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细菌学检验中应用改进培养标本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7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采集标本,“采集方法差异”分基础组(自然咳痰法)、改进组(改进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各35例,两组检验情况比较。结果:改进组标本合格率(97.14%)高于基础组(82.86%),改进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91.43%)高于基础组(71.43%),P

  • 标签: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自然采集法 细菌学 检验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标本送检的对策。方法:选取2023年02-03月培养检查患者70例次进行现状调查。经调查分析,提出标本送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统计改进后标本送检合格情况。结果:改进后标本送检合格率从58.57%提升至84.28%(P<0.05)。结论:呼吸科系统改进标本送检后,提高标本的送检合格率,有利于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减轻病痛,对临床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呼吸科 痰标本 送检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涂片结合培养在临床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住院且留送检进行致病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的患者共计560例,将送检样本采取培养涂片结合培养两种检测方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培养组检出致病菌率为46.43%,而涂片结合培养检出致病菌率为70.89%,涂片结合培养的致病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培养(P<0.05)。结论涂片结合培养具有更高的致病菌检出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可靠的诊疗数据,值得推广。

  • 标签: 痰涂片 痰培养 季也蒙假丝酵母菌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菌的菌群动态变化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海珠区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收治的12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晨培养,用微量生化鉴定培养管作菌种鉴定,并用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改良K—B法)对培养出的细菌作药敏试验。结果共培养出细菌12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为86株,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阳性球菌10株,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检出33株。8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2.8%和50.0%,1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环丙沙星和苯唑西林的敏感率为50.0%。结论现代呼吸道感染大多为菌群失调引起,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减少致病菌株的耐药性。

  • 标签: 菌群失调 条件致病菌 敏感率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标本正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130例住院患者,均需留取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留取标本正确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送检时间、留取时间、漱口方法正确率高于对照组,且标本合格率、阳性标本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住院患者 留取痰液标本 正确率 合格率 阳性标本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涂片镜检及液罗氏培养检验诊断结核病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07月到本院治疗结核病病人共118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全部病人实施涂片镜检、液罗氏培养检验,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罗氏培养法检查特异度为83.3%(5/6)、灵敏度为94.4%(102/108)、准确度为90.7%(107/118)均高于液涂片法检查特异度为50.00%(9/18)、灵敏度为67.86%(19/28)、准确度为77.12%(91/118),P<0.05。结论:运用液罗氏培养检验方式对结核病诊断,诊断效能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痰涂片镜检 痰液罗氏培养检验 诊断价值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降低住院患儿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质圈小组,通过QCC活动方法,针对儿科住院患儿标本采集合格率低的现象,进行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制定目标、寻找原因、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住院患儿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37.5%下降至1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儿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效果显著。

  • 标签: 品管圈 痰标本采集 痰标本采集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的内科血培养阳性病例为例,根据培养结果分析污染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血培养标本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结果血培养标本污染以表皮葡萄球菌污染、草绿色链球菌污染及藤黄微球菌污染为主。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血培养标本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与护理人员自身能力、静脉血液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及消毒时间等因素为主。结论血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相关人员需要在避免不规范操作的基础上,降低标本采集的污染率。

  • 标签: 血培养标本 标本采集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培养阳性患者病原菌的分类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留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ICU患者呼吸道新鲜液样本,以实验室常规方法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及鉴定,并分析病原菌分类情况及其耐药性。结论ICU患者肺部病原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见肺炎克雷伯菌、鲍氏(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真菌次之。临床医生应严格依据耐药情况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及时调整用药,对ICU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ICU 痰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病人接受振动排与人工叩击排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4h平均排量高于对照组、氧合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振动排方式对重症肺炎病人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提升排量,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振动排痰 人工叩击排痰 重症肺炎 排痰护理 氧合状况 排痰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所接收的156例需要进行尿培养的患者,将156例患者随机且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尿培养流程进行,而观察组患者是在常规尿培养的前提之上再结合护理干预。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结果得出,在常规尿培养流程进行中融入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尿培养标本合格率有着显著成果。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升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效果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通过在整个尿培养标本留取环节中开展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增强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的精准度,从而保障了接下来针对患者所开展的治疗更加的精准与及时。

  • 标签: 护理干预 住院患者 尿培养标本合格率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