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化“翻转课堂”在临床营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广东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院(2+2)护理学专业四年制学生,共计 60 名。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3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一组为教改组,共30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教改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教改组学生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课堂灵活自主性评分、继续开展教改评分和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学生自学能力评分和交流表达能力评分均无统计差异(均P>0.05)。结论:在临床营养教学中采用微信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营养教学效果。

  • 标签: 临床营养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微信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临床营养科2022年开具营养处方的患者202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设计两组。对照组101例,常规管理营养处方。观察组101例,设计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并应用。比较两组营养处方制订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营养干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处方制订、审核、配置、运送耗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营养干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通过设计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可极大提升营养处方的制作效率,减少患者营养处方的不良反应,提高营养干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营养处方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处方制订效率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3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9例,使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9例,使用营养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在采用营养护理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化疗患者采用营养护理,能有效提升其营养水平,改善其免疫功能。

  • 标签: 胃癌化疗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应用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家庭营养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在我院接受放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将患者设置成实施常规营养管理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口服营养补充的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营养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于接受放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在采用常规营养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营养补充,有助于增加其皮下脂肪厚度,使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得以改善。

  • 标签: 常规营养管理 口服营养补充 肿瘤 放化疗 家庭营养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与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营养评估结果予以营养支持,观察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相关测量指标、营养指标、营养评估结果及营养支持情况,比较有无营养支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结局。结果:患者出院时的握力大于入院时,ALB、HGB、PA三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恶性肿瘤 营养评估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  目的:主要是调查妇科肿瘤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的概率,并且寻找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方法: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21年度接受治疗的118名妇科肿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患者住院开始的第2天早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用SP SS 12.0做统计学分析,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在大于三分的情况下认定为存在营养风险,利用体重指数(18.5kg/m2)判断营养不足,以及描述其术后营养支持状态。结果:营养风险筛查的使用比例能够达到100%;以65岁为分界线,大于65周岁发生营养不足率为9.2%,小于65周岁发生营养不足率为2.7%(P=0.034);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在65岁以上为29.9%,而65岁以下的营养风险发生率16%;按照发生癌症的种类,阴道癌以及外阴癌患者的营养不足以及营养风险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18名患者接受营养支持者,占20%且均为肠外营养。通过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调查分析,其存在营养风险,且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更高,更应该加强对老年妇科癌症患者的术后营养支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头颈肿瘤发放化疗患者中应用营养护理干预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46例实验患者均选自2022年9月~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颈肿瘤放化疗治疗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和观察组均有23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体重和BMI指标,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指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体重和BIM指标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指标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指标无异议(P>0.05),护理后观察组指标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头颈肿瘤发放化疗患者中应用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身体的营养状况,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营养护理 头颈肿瘤 放化疗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体弱儿童的膳食营养管理。方法 选取202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体弱儿童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膳食营养管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各项营养状况指标更优(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 在体弱儿童中应用膳食营养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弱儿童 膳食营养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脆性骨折营养缺失患者采取营养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从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老年脆性骨折营养缺失患者中选择80例,应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分组,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于常规组(n=40),营养护理模式应用于研究组(n=40)。对比观察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老年脆性骨折营养缺失患者营养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加快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营养护理 老年脆性骨折 营养缺失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予以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其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我院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以其入院顺序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比组间营养状态指标。结果:两组营养状态指标情况经对比,护理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PA、ALB、TRF指标数据较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个体化 营养指导 营养状态 慢性肾小球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营养干预对泌尿系统肿瘤手术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对63例泌尿系统肿瘤的手术患者采取非随机临承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两个组,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状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和营养配比,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营养干预。结果:临床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能量的蛋白质值、血清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指标和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位胃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干预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31位:肠外营养干预)与实验组(31位: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营养指标以及免疫球蛋白指标均提升,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较于单一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癌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老年营养不良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比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老年营养不良的影响大,可加速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标签: 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使用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应用在肝病病人营养评价工作中起到的效果和作用,以此为肝病患者选择出最适宜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收治的60例肝病病人,分别对这些患者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和传统营养指标的测定等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知,除了NRS 2002和BMI之外,其他营养评价方法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存在的差异较大,NRS 2002效果相对较好,为了提升肝病病人营养评价质量,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指标。

  • 标签: 不同营养评价 肝病病人 营养评价 分析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