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刺血和拔罐疗法治疗湿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湿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血和拔罐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4.33±1.62)分,低于对照组的(7.68±1.89)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湿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使用刺血和拔罐疗法,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刺血 拔罐 湿热内结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湿热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 2021 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湿热盆腔炎患者,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治疗后湿热盆腔炎症状、体征好转,各项临床指标减轻进行对比。结果:中西医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与随访期间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盆腔炎患者介入中药灌肠及中药热奄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 标签: []湿热瘀结型盆腔炎 中西医治疗 中药灌肠 中药热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盆腔炎性疾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 2017年 9月 ~2019年 4月诊治的湿热盆腔炎性疾病患者 85例作为治疗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43例和对照组 42例,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恢复效果和复发例数。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恢复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恢复总有效率 73.81%,观察组治疗效果好;观察组复发 3例,对照组复发 13例,观察组复发例数少,组间数据对比 P<0.05。 结论:在湿热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可显著促进炎症吸收,降低复发风险,取得了积极的治疗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湿热瘀结 盆腔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湿热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统计发现,显效观察组17例(56.66%),对照组12例(40.00%);有效情况相同;无效观察组5例(16.67%),对照组10例(33.33%);总有效率观察组25例(83.33%),对照组20例(66.67%)。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月经、白带、腹部坠痛、腰骶部酸痛情况,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湿热瘀结型 慢性盆腔炎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07-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共55例。西医组患者采用抗生素常规治疗;中医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同时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复发率。结果 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综合疗效分别为85.71%,66.67%,(P<0.05),就针对此次临床疗效而言,中医外治法的联用在治疗湿热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更具有优点。在治疗结束1月后进行跟踪随访,回访数据显示各自的复发率中医组6.12%,远优于西医组的34.29%,这说明中医外治法的联合运用在远期疗效中更具有优势。 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与穴位贴敷的联合运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其可操作性强,安全且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药保留灌肠 穴位贴敷 湿热瘀结型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湿热辨证治疗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2022年6月到202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湿热辨证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医湿热辨证方案应用在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中医 湿热辩证 急性黄疸 甲型病毒 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利胆方治疗后,其临床表现与传统西药相比有显著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接受利胆方(中药)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另一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口服消炎利胆药、抗生素等)。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P<0.05)。在改善口苦、尿黄、大便秘等症状和降低胆红素、转氨酶等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的表现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口苦、尿黄、大便秘等症状显著改善,胆红素、转氨酶等实验室指标也有所下降(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讨论:本研究显示,利胆方治疗肝胆湿热慢性胆囊炎的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利胆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实验室指标。本研究为利胆方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利胆方 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中药方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上皮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和外科治疗的原则。为相关医疗工作人员在治疗直肠上皮瘤变患者问题上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收集从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来萍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治术前经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瘤变"的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诊断为低级别上皮瘤变43例,高级别上皮瘤变45例。行腺瘤切除术4例,根治性结肠切除手术28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38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0例,Hartmann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2例,腹会阴切除术1例,Parks结肠肛管吻合术5例。结果术后59例(67.05%)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45例术前诊断为高级别上皮瘤变的腺瘤中91.11%术后病理是腺癌。在低级别上皮瘤中亦有40.00%的浸润性癌。在59例腺癌中1例伴有肝转移,2例有邻近组织转移,术后病理证实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见癌结节15例(15/5925.42%)。结论要重视直肠上皮瘤变的病理诊断,高度警惕高级别上皮瘤变实际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极大,如果肿瘤的位置不涉及保肛的问题,宜首选作病变肠段切除,如术中可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 标签: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 临床意义 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胃湿热慢性胃炎治疗中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脾胃湿热慢性胃炎病人取样66例,分段随机化分组 ,皆为2019年07月至2021年07月入院治疗,分别行常规西药治疗(n=32,常规组)和常规西药治疗+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n=34,观察组),比较总有效率和中医候诊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口苦口干(1.59±0.82)分,大便稀溏(1.48±0.49)分,胃脘不适(1.64±0.71)分,嗳气欲呕(1.43±0.40)分,比常规组中医候诊积分低,常规组总有效率81.25%,比观察组97.06%低,P<0.05。结论:脾胃湿热慢性胃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法可提升治疗效果,显著缓解患者口苦口干、大便稀溏、胃脘不适、嗳气欲呕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 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胆宁片治疗湿热内蕴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截取时间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120例湿热内蕴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甲组(34例,熊去氧胆酸)、乙组(86例,胆宁片),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AST、ALT指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所改善,且乙组改善效果远优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甲组82.35%(P<0.05)。结论 胆宁片对湿热内蕴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 标签: 湿热内蕴 代偿期肝硬化 胆宁片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湿热小儿腹泻患儿施行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的价值。方法: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湿热小儿腹泻患儿,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的蒙脱石散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开展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及腹泻次数改善,剖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且腹泻次数明显降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葛根芩连汤 加减 湿热型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法应用于脾胃湿热痞满证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98例脾胃湿热痞满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9例)和参考组(49例),参考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西药结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患者中医症状缓解时间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中医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给予脾胃湿热痞满症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黄连温胆汤加减,可以到达病人症状的全面改善,提高了疾病的疗效的效果,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黄连温胆汤 脾胃湿热 痞满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连朴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连朴清胃汤)与对照组(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82.22%,P

  • 标签: 连朴清胃汤 脾胃湿热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镜窄带成像技术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7月间收治的60例直肠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验,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镜窄带成像技术与病理的诊断结果相似度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镜窄带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的黏膜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对于直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

  • 标签: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结直肠病变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