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预测鳞状细胞抗原(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Ag)的B细胞抗原表位及HLAI类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方法获得SCCAg的三维结构后,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CCAg蛋白存在的B细胞表位;而后,采用NetCTL、ProtParam等软件方法预测SCCAg中可能存在的HLAI类限制性CTL表位。结果SCCAg蛋白中包含10个线性B细胞表位和5个构象B细胞表位;结合与HLAI类分子结合力、蛋白酶体切割效率和TAP转运效率,经NetCTL预测发现,针对不同的HLAI类分子,肿瘤抗原SCCAg蛋白中存在多个HLAI类分子的限制性CTL表位。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预测了肿瘤抗原SCCAg蛋白中存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HLAI限制性的CTL表位,为下一步针对SCCAg蛋白开展靶向免疫治疗提供了基础。

  • 标签: SCCAG B细胞表位 CTL表位
  • 简介:【摘要】:人类红细胞抗原的基因频率分布受地区、人群、种族、民族等因素影响,呈现较大的差异。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ISBT)命名的血型系统有36种,300多个血型抗原。近年随着分子遗传学和血型血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红细胞稀有血型抗原多态性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稀有血型频率分布对于临床输血医学的发展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比较我国不同民族红细胞稀有血型Duffy、Deigo、Kidd、Dombrock 、MNS和Kell的基因频率,为临床进一步拟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制定红细胞输注策略等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红细胞 稀有血型抗原 基因频率 多态性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护理要点。方法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G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的作用。方法收集78例经手术治疗的术后需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GP方案化疗,研究组37例采用中药方剂+G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T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改变及两组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除胸痛外,气短、乏力、咳嗽和纳差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化疗后CD3、CD4、CD8、CD4/CD8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CD3、CD4、CD8和CD4/CD8均有显著改变(P<0.05),并且化疗后两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13.51%vs29.27%)、血小板减少(16.22%vs36.59%)和胃肠道反应(13.51%vs21.9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方剂配合GP方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防止免疫功能降低,并能降低毒副反应。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化疗 生存率 扶正祛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出院脑瘫患儿进行专职负责电话回访,实施全方位健康指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至6月120例用常规电话随回访脑瘫出院患儿120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至2015年至12月采用专人专职负责电话回访脑瘫出院患儿120例为观察组。结果两组电话回访6个月个后,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人专职负责电话回访是提高脑瘫出院患儿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专职负责 电话回访 提高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48-01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恶性组、64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纳入良性组、47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8月~2021年12月,分别检测各组的SF、IL-6、PSA水平。结果 恶性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将SF、IL-6与PSA联合检测作为临床筛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血清铁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恶性组、64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纳入良性组、47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8月~2021年12月,分别检测各组的SF、IL-6、PSA水平。结果 恶性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将SF、IL-6与PSA联合检测作为临床筛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血清铁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协调会的案例似曾相识,医保基金紧张,区域医保资源失衡,各级医院利益分配矛盾,此情此景相信在不少地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也相信还会发生.医保作为医改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区级管理,到市筹支付,占医院的业务量由20%上升到现在60%多,已经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 标签: 管理 质量 通达 医保基金 利益分配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肝患者接受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38例疑似丙肝或丙肝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同期100例筛查群体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HCV-Ab结果为阴性,有2例HCV-cAg结果为阳性,1例RT-RNA证实为阳性;研究组有20例HCV-cAg为阳性,24例RT-RNA证实阳性,符合率是83.33%。结论丙肝诊断使用HCV-cAg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丙肝 丙肝病毒 抗原 抗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精准化输血中Rh血型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受血者标本和献血员红细胞标本均采用血型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检测结果,并自动匹配与受血者的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的血袋,交叉配血试采取抗人球蛋白卡式法、凝聚胺法验进行,实现输血精准化。结果:90%以上受血者实施精准化输血后可获得与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完全相合的输血,且与实施前相比可显著降低有输血史、多次输血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且可提升疑难配血在不规则抗体阳性下的成功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精准化输血中Rh血型抗原检测的效果显著,即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防治产生Rh系统抗体,提升了输血安全性和疑难配血成功率。

  • 标签: 精准化输血 Rh血型抗原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2868例呼吸道七项病毒抗原检出率及性别差异、季节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及疫情监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送至西安金域医学检验所检测的2868 例呼吸道感染病例样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7 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和副流感病毒 1、2、3 型(PIV1、2、3),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集的2868例样本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251例,阳性率为8.75 %。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检出最多,阳性率为5.06 %,其次依次为 ADV(1.64 %)、PIV3(1.05 %)、IFA(0.56 %)、IFB(0.21 %)、PIV1(0.17 %)、PIV2 (0.07 %)。男性、女性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在不同季节检出率有差异,春季与秋季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夏季与秋季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秋季和冬季检出率比较(P > 0.05)无明显差异。RSV秋冬季节阳性率高,占秋季阳性率75.28 %,冬季次之70.00 % ; 夏季ADV占65.38 %, PIV 3占 30.77 %,春季PIV 3检出率最高可达57.69 %。结论:阳性率最高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 3 型(PIV3)。其流行与季节交替变化有明显关联,特别是秋冬季节。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直接免疫荧光法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职化分层护理对脑血管疾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后好转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专职分层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急诊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急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专职化分层护理 急救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关于急危重症专职护理应用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中的使用成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名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参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实行急危重症专职护理方法,对此次研究调查对象所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后的血气指标好转情况进行对比和评测,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气管插管的概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长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以后,实验组血气指标发生好转的患者有46名,好转率是92.00%,参照组血气指标发生好转的患者有35名,好转率是70.00%,实验组发生好转的概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急危重症专职护理 呼吸循环衰竭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