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肩周炎患者给予实施中医手法推拿解肩胛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精选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两组,组别设置为: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60例肩周炎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中医手法推拿解肩胛下治疗的60例肩周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视觉疼痛评分等指标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给予实施常规物理治疗+中医手法推拿解肩胛下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VAS、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及伸展度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肩周炎患者治疗开展中,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手法推拿解肩胛下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患者降低疼痛程度以及WOMAC评分,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也实现很大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周炎 推拿 松解肩胛下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保健院中随机选择50例产后盆底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入院,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仅接受盆底训练,实验组则选择电刺激与手法按摩联合的方式展开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电刺激 手法松解 雷火灸 盆底肌筋膜疼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族和汉族顺式阿曲库铵的时效。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女性患者,维吾尔族(W组)、汉族(H组)各50例,ASA分级I~II级,年龄25-55岁,体重指数20-29kg/m2。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诱导,T1达最大阻滞时气管插管,采用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监测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恢复指数、70%恢复时间、90%恢复时间及麻醉维持期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结果两组松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与H组相比,W组在阻滞维持时间、恢复指数、70%恢复时间、90%恢复时间均缩短(P<0.05),麻醉维持期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增加(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顺式阿曲库铵时效存在差异,临床应用应考虑次差异的影响。

  • 标签: 维吾尔族 汉族 顺式阿曲库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全麻患者苏醒期监测下双腔气管拔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胸腔镜全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根据相关临床指征进行拔管,观察组在检测下进行拔管。对比拔管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全麻苏醒期患者而言,在监测下进行双腔气管拔管,能够有效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安全性更高。而且还能够有效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快速康复。

  • 标签: 胸腔镜全麻患者 苏醒期肌松监测 双腔气管拔管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筋膜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在产后腹直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腹直分离患者80例,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6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悬吊康复运动、观察组实施筋膜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膜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在产后腹直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筋膜松解手法配合 悬吊康复运动 产后腹直肌分离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例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2例,于PCI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h,而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100例,PCI后直接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术后ACS患者的临床预后(30d因血栓事件出现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影死亡)。结果两组术后30d死亡/心梗相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联合静脉应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GPⅡb/Ⅲa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至关重要。

  • 标签: GPⅡb/Ⅲa受体 血小板 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梗/死亡 PCI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源性头痛眩晕应用针刀解椎枕与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源性头痛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以及传统推拿方式治疗,给予观察组针刀解椎枕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颈椎功能评定。随访记录各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P

  • 标签: 颈源性头痛眩晕 针刀松解椎枕肌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不同下斜减弱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对下斜功能和视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8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40例,下斜部分切除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纳入到对照组之中,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治疗前后下斜功能指标、视功能恢复情况开展比对。结果:治疗前下斜功能指标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观察组的伴下斜亢进斜视治疗后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较之于对照组得以下降,较之于对照组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其观察组的患者视功能恢复优良率有所提升。结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伴下斜肌亢进斜视 下斜肌后徙术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效贴治疗不同程度腹直分离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及合作医院不同程度腹直分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腹直分离距离、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腹直分离距离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内效贴 不同程度腹直肌分离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6例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全再乐)治疗,研究组在其用药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钠,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EV1、FEV1/FVC优于对照组(t=3.822/4.700/3.850,P<0.05)。结论:慢性咳嗽治疗过程中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慢性咳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臀挛缩的术后护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方法 以臀挛缩手术患者 24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分为参照组 12 例与研究组 12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臀挛缩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护理干预 臀肌挛缩 髋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电刺激和针灸对治疗产后腹直分离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产后腹直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电刺激疗法和针灸方式,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对照组采用腹部肌肉群练,每日1次,连续2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分离距离、腹围和治愈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腹直分离距离都有缩小,但是研究组缩短距离更多(P<0.05);研究组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治疗产后腹直分离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电刺激 针灸 腹直肌分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少症患者功能减退及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取了回顾性分析方式筛选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少症患者90例,调查患者跌倒状况并搜集基线资料。结果跌倒组患者歩速、握力、ASM、ASMI值均低于非跌倒组患者,且年龄、BMI、骨质疏松症、营养不良风险、HB、ALB、BUN等因素,皆是导致少症患者力减退及跌倒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针对老年少症患者的歩速、握力、ASM、ASMI、BMI、营养状况、HB、ALB、BUN进行干预,以缓解少症症状,预防摔倒。

  • 标签: 老年肌少症 肌功能减退 跌倒风险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