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推拿结合肌效贴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 标签: 肌内效贴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早期诊断和肿瘤分期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纹理分析是一种新型影像分析技术,通过纹理分析对影像学图像进行处理,能预测肿瘤侵袭程度、微小转移灶和治疗反应性等信息,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估.该文综述了纹理分析在直肠癌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结直肠癌 纹理分析 治疗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血流最大剪切率(SR)及-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65例2糖尿患者分为病程≤5年组(A组)和病程>5年组(B组)。利用高频超声对所有观察对象的颈动脉进行测量,包括颈动脉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利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血管舒张期内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IMT、PSV、Dd、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比较,糖尿病B组颈动脉IMT增厚(P〈0.01),Dd增宽(P〈0.01),PSV、SR降低(P〈0.01),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Ep、β与IMT呈正相关(r=0.527、0.556,P〈0.01),与SR呈负相关(r=-0.513、-0.537,P〈0.01),AC与IMT呈负相关(r=-0.477,P〈0.01),与SR呈正相关(r=4.58,P〈0.01),IMT与SR呈负相关(r=-0.537,P〈0.01)。结论2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要早于IMT、SR改变,而低SR加速了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及动脉硬化的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流最大剪切率 回声跟踪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computed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的CT图像,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观察全腹部CT平扫+增强图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reconstruction,MPR),确定结直肠癌的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MDCT增强扫描对30例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3%,其中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0%、78%、100%。CT增强扫描评价直肠癌浆膜面受侵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0%、80%、60%;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63%,其中N0、N1、N2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5%、14%、33%。CT增强扫描评价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0%、8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73%。结论:MDCT对评价直肠癌T分期、浆膜面受侵、N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的价值,诊断直肠癌浆膜面受侵的准确率较高,对术前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结直肠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无缝隙对接护理在急诊消化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特点,以期为无缝隙对接护理在急诊消化镜诊治中的应用提供更好的依据和基础。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收治的行急诊消化镜治疗的 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 3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39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观察比较 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 SAS、 SDS评分分别为 (48. 3±5. 1)分、 (48. 9±6. 2)分,护理后分别为 (24. 1±4. 9)分、 (25. 8±3. 1)分,护理后 SAS和 SDS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 SAS、 SDS评分分别为 (49. 6±4. 7)分、 (48. 5±6. 7)分,护理后分别为 (37. 8±5. 0)分、 (35. 3±6. 2)分,护理后 SAS和 SDS量表评分也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 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7. 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 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5. 13%vs. 12. 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235)。结论对急诊消化镜治疗的患者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无缝隙对接护理 消化内镜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纵隔局限透明血管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探讨与纵隔其他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的纵隔局限透明血管Castleman病的CT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及其强化特点。结果:本组7例,肿块均位于纵隔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其中4例均位于前上纵隔血管前间隙、中线旁偏一侧生长,1例位于右心缘旁,2例位于主肺动脉窗;7例病变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其中5例病变边缘清晰光整,2例边缘略呈浅分叶状改变;5例病变部分与邻近肺野相邻、瘤肺界面光整;7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影,4例病变中央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点状钙化影;7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平均增加(70±13)HU,4例中央裂隙状低密度影强化不明显,2例病变边缘可见粗大迂曲血管影,2例可见强化包膜影。影像学表现为类似胸腺肿瘤4例,类似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2例,其他1例。结论:纵隔局限透明血管Castleman病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强化,病变少见钙化及无强化的裂隙状低密度影,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距下关节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较为困难.我院10余年来,采用经皮钢针撬拔复位固定术治疗跟骨距下关节骨折,经156例随访观察,效果满意.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治疗前后X线平片进行了对比观察,以了解跟骨的复位程度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互关系.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跟骨距下关节内骨折 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对临床分期的影响。方法对189例临床拟诊直肠癌患者术前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原发灶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所见转移灶经病理或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予以确诊。结果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直肠癌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70.0%、93.1%、96.4%和66.7%。对远处脏器转移诊断的准确率高,改变12.2%患者的M分期。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直肠癌原发病灶诊断及术前M分期中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符合线路显像 结直肠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情况、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行脊柱骨折固定术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内固定术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前基线CT门静脉期图像的直方图分析预测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livermetastasis,CRLM)新辅助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34例CRLM患者,共计132枚病灶,经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或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卡培他滨单用)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两次常规腹部平扫加增强三期CT扫描,于化疗前4周内行CT基线扫描,化疗开始后2~3个月内行第2次扫描以评估疗效。对患者门静脉期CT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Version1.1)进行疗效评估,获得相应转移瘤的纹理参数,比较缓解与非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基线CT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计算各参数预测缓解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准确率及截断值。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达成一致意见后勾画感兴趣区。结果:34例患者中,缓解组21例,非缓解组13例。缓解组的均值、方差、偏度和百分位数(10%、50%、90%、99%)低于非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峰度值和1%百分位数无显著差异(P=0.769、0.06)。90th百分位数在截断值为167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81.82%),此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及AUC分别为74.42%、95.65%、96.65%、66.97%和0.854。结论:CT门静脉期直方图分析对预测CRLM患者新辅助疗效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纹理分析 直方图 结直肠癌肝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c-hydrazinonicotinyl-Tyr3-octreotide,~(99m)Tc-HYNICTOC)显像探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的价值。方法:对122例行~(99m)Tc-HYNIC-TOC显像的直肠NE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灶位于阑尾26例、直肠90例、乙状结肠3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1例。静脉注射370~555MBq~(99m)Tc-HYNIC-TOC2h后,全身平面显像,随后行腹盆部SPECT/CT断层显像,对各个病灶进行图像分析,测量靶/非靶放射性计数比值(target/non-target,T/NT),病灶判断以临床治疗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结果:~(99m)Tc-HYNICTOC对直肠NE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2%、97.4%和95.9%。病灶检出率为89.2%(199/223),阳性病灶T/NT平均值为14.3±9.7(1.3~37.9,n=199),G1与G3、G2与G3级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6,P=0.001;χ~2=19.775,P〈0.001)。此外,SPECT/CT断层配合全身平面显像可更加准确地发现病灶,对直肠NEN患者术前评估及疗效评价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论:~(99m)Tc-HYNIC-TOC显像可准确、灵敏地探测直肠NEN。

