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坏死胰腺手术之后进行临床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坏死胰腺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利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结果完成护理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对于重症坏死胰腺患者,手术之后对其行综合护理,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使治疗有效率得以提高,并且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得以提高,可进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 术后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急性坏死胰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76例急性坏死胰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坏死胰腺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情观察及护理提高出血坏死胰腺的有效率。方法观察51例急性出血坏死胰腺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加强各种管道护理、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3.71,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88.8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66%。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肛周脓肿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该病较为严重且发展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会发生全身性感染或休克,严重时会使患者失去宝贵的生命,相关资料显示,该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坚持及时治疗原则,且在清理伤口的过程中应确保其彻底和引流通畅,若第一次清理不干净再次手术,不仅会增加创伤面积,增加患者疼痛感,还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选用有效合理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例肛周脓肿合并坏死筋膜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肛周脓肿 坏死性筋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时,血清TNF-α、IL-10水平和肺组织MDA含量、SOD活性的变化及参附注射液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S组)、急性坏死胰腺组(ANP组)、参附组(SF组),每组10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诱导制备大鼠急性坏死胰腺(ANP)模型。S组和ANP组于术前30分钟开始分别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ml·kg^-1·h^-1,而SF组于术前30分钟开始静脉泵注参附注射液10mg·kg^-1·h^-1(1mg稀释为1m1)。4小时后活杀,每只大鼠取一叶左肺,光镜观察组织学改变。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的TNF-α与IL-10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MDA含量和TNF-α水平ANP组显著高于S组和SF组(p〈0.01),且SF组MDA含量高于S组(p〈0.05);S组和SF组SOD活性高于ANP组(p〈0.05);IL-10水平ANP组显著低于S组(P〈0.01),且低于SF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降低肺组织MDA含量和血清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保护SOD活性,对急性坏死胰腺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参附 胰腺炎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吸收伤口敷垫用于急性坏死胰腺清除术后伤口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急性坏死胰腺清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同时予以A组常规无菌纱布外贴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吸收伤口敷垫用于急性坏死胰腺清除术后伤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坏死胰腺清除术后伤口换药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无菌纱布换药,观察组应用高吸收伤口敷垫换药。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高吸收伤口敷垫可减少患者换药次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且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吸收伤口敷垫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伤口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出血坏死鼻息肉的认识,探讨有效的影响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某院34例经手术或病理组织证实出血坏死鼻息肉的影像资料,其中28例CT检查,32例MRI检查,30例同时进行MR增强检查。结果34例患者的病变部位都是从上颌窦口向上颌窦内及鼻腔生长,边界清楚。28例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4例CT检查表现为结节状及条形高密度影;32例MRI检查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2WI高信号,28例伴有低信号分隔等。结论出血坏死鼻息肉MR检查主要表现为T2WI上不均匀高信号、或者低信号围绕和增强后斑片状及结节状,CT检查有利于判断出血性鼻息肉的病变,总体来说,MRI检查是出血坏死鼻息肉的首选鉴别诊断方法。

  • 标签: 出血坏死性 鼻息肉 影响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探究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例患儿均达到较满意疗效,腹胀、呕吐、腹泻、便血症状均消失或缓解,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4.1%(32/34)。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的坏死小肠结肠炎新生儿165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新生儿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所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与主要因素。结果 两组新生儿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新生儿PCT增高、电解质紊乱、血小板减少、腹膜炎、高血糖、硬肿症、休克以及代谢酸中毒人数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各研究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方程分析得知,硬肿症、休克、Bell分期以及代谢酸中毒为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有PCT增高、电解质紊乱、血小板减少、腹膜炎、高血糖、硬肿症、休克以及代谢酸中毒,其中硬肿症、休克、Bell分期以及代谢酸中毒为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或治疗坏死小肠结肠炎合并症,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从而改善新生儿预后效果,继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用于NEC的诊断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NEC新生儿中随机抽取100例,所有新生儿均接受X线(A组)、超声(B组)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B组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 超声用于NEC诊断中准确和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超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有坏死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的66例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患者,以此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非坏死小肠结肠炎新生儿66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就新生儿患者的产时情况、坏死小肠结肠炎发病前的疾病状况、新生儿一般资料、有无口服益生菌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经分析,两组新生儿患者的出生体重等无明显差异(P>0.05)。就产时出现窒息、呼吸衰竭、败血症、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感染肺炎的情况而言,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新生儿服用益生菌情况而言,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肺炎、败血症是影响坏死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益生菌是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与新生儿患有肺炎、败血症、是否口服益生菌有关,因此,这对以后的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综合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进行探讨,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治愈率。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在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的60例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对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及其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探索综合护理要点。结果医护人员要对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进行及时确诊,并采取准确的治疗方案,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仔细进行效果观察,使大部分患儿的病症得到好转,其临床治愈率达到81.67%。结论早期进行准确的诊断,在治疗过程中的采取适当的综合护理措施,再通过正确的效果观察能够大大提高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治愈率,并从根本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综合护理方法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