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血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黄华容

黄华容

(广西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平南537300)

【摘要】目的:分析血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的内科血培养阳性病例为例,根据培养结果分析污染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血培养标本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结果:血培养标本污染以表皮葡萄球菌污染、草绿色链球菌污染及藤黄微球菌污染为主。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血培养标本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与护理人员自身能力、静脉血液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及消毒时间等因素为主。结论:血培养标本采集发生污染的原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相关人员需要在避免不规范操作的基础上,降低标本采集的污染率。

【关键词】血培养标本;标本采集;污染

血培养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医务人员往往会表现出对检验前的标本采集环节缺乏重视的问题。血培养污染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也会在增加医疗费用的同时,影响医院的品牌形象。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与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规范。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培养标本采集环节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对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的内科血培养阳性病例为例,开展研究。其中出现污染问题的血培养标本样例60例,其中男性样例33例,女性样例27例,患者年龄在15-66岁之间,培养方式以单侧单瓶及双侧双瓶为主。平均年龄为(35.2±9.3)岁。参与本研究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3-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5.4)岁。

1.2方法

收集阳性病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患者血液标本采集期间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结果所花费的时间及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等信息,分析血液标本是否存在污染问题。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对血培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无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及采血部位消毒规定的实施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统计,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不同培养方式下的血液标本污染发生率检验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标本污染问题的表现形式

在出现污染问题的血液标本中,污染问题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污染为主,见表1。

2.2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均为有效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2名护理人员表明自己未接受与血培养有关的医学知识培训;1名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未对血液标本采集部位进行严格消毒;2名护理人员表示自己对血液标本送检要求缺乏了解,3名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对血液标本采集部位缺乏了解,1名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在静脉血液采集期间存在不良习惯;2名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未充分掌握采血时机。

2.3双侧单瓶与单侧单瓶的血液标本污染发生率

在出现污染问题的血液标本中,单侧单瓶的血液标本共49例,双侧双瓶的血液标本为11例,污染发生率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3.1血培养标本采集期间的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

血培养标本采集期间的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规范缺乏了解及专业培训不足等问题可以被看作是污染问题的主要诱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在血培养标本采集期间存在的问题以消毒不规范、环境因素及无菌观念薄弱为主。一些护理人员在血培养标本采集工作实施期间,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在消毒完毕以后未及时佩戴无菌手套,一些护理人员甚至会在血培养标本采集期间跨越穿刺点无菌区,上述行为会让外来病菌附着于无菌采血区域,进而让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发生概率有所增加[1]。一些护理人员在工作繁忙时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消毒面积不足的问题也会让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有所增加。一些护理人员培养瓶打开弹性帽盖以后未进行严格消毒,会让培养瓶内存在细菌。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环境因素与护理人员的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一些护理人员选择在上午8-9点或下午3-4点开展血液标本采集。这一阶段是医院监护室内人员流动量较大的时期,上午医护人员需要开展查房工作,下午3-4点是患者家属入院探视的高峰时期,人员频繁流动所导致的细菌含量变化也会让血培养标准的污染概率有所增加。根据血培养标本采集工作开展情况,护理人员训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会导致污染问题的出现。

3.2血培养标本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

现阶段血培养标本的培养方式主要以单侧单瓶与双侧单瓶血培养为主。为避免单侧单瓶污染问题与双侧单瓶污染问题的出现,医院方面可以借助以下手段预防标本污染问题的出现。第一,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的血培养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如加强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出于提升护理人员血培养标本采集能力的需要,医院也可以借助考核手段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如一些研究者在对护理人员血培养标本采集能力考核工作进行分析以后,认为工作时间在1-5年的护理人员可每月开展一次考核,工作时间在6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可每季度开展一次考核。护理人员的血培养标准采集能力的考核结果需要记入护士考核手册。出于保证检验结果的需要,医院也需要严格落实消毒制度,如护理人员需要利用1-2%浓度的碘酊进行消毒,消毒顺序为由内向外,消毒时间需要控制在30s左右。护理人员需要在血培养标本采集完成以后认真洗手,快速手消毒剂也可以应用于血液标本采集工作之中。在用于洗手的水槽边可防止洗手液及擦手纸巾,避免护理人员用工作服擦干双手所导致的二次污染[2]。

第二,根据血培养的实际情况,检验人员可以利用双侧双瓶的方式开展血培养。同单侧单瓶模式相比,双侧双瓶可以在改变病原菌构成比的基础上排除污染,也可以让病原菌的检出率得到提升。

3.3小结

综上所述,血培养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单侧单瓶与双侧单瓶血培养的实施效果,医院需要从消毒处理及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对血培养标准采集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莺,陈瑜,蒋红,等.预防血培养标本污染的最佳证据应用及临床实践[J].上海护理,2018,18(08):65-67.

[2]王联丽,程宝芳,蔡珍兰.根本原因分析法联合追踪检查法降低血培养标本采集污染率[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