  • 标签: 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结直肠
  • 简介:随着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部非实性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这类结节常缺乏特征性而难以确诊,因此患者比较焦虑,医师的处理也多样化、不规范。国际多学科2011年推出了肺小腺癌的病理新分类,Fleischner协会也于2012年底推出了肺非实性结节的推荐处理指南。遵循指南,正确处理这类结节,可以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 标签: 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磨玻璃密度影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面CT仿真结肠镜(CTcolonography,CTC)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纤维肠镜与CTC检查,将CTC结果与纤维肠镜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例由于肠道残留物较多而无法准确显示癌灶,余58例中CTC发现结肠癌47例,直肠癌11例,其中4例为多发肠癌。CTC在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外形方面与手术结果高度相关。结论:CTC可准确显示直肠病变,有助于直肠癌的准确诊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结肠镜检查
  • 简介: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的优势,对肺孤立结节血管集束征的血管构成和形态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孤立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肺孤立结节病例81例,利用多层CT及MPR重建,确定血管集束征存在及其构成,并与病理、临床相对照.结果:肺癌、肺结核血管集束征阳性率较高,炎症以Ⅰ血管集束征为主,肺癌以Ⅲ为主.结论:各类肺孤立结节血管集束征的阳性率及血管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识别这一征象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内孤立结节病变 多层螺旋CT 血管集束征 多平面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镜影像学系统用于鼻科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鼻科实习的2014级医学本科毕业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镜影像系统辅助教学。观察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以及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内镜影像系统 教学 鼻科 临床医学实习
  • 简介:目的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SP)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阴道超声诊断CSP的特点和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腔探头对患者行经阴道扫查。结果26例患者妊娠囊均着床在子宫下段切口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滋养血流来自切口部位。子宫轻度增大18例、无增大8例。24例患者宫腔无异常回声改变、2例宫腔可见不均质高回声。14例表现为子宫前壁峡部切口处单纯孕囊,子宫浆膜层与孕囊之间肌层部分缺如;12例表现为不均质团块,子宫下段内膜形态失常,切口处肌层菲薄,其中10例子宫下段非均质病灶区内及周边均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并可见五彩状血流,阻力指数(RI)为0.28~0.55。结论经阴道彩超在早期诊断CSP方面有确诊率高的优点,可作为首选方法。

  • 标签: 阴道内超声 剖宫产 瘢痕 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腔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和影像学表现等,采用Forga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结果:37例中单纯取栓12例,置管溶栓8例,取栓+置管溶栓5例,取栓+经皮血管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2例,取栓+PTA+支架术8例,溶栓+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肢体疼痛麻木缓解、皮温变暖34例(92%).疗效为优22例(59%),良好10例(27%),一般2例(5%),不良3例(8%).1例腘动脉瘤溶栓后缺血加重截肢,2例取栓后第1足趾干性坏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7例失访,余术侧肢体均无缺血复发症状.结论:腔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取栓 导管溶栓 腔内治疗
  • 简介:高血压颅内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往外科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但对病人的再损伤大,且危险性高、住院时间长;而内科应用脱水剂及一般支持疗法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现在随着CT的普及应用,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近年来,我们采用CT定位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30例,取得了很好效果.

  • 标签: CT定位 颅内血肿 穿刺引流术 脑疝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体筛查我院消化内科在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就诊的胃溃疡出血患者110例,抓阄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治疗组,组均55例。一般组给予四联疗法干预,治疗组联合消化镜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一般组患者创面再出血7例(12.73%)、复发胃溃疡4例(7.27%)高于治疗组创面再出血2例(3.64%)、复发胃溃疡1例(1.82%),一般组幽门螺杆菌(HP)根治43例(78.18%)低于治疗组HP根治52例(94.55%);一般组的总治疗有效率78.18%低于治疗组的96.36%(P<0.05)。结论 在治疗胃溃疡出血病症时,应用消化镜联合四联疗法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利,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四联疗法 胃溃疡出血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