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法医临床鉴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法医临床鉴定

杜倩霏

无锡中诚鉴证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 214000

摘要: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作为一种特殊的脾脏损伤情况,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尽管已经有部分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但仍存在诊断标准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等问题,给诊断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深入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特点、病理机制以及诊断关键点,对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讨论,总结了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病理鉴定以及诊断关键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认识,提高法医临床鉴定水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法医临床鉴定;病理鉴定;诊断标准

引言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是一种临床上相对罕见但危害极大的疾病,往往因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处理难度而备受关注。该病病因复杂,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给医师带来诊断挑战,加重患者的痛苦和风险。要正确诊断和及时干预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需要法医临床鉴定的参与与支持。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法医学诊断标准与实践经验,探讨其确定诊断和鉴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通过深入研究和案例分析,期望为临床和法医领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解,促进对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认识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一、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延迟性脾破裂的定义和病因分析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是一种少见但危急的临床疾病,通常由于外伤后脾脏局部挫伤、裂伤未能立即形成完全性脾破内容向中腹逸出,经过数小时或数天后,才逐渐出现全脾破或脾损伤出血。这种情况常出现于外伤后脾脏被切断而撕脱后复位形成供应不全性脾破裂,多数延续发展为全脾破裂或钝性破裂;尚有些病例是隐匿潜在的脾裂线遭受外力冲击和撕脱造成肿块增大后破裂。外伤性脾破裂也是以剧痛和急性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当脾破后V-VIII和I-V官脏之间出血时,可产生恶性循环,病变迅速进展。此类病例,在短时间内如不能继续送诊确诊,将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可能。

(二)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

1.剧烈的左上腹疼痛;

2.休克状态,伴有明显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

3.腹部触及包块,可出现腹部压痛等体征;

4.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三)影像学诊断方法及特点

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通过CT等辅助检查手段进行腹部各部位的精准显示,从而诊断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位置、程度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在诊断时需注意个体差异、病程变化以及疑似病因等细节,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四)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

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了解患者的外伤史、症状持续时间、病程发展情况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分析确立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医师需要保持警惕心态,及早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二、法医学鉴定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关键角色

(一)法医临床鉴定的意义和作用

法医学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鉴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首先,法医临床鉴定能够协助临床医生对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病因、诊断和处理提供专业客观的判断,有利于准确而及时地确认患者的病情,并为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学特征和判断标准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学特征与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损伤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为依据进行案例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需结合犯罪案件或纠纷引起的脾创伤临床资料交叉讨论、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例如,在病人法医学尸检中,自2001年以来,共行院前法医学鉴定执业活动达65860例,未发展异常,满足系统评估需要。

(三)法医学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涉及到鉴定时间、方法和标准的明确性和科学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影响结论的准确性。同时,在法医学鉴定中要注重勘验资料的保护和记录完整性,确保案件的审理公正和准确性。综上所述,法医学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鉴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相关案件提供客观和科学的解释和判断。

三、实际案例分析及讨论

(一)典型案例介绍

笔者结合自己所经手的的16例典型的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案例,这些案例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65岁之间。导致脾破裂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空坠落、棍棒、拳击以及交通事故等。其中,有拳击导致脾破裂的案例为8例,棍棒为4例,交通事故为2例,高空坠落为2例。

针对这16例脾破裂案例,笔者还统计了脾破裂发生的时间。其中,有3位伤者在7天内发生了脾破裂,其中一位伤者的脾破裂时间最短,仅为48小时。另外10例伤者的脾破裂时间在7至14天之间,剩下的3位伤者的脾破裂时间超过14天,甚至有一位伤者的脾破裂时间长达42天。

在并发症方面,经过对这16位伤者的身体损伤进行鉴定,发现都是闭合性损伤,并未出现腹腔内脏器复合伤。部分伤者出现了擦伤、表皮下出血等症状,主要在左半边腰部、左半边腹部,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左肩部放射性疼痛,其中有4例患者有肋骨骨折。此外,还有一个患者被检查出脾脏病理性肥大。

综合分析这16例伤者的伤情,根据我国外科创伤等级鉴定,其中有2例被鉴定为一级,有10例被鉴定为二级,有2例被鉴定为三级。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部分伤者需要利用B超和CT来进行鉴定,而另外的伤者只需要进行B超检查。

(二)案例分析和结论

延迟性脾破裂是一种特殊而危险的情况,通常由外伤引起。脾脏是人体中相对脆弱的器官之一,遭受外部力量的打击时,容易造成严重的损伤,其中大约有66%的机会会导致脾损伤。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生率高达40%,但至今关于其诊断标准仍存在争议。一般来说,外伤后直到腹腔内出血的发生时间通常在14天以上。

在病理鉴定方面,通过对破裂后的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科学地判断是否为延迟性脾破裂提供依据。利用特殊染色来鉴定脾脏内部出血的新鲜程度,并结合受伤时间,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方式来诊断脾脏受伤情况,是一种有效而精准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延迟性脾破裂会在两周内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可能性逐渐降低。这种生理现象可能是因为脾脏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或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脾脏出血被人体吸收机制所消化。

对延迟性脾破裂的鉴定至关重要,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是患者的腹部受伤史,通过对活体检查、临床资料查询以及询问患者来判断是否有相关史。其次是观察临床症状,包括被膜完整性和出血情况等。由于肋骨骨折位置与脾破裂位置相似,可能导致误判,此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正确诊断,以免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体征和病史,确保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

(三)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主要原因包括诊断标准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腹腔损伤相似等特点。首先,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的医生和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这给鉴定工作增加了困难。其次,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腹腔损伤混淆,导致误诊或漏诊的风险增加。

针对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挑战,应采取以下策略应对:首先,建立更为明确和标准化的诊断标准,通过不断积累案例和经验,形成更科学、客观、准确的鉴定标准,以降低评判的主观性和误差。其次,加强临床医生和法医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病例,讨论疑难问题,提高对延迟性脾破裂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此外,结合先进的医疗技术,如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鉴定手段,辅助进行诊断,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法医之间密切合作,建立清晰的诊断标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鉴定,加强病例积累和经验总结,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专业水平。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为患者的诊治和司法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郑灵迪,王湖冰.法医鉴定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诊断中的探讨[J].法制博览,2023,(08):109-111.

[2]邹志成.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分析[J].法制博览,2021,(01):130-131.

[3]成华南.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法医临床鉴定[J].法制与社会,2020,(19):77-78.

[4]曾美娜.外伤致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2):171.

作者简介:杜倩霏 1996.4.28 女 上海 汉 本科 法医 无锡中诚鉴证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 研究方向:法医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