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以2014年1月至10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68例首次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和B组,均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脑神经等方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不予其它治疗,同时纳入3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d后、治疗10d后检测三组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同时统计患者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治疗前A、B两组患者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10d后两项指标显著降低;而A组在治疗5d后即已出现显著降低,且指标数据较B组亦有显著差异。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两组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首次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机制之一。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脑梗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细胞粘附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合分歧杆菌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培养基中稳定期的卡介苗菌株进行超声裂解,层析及洗脱获得天然的HBHA,用以制备重组蛋白。以传统的PPD及提取的HBHA重组蛋白为抗原分别选取肺结核病人、潜伏感染者、阴性对照者的外周血管单核细胞,分别进行传统的PPD、提取的HBHA重组蛋白及无刺激培养实验。收集培养基上清,采用ELISA对培养基中的r干扰素(IFN一r)和白介素4进行检测。结果经培养结果显示HBHA刺激后3组产生的IFN-r中位数分别为341.8ng/L、781.9ng/L、49.5ng/L,潜伏感染患者明显高于阴性对照者,略高于肺结核患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结合杆菌黏附素HBHA在结核病诊断与应用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值得在临床结核病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 诊断 分析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舒利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予以常规剂量的茶碱缓释片(每次0.2,一天2次)治疗,病情加重时可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改善症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治疗,连用2个月。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运动能力(6min步行距离),并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舒利迭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预计值、FEV1/FVC)明显升高,运动能力(6min步行距离)显著提高(p<0.01或p<0.05);舒利迭组患者ICAM-1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清ICAM-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舒利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血中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月经血中ICAM-1的含量。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月经血中sICAM-1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血中sICAM-1的含量增高,其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检测内异症患者月经血的ICAM-1的含量,有协助临床诊断的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血 细胞内黏附分子-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查找直接致癌物及其作用探讨癌变机制。方法以直接致癌物的作用机制与癌细胞的各种变化和特征相对比。结果证明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直接致癌物之一。细胞癌变是环境因素通过激活应激系统即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产生大量AngⅡ,AngⅡ又通过激活AT1受体,在增加细胞内钙离子(Ga++)的基础上,启动了以磷脂酶C(PLC)—蛋白激酶C(PKC)为主线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引起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紊乱,同时,在体内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使细胞内外的pH、代谢及形态结构等多方面发生异常引起的。

  • 标签: 肿瘤 应激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摘要有关情绪的发生当下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情绪的定位主义观点,它强调情绪体验与大脑特定脑区活动的特定对应性,即离散情绪类别特定地与不同的脑区域活动相对应;另一种是心理建构主义取向,它强调情绪是大脑区域活动的功能选择性的结果,其模型假设离散情绪由较为一般的大脑网络所建构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类别的情绪而言的。

  • 标签: 情绪 定位主义 心理建构主义
  • 简介:摘要分娩机制是妇产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掌握分娩助产技术必要的基础知识。然而,教科书对分娩机制的阐述极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本人采用讲授示教法、实验操作法、录像观摩法、实地考察法和自学讨论法进行分娩机制教学,学生反映良好。

  • 标签: 分娩机制 教法
  • 简介:摘要吗啡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但吗啡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目前关于吗啡成瘾的机制已成为药物成瘾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脑内神经递质、内源性阿片肽及氨基酸变化,以及可能的阿片受体后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吗啡 神经递质 阿片肽受体
  • 简介:颈椎病主要由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其发病率为1.7%-17.6%,40-60岁为高发年龄。①椎间盘: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损伤。

  • 标签: 颈椎间盘 病发病机制 退行性改变 椎间隙狭窄 40-60岁 颈椎稳定性
  • 简介:癫痫是神经系统慢性功能性疾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儿童期癫痫大多发生于1岁以内及学龄前期。主要发病机制是部分脑细胞群异常超同步化放电,并循神经突触网络的传布、扩散,引起相应结构的神经功能异常。正常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是其存活及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单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性Na^+、K^+、Ca^2+、Cl^-离子通道;以及细胞间的兴奋性及抑制性神经介质及其受体在突触连系处的配基依赖性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

  • 标签: 癫痫 鉴别诊断 病因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柏子仁是古老中药材之一,具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润肠通便之功效,主要以组方形式广泛用于临床。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柏子仁的认识,做到合理应用,使其更好发挥治疗作用,采用现代研究手段对其广泛作用机制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 标签: 柏子仁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肥胖人群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肥胖和高血压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肥胖高血压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因此,加强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真探讨了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以期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肥胖 肥胖高血压 发病机制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