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fluid resuscitation,FR)中使用不同液体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SAP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双盲法分为A组(50例,0.9%氯化钠溶液复苏)和B组(50例,6%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比两组复苏效果。结果 B组复苏后临床指标(IAP、PVPI、GEDVI、EVLWI、PaO2 /FiO2)、优于A组(P<0.05);复苏后48h液体总量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在早期FR中予以SAP患者6%羟乙基淀粉溶液复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扩容和维持血浆渗透压效果更佳。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液体复苏 羟乙基淀粉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疗法,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碱剩余值、血乳酸值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名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使用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后的心排量、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以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后的心排量、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结论: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液体复苏的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是否术前液体复苏对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全麻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T1),手术结束后5min(T2),手术结束后10 min(T3)、手术结束后20 min(T4) 、手术结束后30 min(T5)、回病房(T6)的心率、血压变化及术中间羟胺和乌拉地尔用量。并记录实验期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术后谵妄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在T2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T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T4时刻的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刻的收缩压及其余时刻的血压、心率,术中术后乌拉地尔使用总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液体复苏可以减少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升压药的使用剂量,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 标签: 液体复苏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的治疗安全性。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6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38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予以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指导,研究组患者予以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比较治疗后的CVP、MAP和ScvO2,研究组改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比较液体复苏用量和血管活动药物用量,研究组少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应用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使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液体复苏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床旁超声指导 早期液体复苏 重症脓毒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休克患者,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具体应用和价值。方法是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消化科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休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在两组患者中,都采用给氧、生命体征监测和补液的治疗方式,在对照组中,主要是使用传统的液体复苏治疗,在观察组中,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入院后再出血量、对其血气分析进行检测、观察血常规和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是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再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限制性液体 复苏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休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腹联合伤致创伤失血性休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所有病患均选取我院2018-2021年诊治的108例胸腹联合伤致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患,分别给予常规液体复苏(参照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对比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时间比参照组短,液体使用量比参照组少(P0.05);护理后均比护理前好,且观察组均比参照组更优(P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胸腹联合伤 创伤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颅脑创伤中开展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该时段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创伤患者44例支撑本次研究,患者均符合研究要求,以随机1:1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快速且大量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开展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血清乳酸浓度、TT、PT、APTT)(治疗前)无对比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相比对照组无统计学(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血,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4.55%(更低),对照组22.73%,(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颅脑创伤中开展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强化凝血功能,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创伤 限制性液体复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限传统路径正压液体复苏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并辅以优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并辅以优质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诊绿色通道 优质护理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到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施行全麻的患者,其收治时间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共有56例。将上述患者进行分组,使用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为护理A组及护理B组,其中护理B组施行常规护理,护理A组则施行优质护理,每组28例。对两组认知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认知功能方面上,两组对比差异满足统计学含义 (P<0.05),护理A组术后1天、7天高于护理B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上,两组对比差异满足统计学含义 (P<0.05),护理A组低于护理B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上,两组对比差异满足统计学含义 (P<0.05),护理A组高于护理B组。结论: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采取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麻醉复苏室 复苏期 认知功能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用于麻醉复苏室全麻病人复苏期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1年2月本院麻醉复苏室接诊的全麻病人中随机选取8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自主意识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从躁动发生率上看,试验组4.55%,和对照组27.27%相比更低(P<0.05)。从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上看,试验组分别是(1.08±0.21)h、(

  • 标签:
  • 简介:【摘要】良好的体液治疗不仅可以实现对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还可以确保器官组织的灌注量稳定性,可以促使患者术后呈现出更加理想的预后。因为心脏手术患者手术迁的病理生理状态,导致患者的身体功能相对较差,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许多研究者担心容量过多导致患者的身体无法负荷,从而呈现出较差的负面效应导致器官功能出现损害,从而对患者的预后呈现出负面危害。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麻醉手术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麻醉手术 液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500例全麻复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25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2000例)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优质护理 全身麻醉 复苏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法复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2月-2021年7月收治的62例患儿,并分为常规组(n=31)和研究组(n=31),对常规组实施旧法复苏,对研究组实施新法复苏。对两组患儿复苏后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儿复苏后1minApgar评分为(5.86±1.04)、复苏后5minApgar评分为(6.68±1.15)、复苏后10minApgar评分为(9.20±0.41),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为12.90%,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中应用新法复苏,可以有效提升患儿Apgar评分,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法复苏 新生儿窒息 复苏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68例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4)和研究组(n=34),常规组在患者复苏期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患者复苏期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6.50±1.70)min、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为(1.10±0.24)h,均要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4%,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给予优质护理具有确切效果,不仅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意识恢复时间较短,且很少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在躁动发生方面,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麻醉复苏室 全麻患者 复苏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将全麻患者64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各有32例患者的A组与B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 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显著差别于B组患者,P

  • 标签: 优质护理 PACU 全麻 复苏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的对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给予更高质量的复苏期护理。方法:对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筛选,挑选114例符合全部要求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需进入麻醉复苏室等待苏醒,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做系统比较。评估对象为并发症数量、满意度评分。结果:优质护理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02%;常规护理组共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经过数据包分析,获得卡方值为4.65,P值为0.03,证实差异性存在。常规护理组NSNS评分为(79.19±4.64),优质护理组NSNS评分为(90.24±3.53),t值为14.31,P值为0.01,证实差异性存在。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出现应激反应的可能性较高,容易在复苏期出现较多并发症,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让预后结局变得更好。

  • 标签: 优质护理 麻醉复苏室 全麻患者 复苏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无痛胃镜检查后的麻醉复苏期患者实施复苏护理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麻醉复苏期,我们对患者实施复苏护理,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舒适护理、进行心理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及进行健康教育等。结果:复苏护理有助于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术后康复。具体而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大部分患者保持平静或进入睡眠状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重视复苏护理的作用,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提供舒适的环境,加强心理护理,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无痛胃镜 麻醉复苏 复苏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