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价值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 期间 45 例 完全左支阻滞 患者 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肌酶学诊断, 察并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完全左支阻滞患者的心电图无 S 波与 Q 波, QRS 波群的 R 波宽阔且粗钝, ST 段向下倾斜或者呈水平趋势。结果: 45 例 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患者 均接受心肌酶学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 9 例,心电图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 8 例,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05。 8 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患者中,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有 3 例, 下壁心肌梗死有 3 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有 2 例。 完全左支阻滞 患者的弓背向上提高 0.4mV ,可辨识 J 点, T 波为倒置或者正负双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支阻滞患者 J 点不明显且无法辨识, T 波直立,弓背抬高 0.8mV 。结论: 对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支阻滞 患者实施 心电图 检查具有较 高的 诊断价值 ,患者 QRS 的主波与 Q 波向下,根据规律性 ST-T 演变做出判断的 同时结合心肌酶学变化进行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关节镜下髂胫切断松解术治疗弹响髋的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45例弹响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男29,女16例;年龄17岁-35岁,平均年龄23.2岁,其中42例为单侧弹响髋,3例为双侧弹响髋,45例患者均无明显双下肢长短畸形,Ober征(+),明显“八”字步、不能正常跷二郎腿、下蹲时双腿自然分开等临床表现,将上述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关节镜微创组(A组)25例及开放组(B组)20例。结果:A组手术时间15-35分钟,平均时间20.5分钟,术后住院时间2-5天,平均3.2天,B组手术时间15-40分钟,平均时间21.8分钟,术后住院时间5-8天,平均6.8天,45例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达15.4个月,术后45例患者均无髋关节弹响、疼痛,Ober征(—)、“八”字步消失、可正常跷二郎腿、自然下蹲双腿并拢及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及工作,临床效果良好。结论:严格掌握关节镜操作技术手术方法,利用关节镜在关节外行髂胫切松解治疗弹响髋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术式为微创手术,创口小、损伤轻、并发症少及术后康复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胸痛老年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情况。方法此文样本资料是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本医院予以诊治的40例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的无胸痛老年患者,观察患者的病因状况、不同QRS时间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结果病因心肌病15例,孤立性原因9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冠心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QRS时间大于等于0.16秒患者的心功能Ⅳ级比例多于QRS时间小于0.16秒患者,QRS时间大于等于0.16秒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均值低于QRS时间小于0.16秒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值高于QRS时间小于0.16秒患者,P<0.05,有指标间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的无胸痛老年患者病因以心肌病为主,且心功能均存在一定损害。

  • 标签: 老年人 无胸痛 心电图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通信、网络、数据库、软件等技术研制“电子伤票系统”,籍此实现战场伤病员伤情与救治信息的快速采集、存储、传输与利用,大力提升战场伤病员救治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效增强我军战场卫勤保障能力。

  • 标签: 电子伤票 射频识别 卫勤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心电图在完全性右支传导阻滞的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高度疑似冠心病,静息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右支传导阻滞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年纪在52—85岁间,全部采取运动心电图检查,不停止服用药物,根据不同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平板或蹬车实验,目标心率达到极量运动心率的85%,在运动之前和运动过程中每隔3min,运动结束即刻和运动后每隔2min记录一次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即时血压,一直到6min。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评价比价所有患者运动心电图结果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上的结果。结果针对本实验的80例患者,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有56例,其中单支病变改变27例,双支病理改变13例,3支病理改变13例。运动心电图结果显示确诊冠心病50例,没有血压下降的情况发生,敏感度为63%,准确度为89.3%。结论运动心电图可以作为临床上筛选检查冠心病伴完全性右支传导阻滞的无创检测手段,具有临床诊断及推广意义。

  • 标签: 运动心电图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冠心病
  • 简介:[摘 要]目的 对比全景片成像与锥形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治疗的72例患者,开展时间: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术前对入选者进行全景片成像与锥形CT检查,分析口腔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全景片和锥形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成角、牙根数方面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是否接触下颌管方面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应用锥形CT诊断效果要优于全景片成像,推荐应用。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除 术前诊断 全景片成像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在我国职业危害防护工作备受重视和规范的形势下,各行业、企业积极落实政策,主动分析、总结生产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资金投入,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和合法权益。本文从保护焊接劳动者者职业健康

