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狭义的耳鸣是指外界无声源而病者自觉耳中鸣响的一种病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并发症状,可由听觉通路及中枢上任一部分的异常活动引起。而针灸治疗对后天引起的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本文对针灸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做了整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对屈光不正的弱视患者的综合治疗(间隔遮盖法、弱视训练法、屈光矫正)对视力提高的影响。本次的研究,回顾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的患儿共60例(共计100眼)的病历材料,记录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小组内不同的弱视重症程度的患儿为了提高一行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同时期在本院眼科进行检查的视力正常儿童20例(共计40眼)。结果:弱视组内的重度弱视症儿提高1行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短,其次是中度弱视症患儿,轻度弱视症患儿提高1行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长。治疗前后,弱视组的患儿的眼睛自我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都明显低于对比组的儿童,调节滞后量明显高于对比组的儿童。治疗3个月后,弱视组的所有患儿的患眼自我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性都比治疗前明显提高,而且轻,中度弱视,患眼调节滞后量明显下降,而且轻,中度弱视效果优于重度弱视。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弱视训练,间歇性遮眼,能有效改善患眼调节功能,有利于患儿的预后恢复。

  • 标签: 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儿童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复发患者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甲亢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当患者症状好转之后即停止使用药物,实验组长期服用甲巯咪唑,在对患者治疗一年半到两年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70%,在治疗一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实验组中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以及甲亢复发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

  • 标签:    甲巯咪唑 治疗 甲亢复发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疾病中,肝癌的致死率很高,疾病分期不同,治疗方面存在差异,手术、放疗、化疗等是治疗肝癌的常用手段,消融疗法、肝移值、手术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导管动脉化疗术适用于病情发展至中期的肝癌患者,分子靶向药物疗法在进入晚期的肝癌患者中有良好疗效,然而,仍然有部分患者不适合上述治疗准则,故而,近几年,临床领域于肝癌病治疗方面进行了大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治疗在不同时期肝癌疾病中均可发挥作用。本文将围绕肝癌疾病及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治疗 肝癌 治疗效果 进展
  • 简介:摘要:“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是脑部血液循环受阻的一类严重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脑部内部动脉血管的破裂、栓塞、狭窄等,进而引起颅脑内部血液的流通受阻。脑卒中,就算及时救治后也会有诸多的后遗症。从当前的医疗技术来看,“静脉溶栓”治疗是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保护神经元、脑细胞。但考虑到并发症、时间窗、年龄等多项条件制约,在临床中能够同意这种治疗的患者不多。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类药物的研发与制作也始终备受医学界关注,国际上多家制药机构也在加快研发步伐,而国内也有多家药厂研发的新药正在临床中。基于此,本文将以“脑卒中”临床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脑血管病 急性缺血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失眠症时应用针灸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平均将5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针灸治疗),每组2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和实际睡眠时间。结果:研究治疗总有效率、PSQI评分、实际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灸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中,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入睡,提高其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针灸 失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急性肠梗阻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从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全科手术治疗了 42名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其健康状况分为两组 21例。观察组患者 (轻度肠梗阻 )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 (中度至重度肠梗阻 )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差异。两组水果仍然有效, va治疗分数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不显着 (p>0.05);但是,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在统计上很大 (P<0.05)。得出结论认为,保守治疗可用于人轻度急性肠梗阻,而外科治疗可用于中人急性肠梗阻。根据病情选择适当治疗可有助于病人控制疾病。

  • 标签: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性急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内科疾病患者通过手术疗法以及常规疗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自理能力恢复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68±4.16)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76±4.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内科疾病患者通过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自理能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减少住院实践,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疗法 常规疗法 口腔内科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腹针治疗痛经研究进行疗效、安全性、方法学评价。方法电子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W)、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Wangfang)中1979年1月1日~2016年5月30日的腹针治疗痛经文献,系统评价研究设计,用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中文文献15篇、研究16项,共计1163例(试验组589例,对照组574例);16项研究仅2项进行样本量估计,病例来源11项为门诊、1项为学校、4项未提及,痛经类型9项为原发性、4项为继发性、3项未提及,盲法1项研究提及、15项未提及,仅1项研究提及用“密封信封”进行随机化隐藏。诊断和结局评价分别采用国家、行业、专家、自拟的标准,试验组干预措施8项为单纯腹针、8项为腹针综合,干预时间14项为3个月经周期、2项未提及,3项研究记录失访或脱落,仅1项交代具体原因,随访6项研究治疗结束3个月时、3项研究治疗结束6个月时、7项研究未提及,不良反应3项为0例、1项为4例、12项未提及。结局指标13项为,2-有效率、2项为痛经症状评分、1项为VAS疼痛评分,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是腹针高于体针(P〈0.05或P〈0.01)、腹针综合高于芬必得(P〈0.01),腹针有效率高于西药(P〈0.05),但二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1),痛经疼痛评分改善是腹针优于体针(P〈0.01)。结论研究设计在样本量、病例来源、研究对象、盲法、诊断和疗效标准、干预措施、结局指标、随访等方面存在不足;腹针治疗痛经能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在改善痛经疼痛评分上优势明显,无足够证据表明使用安全。

  • 标签: 腹针 痛经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