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产前预测巨大儿及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于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174例产妇中的429例分娩巨大儿(出生体质量≥4000g)产妇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n=429);选择同期于本院住院分娩的429例分娩正常足月儿(出生体质量为2500-4000g)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n=429)。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析2007-2012年本院巨大儿发生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产妇基本情况(年龄、身高、产次)、分娩前情况(分娩前末次宫高、腹围、妊娠图曲线异常)、体质量变化情况(孕龄为20孕周时体质量、孕期增重、分娩时体质量)、胎儿情况(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合并羊水量过多、妊娠期糖尿病(GDM)等]及分娩情况(分娩孕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异常)等因素。结果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7-2012年巨大儿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观察组产妇年龄、身高、分娩孕龄、产次、孕龄为20孕周时体质量、分娩时体质量、孕期增重、宫高、腹围、妊娠图异常曲线、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合并羊水量过多和及GDM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所分娩男性新生儿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是女性的1.84倍。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9.5%,显著高于对照组(30.8%),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分娩孕龄、产次、宫高、腹围、合并羊水量过多或(和)GDM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影响因素。重视妊娠图曲线�

  • 标签: 巨大胎儿 危险因素 产前诊断 分娩
  • 简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包括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e,DS)、18-三体综合征(18-trisomysyndrome)、13三体综合征(13-trisomysyndrome)及一些性染色体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DS和18~三体综合征。这两种疾病对个体的智能发育和体格发育有严重影响,是致残和致死的严重出生缺陷,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该类疾病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受检者知情同意原则下选择性终止妊娠,是防止这类疾病患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产前诊断 筛查方案 胎儿 18-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诊断技术在18-三体综合征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13354例孕妇中,检出的95例18-三体综合征胎儿为研究对象。产前诊断方法为胎龄为11~13+6孕周行绒毛活检术,胎龄为16~24孕周行羊膜腔穿刺术,胎龄〉24孕周后行经皮脐血穿刺术。对95例胎儿的产前诊断指征、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及超声异常表现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所有操作均获得孕妇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穿刺情况:95例孕妇中,46例(48.4%)于早孕期筛查结果异常,47例(48.4%)于中、晚孕期筛查结果异常,1例为夫妇双方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东南亚缺失型)于早孕期行绒毛活检术提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例于中孕期行产前无创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结果提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95例孕妇中,33例(34.7%)接受绒毛活检术,46例(48.4%)接受羊膜腔穿刺术和16例(16.7%)接受脐血穿刺术。2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91例(95.8%)为单纯型和4例(4.2%)为嵌合体型18-三体综合征,4例嵌合体型中,2例异常核型比例超过20%,早孕期超声检查提示异常;1例嵌合比例11.0%,中孕期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1例嵌合8.0%,于早、中孕期检查均未见异常,晚孕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后经产前诊断证实。3超声表现:38例(82.6%)孕妇于早孕期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异常,主要表现为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或胎儿合并多发畸形;40例(95.2%)孕妇于中、晚孕期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异常,其中36例(90.0%)合并2种或以上畸形。结论早孕期产前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18-三体综合征,�

  • 标签: 18三体综合征 产前诊断 超声检查 核型分析 孕妇 胎儿
  • 简介:目前,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及单基因疾病的产前诊断,主要通过羊膜腔穿刺或绒毛膜取样的侵入性方法获取胎儿遗传物质,运用各种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进行检测。这些侵入性临床操作,对孕妊娠妇女和胎儿具有一定的风险^[1]。因此,有必要探索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及单基因疾病等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 标签: 胎儿有核红细胞 产前诊断 母体外周血 染色体非整倍体 单基因疾病 胎儿遗传物质
  • 简介: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S)产前筛查结果为极高风险孕妇(DS风险值≥1/20)的妊娠结局,并与DS产前筛查结果为普通高风险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旨在了解DS产前筛查效力。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DS产前筛查,并且DS风险值≥1/20的167例DS产前筛查结果为极高风险的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接受DS产前筛查时孕龄,将其分为早孕期DS极高风险组(n=75)和中孕期DS极高风险组(n=92)。选择同期因DS产前筛查结果为高风险(1/270≤DS风险值<1/20,或者18-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350),而在本院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6826例单胎妊娠孕妇,纳入对照组。对早孕期孕妇的DS筛查,采用DS一站式临床风险评估(OSCAR)方法,即胎儿颈项透明层(NT)超声检查联合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水平筛查;对中孕期孕妇的DS筛查,采用孕妇血清学三联筛查方法,即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f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水平联合筛查。随访和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采用χ2检验,对3组孕妇正常分娩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两两比较,并调整检验水准(α′=0.01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孕妇接受DS产前筛查或介入性产前诊断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组孕妇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早孕期DS极高风险组、中孕期DS极高风险组、对照组孕妇的正常分娩率分别为48.0%(36/75)、71.7%(66/92)、96.0%(6552/6826),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5.9%(28/61)、22.2%(12/54)、2.4%(160/6826),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0%(9/75)、5.4%(5/92)、0.9%(64/6826),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7%(2/7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颈部透明带检查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 先天畸形 染色体畸变
  • 简介:剖宫产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出现寒战症状很常见,发生率可达到21%~87%。通常发生寒战后都从医疗用药和护理保暖吸氧等方面进行处理。临床实践表明:采取新生儿早吸吮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剖宫产术后患者寒战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剖宫产手术 术后患者 寒战 新生儿早吸吮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患者女性,36岁,因"停经8+个月,下腹痛半个月"于2010-04-09,12:30pm入本院.病史采集:G4P1,孕龄为34+5孕周,LMP为2009-08-09,EDC为2010-05-16.外院疑诊为阑尾炎,住院保守治疗半个月,腹痛症状未缓解,遂至本院就诊,以"晚期妊娠+阑尾炎"收入院.12年前,患者剖宫产术时发现双子宫、单宫颈、单阴道,左侧子宫妊娠.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护理 病史采集 保守治疗 晚期妊娠 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