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集束化合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8月-2021年10月入住我院行经手术的垂体瘤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归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干预成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的焦虑、抑郁状态量表测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总占比少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更好地调节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况,且一定程度上更利于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 标签: 经鼻蝶入路 垂体瘤切除术 集束化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切除垂体瘤围术期护理有关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接收的70例采取经垂体瘤切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35例)则接受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术期间,采取围术期护理方法不仅可以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同时有助于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经鼻蝶入路切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外侧截骨术在整形中的可行性以及作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整形患者,分为比对组(28名)和试验组(29名)。比对组行传统锉削术,试验组行经皮肤外侧截骨术。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满意度93.1%(27/29)显著高于比对组71.4%(20/28)。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皮肤入路外侧截骨术 鼻整形 可行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侧裂,皮层显微手术对HICH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的是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收的32例HICH患者,分两组,各16例;皮层显微手术是常规组的方式,侧裂显微手术为试验组方法,分析治疗的结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为HICH患者施行侧裂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皮层显微手术,该手术所带来的创伤非常轻微,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经侧裂入路 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且均已接受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护患和谐。

  • 标签: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 鞍结节脑膜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内镜下口两种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62例患儿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筛选而出,随机将62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切除腺体治疗,研究组接受切除腺体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等状况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77%比对照组80.65%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口两种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均可有效切除病灶,但是切除腺样体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垂体瘤手术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对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垂体瘤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相关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的效果。方法:跟骨骨折患者取样65例,纳入时间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盲选抽签分组,给予跗骨窦切口治疗(n=33,试验组)和传统 L 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n=32),对比AOFAS、Maryland评分,观察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AOFAS(79.85±3.69)分,Maryland(89.33±5.24)分,比对照组(73.42±3.84)、(81.45±5.52)分高,试验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愈合、首次下床时间更早,术中失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跟骨骨折治疗中,跗骨窦切口手术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有利于足功能恢复,提升手术安全性。

  • 标签: 恢复情况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 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垂体瘤切除术治疗 患者 68例,随机分为常规围术期管理对照组( n=34)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实验组( n=34),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前等待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医疗成本均小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 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率,且有利于减少医疗成本。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经鼻蝶入路 垂体瘤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 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垂体瘤切除术治疗 患者 68例,随机分为常规围术期管理对照组( n=34)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实验组( n=34),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前等待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医疗成本均小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 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率,且有利于减少医疗成本。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经鼻蝶入路 垂体瘤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垂体瘤术后患者护理环节,分析认知行为干预结合预防性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患有垂体瘤且接受术的患者,所涉及的研究时间线为2020年8月-2023年8月,计80患者,将其随机置于两组中,促进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形成。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预防性护理的同时,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治疗环节,若采用术,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应注重预防性护理体系的构建,并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提高患者安全性。

  • 标签: 认知行为 预防性护理 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术后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截石位剑突下及侧卧位肋间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患者74例(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侧卧位肋间胸腔镜下治疗的对照组(37例)与截石位剑突下治疗的观察组(37例),观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截石位剑突下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情况好且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侧卧位肋间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 侧卧位经肋间入路 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 效果
  • 简介:目的对乙状窦后锁孔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共12侧)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模拟乙状窦后锁孔,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通过凋整头位和显微镜角度,乙状窦后锁孔可显露同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后组颅神经、脑桥腹外侧面、小脑半球外侧面、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结论乙状窦后锁孔符合微创原则,可良好显露岩斜区重要解剖结构。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尸体解剖 显微镜检查 乙状窦后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髌上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7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研接受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髌下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髌上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膝关节评分较高,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胫骨骨折选择髌上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良好恢复,可降低术后感染、愈合畸形和关节疼痛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经髌上入路 髓内钉固定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掌侧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以便探索出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依照住院的先后顺序排列后,采用双盲法均等分为对照组(外固定支架手术方法)与观察组(掌侧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观察组骨折端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端良好复位,保障病情快速转归,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掌侧入路 不稳定性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