  • 标签: 焊接设备 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 防护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简化护理文书的管理对策。方法充分利用"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中网络信息资源开发表格式护理电子文书。结果建立"表格式护理电子文书"系统,并于全院推广应用,减少护士书写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论表格式护理电子文书的研发和应用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文书质量和书写效果。

  • 标签: 表格式 护理 电子文书 研发 应用
  • 简介:摘要:按照国家、云南省医保局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有关通知的要求,为积极开展“互联网+医保”线上业务,推广医保电子凭证的激活和应用,以电子凭证为切入口,提高医保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广大参保人“一码在手,医保无忧”。 在医院采用扫码、刷脸代替刷医保卡,为参保人提供便捷、高效、安全、优质的“互联网+医保”服务,让广大参保人充分享受医保信息化发展成果,切实增强参保人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医院需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医保接口升级,信息系统改造,安装扫码识别设备,实现医保电子凭证识别,完成医保身份识别。本文首先概述了医保电子凭证,其次阐述了医保电子凭证在医院的运用,最后进行经验总结。

  • 标签: 医保 电子凭证 医院 运用
  • 简介:摘要:着眼于当前电子票据业务发展情况,分析电子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风险等,提出通过完善系统、加强管理、建立量化管理的风险防范体系、强化三道防线作用等措施防范电子票据业务风险。

  • 标签: 电子票据 业务风险 防范管理
  • 简介:关于21世纪医学电子仪器的发展趋势,以下从两方面略作阐述.121世纪的医学电子仪器技术去年,我们为本刊撰写的文章中曾提到:现代的医学电子仪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电子测量仪器硬件系统,而应该是基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生理量检测和分析系统,在概念上要把生理的测量和生物信号处理技术融合为一体.因此在计算机技术进一步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医学电子仪器技术必然会朝着更加多功能、智能化、小型化和网络化等方向发展,医学电子仪器必将成为数字化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医学电子仪器 医学模式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电子软镜在实验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影响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的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电子软镜在清洗过程中发生损坏的原因,以明确根本问题。首要目标是通过识别操作流程、人员技能、清洗剂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找出导致设备损坏的核心因素。其次,我们致力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以根治维护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今后的清洗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训和指导,提升清洗人员的技能水平,降低因人为原因导致的设备损坏风险。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解决眼前问题,更是确保电子软镜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此外,我们将通过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维护与安全管理机制,包括定期检查、清洗流程标准化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我们深信这项研究不仅能够为电子软镜的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将为类似设备的维护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我们期望为实验室设备的维护水平提供新的标杆,确保科研工作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方法 通过选择代表性案例,收集系统配置、用户反馈等数据,进行安全漏洞分析和用户调查,评估维护策略有效性和合规性,最终撰写报告,从而全面了解电子软镜在实际应用中的维护与安全管理情况,为系统优化和管理策略提供有益信息。结果 通过对电子软镜维护与安全管理个案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导致软镜损坏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包括力度不当、清洗剂选择错误等。此外,清洗操作规程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未明确规定清洗步骤中的细节,导致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理解偏差。培训频次相对较低,部分操作人员对最新的清洗操作规程不够熟悉。同时,操作人员对电子软镜的特性了解不够深入,未能根据设备特性调整清洗方法。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首先,我们建议对清洗操作规程进行修订,明确每个步骤的细节和要求,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清晰理解并正确执行。其次,提高培训的频次,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最新的清洗操作规程,加强其对设备特性的认识。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强调加强对电子软镜特性的介绍,使操作人员充分了解设备的敏感性和使用要求。最后,我们建议考虑引入智能监控技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清洗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并进行提醒。通过上述改进建议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有效降低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坏风险,提高电子软镜的维护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为未来类似设备的维护提供了经验和指导。结论 这些综合的研究结果为电子软镜的维护与安全管理提供了全面的参考,为未来的系统优化、管理策略制定以及用户培训提供了实质性的数据支持。                                                                                    

  • 标签: 电子软镜 维护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