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有效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至2015年6月期间发生的所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运用帕累托图、鱼骨图等质量工具综合分析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结果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为0.4%,以器官移植、妇科发生率较高,发生主要原因为切口感染或裂开、术后出血或血肿;根本原因包括术前评估不到位、医生手术操作不熟练、术后伤口观察和管理欠规范等。结论加强术前风险评估和术后伤口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手术操作培训,定期开展手术考核评估及手术再授权,开展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测与持续改进活动,可减少和避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

  • 标签: 非计划再次手术 帕累托图 鱼骨图 医院评审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断强化和总结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做好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通过细化每个血液标本采集环节,然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采血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后,对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一年内的所有返馈检验标本结果分析,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可以达到100%。结论通过细化血液标本采集环节,并进行系统培训后,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收到良好的临床满意率,并且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方法 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4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措施。方法分析现阶段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的因素,根据分析所得结果制定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措施。比较实施措施前后临床医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措施后临床医师对我院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满意度为91.7%,明显高于实施措施前的72.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检验技术和临床医师对医学检验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医学 提高 检验技术 临床医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导致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常见原因。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取全部患者的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分析记录,找出导致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的常见原因。结果导致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常见原因有三个,分别是血液样本的采取方法不当、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过长以及血液样本的存放温度过高。结论血常规检查的结果会受到血液样本存放温度、存放时间以及采取方式影响,只有在血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尽量规避这些影响因素,并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够降低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的几率,确保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生化检测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肝脏生化检测的6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分级检验及拉网式检验,观察两种检验结果。方法分级检验及拉网式检验得到ALT与AS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验得到ALP、GCT、D-Bil、T-Bi水平及阳性率与拉网式检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级检验在肝脏生化检测中使用准确率高,能够显著减少误诊漏诊现象,实现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肝脏生化检测 分级检验 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57-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病房医院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探讨,研究它的分布和检验结果。方法将120例在ICU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有100例在医院发生了真菌感染。然后,对其检验的结果进行讨论。结果在检验的结果中发现,有90%以上的真菌感染是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并且感染的部分一般都是下呼吸道,它占61%。还有29%是出现在泌尿系统的感染。在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后其结果显示有92%的患者都是5-氟胞密啶敏感,有90%是两性的霉素敏感。所以,从这一结果上可以看出,药物的敏感性还是比较高的。

  • 标签: ICU 病房 感染 真菌 检验结果
  • 简介: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医院人事管理的差异、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医院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等三点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思考,重点围绕"落实根本保障"和"抓好主要途径"两方面提出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 标签: 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 医院文化 人才培养 绩效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溶血现象对临床血液检验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2015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患者,均用真空采血法采集体检者2管5ml血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血液在室温下自然分离并进行规范离心,观察组血液则采取人工溶血并进行规范离心分离,再将这两组血液分别送检,对比血液检验的各项指标结果并记录。结果这两组血液样本,观察组血液样本的碱性磷酸酶(AL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样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钾离子(K+)、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在采血、运输、存储和送检的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以免发生溶血现象,确保血液检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溶血现象 临床血液检验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的时间与温度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人员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室温组和冷藏组,针对不同时间下健康体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温度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大,不同温度下的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保存时间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保存时间下的血常规检查指标不同,且部分指标与保存3小时的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时间、温度对检查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检查结果会产生变化,且在不同温度下保存,检查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性,在临床检验中,不管是室温保存,还是冷藏保存,都需要保证血样在22小时内完成测定,进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温度 时间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于药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在检验标准管理、检验信息统计、报告书打印及办公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对药检工作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创建了信息化药检新模式。

  • 标签: 药品检验 管理 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考核模式。方法现代的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一种合作式教学方法。学生依据学习到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自身的技能来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自我改进和创新实验,最终达到完成实验的目的。实验结束完成以后,学生之间进行分组讨论各自的实验,老帅进行指导工作,学生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实验1结果将学生进行调查和考核之后,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的考评模式和教学的成果在学生群体中反响热烈,进行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的学生相对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来说,前者学生的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进行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成绩的评价模式为,采用老师的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以及全体小组的评价方式,老师的评价占据20%,小组成员的评价占据20%,全体小组的评价占据60%。这种评价模式不仅可以起到鼓励优生的作用,更加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念。结论在我国现代的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书本里面,增加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不仅有助于强化医学实验的教学成果,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综合实验 考核模式
  • 简介:摘要针对高血压的用药,主要是药物的合理应用,包括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及药物的剂量大小等。在实践中,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防止其他重大疾病的根本,因此,对于药物的一些具体分析要符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利尿剂 &alpha 受体阻滞剂 缓控释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索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医学价值。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03月至2015年0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孕妇,将孕妇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45例孕妇纳入对照组,接受产前免疫项目检查的45例孕妇纳入观察组,对比检查结果。结果接受检查之后,对照组微生物感染的总共有3例,HIV病毒感染的总共有1例,梅毒的总共有2例,乙型肝炎的总共有4例,对照组的高危妊娠发生率较高,高达22.22%。观察组微生物感染的总共有1例,乙型肝炎的总共有1例,观察组的高危妊娠发生率较低,低至4.44%。观察组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孕妇高危妊娠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有利于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质量。

  • 标签: 产前检查 免疫检验项目 效果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居民对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社区临床检验业务量也剧增,这对基层医疗检验资源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考验,过去的散、乱、低水平的检验服务已经很难适应基层医疗卫生的需要,检验资源的集中和检验结果的同城互认,将成为基层检验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社区医疗 检验 集中 同城互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检验科标本周转率,保证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报告结果。比较圈活动前后的标本周转效率,探讨了品管圈(QCC)在提升检验科标本周转效率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检验标本的周转效率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结果活动前统计6442份标本,活动后统计6625份标本,前后比较,标本周转时间缩短,效率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标本在检验科的周转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标本 周转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21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分为2个月-2岁的为婴幼儿组、3-6岁的为学龄前组、7-13岁的为学龄期组,对患儿进行病原菌的检测,观察患儿用药前后出现腹泻的情况,并有效的分析患儿出现腹泻的发病原因。结果21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发生合并腹的有158例(73.83%),其中有84例发生在婴幼儿中,占53.16%,24例发生在用药前,60例发生在用药之后;有32例发生在学龄前,占20.25%,12例发生在用药前,20例发生在用药之后;有42例发生在学龄期,占26.58%,10例发生在用药前,32例发生在用药之后,通过三组的合并腹泻的的发生率比较,婴幼儿中的发生率明显要比学龄组、学龄前组要高,三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很容易发生合并腹的情况,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发生率最高,医师应重视对儿童的细菌培养、轮状病毒等检测,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