度31内天再住院患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出院患者31天内非预期再住院率为2.32%,病种分布前三位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出院科室构成前三位的是疼痛科、康复医学科、老年医学科。结论:医院应关注31天内非预期再住院等重返类指标,分析此类患者的病种及出院科室分布,以此为线索核查病案首页数据填报的准确,降低因误填写而影响的医院负指标较高。

  • 标签: 非预期再住院 数据质量 病种分布 出院科室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高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应用的必要与可行。方法选取BMI≥28kg/m2、心率65~90次/min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前瞻心电门控扫描和回顾心电门控扫描,各30例,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积(DLP)。结果回顾心电门控扫描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3.47±0.61)分,前瞻心电门控扫描患者为(3.18±0.94)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心电门控扫描患者CTDI和DLP明显低于回顾心电门控扫描患者[(32.44±10.18)mGy比(45.86±15.34)mGy和(458.00±95.27)mGy/cm比(532.15-.I-154.43)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BMI患者,采用不同的双源CT低剂量扫描程序,尤其是前瞻心电门控扫描,可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体质量指数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预期管理在预防儿科护患纠纷方面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探讨护理预期管理对于降低儿科护士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 按照住院时间的不同,将儿科住院治疗患儿的家属分为两组,每组各包含120名患者,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在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而观察组则采用了护理预期管理,旨在比较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预期值和感知值之间的差异,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培训情况及护士考核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服务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预期值和感知值(得分>5分),同时其可靠维度感知值显著高于预期值,而其他维度的预期值则仍然高于感知值(均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无明显差异性。在观察组中,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P<0.05)。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性。结论 护理预期管理的实施可以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感知水平,而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则能够清晰地了解患儿的病情,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和家长的满意度,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预期管理 儿科护患纠纷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预期带管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8例患儿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未经分析,直接操作)和实验组(分析影响因素后进行干预),每组34例。对比拔管原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拔管发生率为8.82%,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堵管、[1]感染和家属要求拔除以及感染拔管等为影响预期带管率的主要因素,需要利用调整体外导管放置位置以及预防感染等方式减少影响因素,确保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导管 预期带管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某院182例患者行ICU手术,分为压力损伤组(22例)和非压力损伤(160例)。分析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间>1h、存在术中体位移动、存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为ICU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因素均有一定的对术中发生压力损伤的预测评估价值。结论:手术时间过长、术中体位移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是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应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ICU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肿瘤与非肿瘤机械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机械肠梗阻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0例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前诊断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方式、术前诊断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的机械肠梗阻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尤其是肿瘤肠梗阻,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非肿瘤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多见,应根据CT的诊断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肿瘤性 非肿瘤性 机械性肠梗阻
  • 简介:实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促进社会就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制度自实施以来,全国实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比例逐年提高,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的确,不少县级以下基层事业单位的招聘仍由政府代为操办,公务员考录模式的倾向比较明显。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政府剥夺了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自主权,违背了国家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的初衷。

  • 标签: 自主性 有效性 事业单位 招聘制度 社会就业 聘用制度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预防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器械相关压力损伤(MDRPI)中的临床效果。借助实验法与问卷调查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这一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ICU器械压力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4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登记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为预防护理,在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MDRPI的概率,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试验结束后将对照组与实验组中的MDRPI发生率进行计算,得知对照组MDRPI发生率为16.65%,实验组MDRPI发生率为4.76%,因此该结果足以说明实验组MDRPI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此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更高,本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ICU 器械相关性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多发在40岁~60岁成人,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是由于耳石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1在治疗上,BPPV手法复位法和三维滚轮耳石复位系统在治疗BPPV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耳石 BPPV 三维滚轮耳石复位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肠病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炎症肠病腹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肠病腹泻患者采取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炎症肠病腹泻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炎症性肠病性 腹泻 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89-01
  • 简介:摘要:外伤延迟脾破裂作为一种特殊的脾脏损伤情况,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复杂和挑战。尽管已经有部分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但仍存在诊断标准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等问题,给诊断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深入探讨延迟脾破裂的特点、病理机制以及诊断关键点,对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讨论,总结了延迟脾破裂的临床特点、病理鉴定以及诊断关键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伤延迟脾破裂的认识,提高法医临床鉴定水平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 法医临床鉴定 病理鉴定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过敏紫癜肾炎患儿病理类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过敏紫癜患者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通过各项检查等分析患儿临床表现与病理分级相关。结果过敏紫癜肾炎尿检异常型、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分贝为69例、10例、2例、1例;肾脏病理分级分级II级、III级、IV级、V级分别为37例、38例、6例、1例;病理分级与尿蛋白无相关,与血肌酐和Katafuchi积分有相关。结论过敏紫癜肾炎蛋白尿程度和病理分级不平行,血肌酐和Katafuchi积分可反映一定病情,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表现及肾脏病理结果对病变进行综合评估,应用正确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临床分型 病理分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称红斑角化症可 属于临床较为少见的皮肤性疾病,一般认为该病与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一定的关联。我院近 2 年来收治了 6 例患者,检查发现都属于家族史散发病例。这其中,有 1 例发病于 2 岁以后,现进行简单报告。

  • 标签: 对称性 进行性 红斑角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