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基于系统动力方法,构建浦东新区全区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系统动力模型,模拟和预测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为浦东新区卫生人力发展和配置提供决策信息。方法:收集卫生统计资料和以往浦东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研究数据,通过专家咨询获得模型参数的估计值,并采用VensimDSS软件构建浦东新区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系统动力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结果:在政策环境不变的条件下,设定上海市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平均水平为目标,构建了浦东新区卫生技术人员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浦东新区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37330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6.433。结论:按所设定的目标,2020年浦东新区卫生技术人员仍将短缺,应当调整卫生人员的招聘成功率。同时,浦东新区应在卫生政策和管理制度上有所突破。

  • 标签: 卫生技术人员 系统动力学模型 浦东新区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肝脏疾病中血流动力因素对脾脏超声弹性成像结果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建模后的第2周、4周、6周和8周分别进行脾脏的超声弹性检测、超声造影和门静脉压力测量,且在超声造影后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获得脾组织的起始增强时间、增强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和下降斜率,分析超声造影参数、门静脉压力与脾脏硬度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时间点脾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脾脏硬度与门静脉压力及增强达峰时间呈正相关(r=0.713,r=0.589;P〈0.001),与峰值强度及下降斜率呈负相关(r=-0.628,r=-0.563;P〈0.001)。在肝纤维化的S3期和S4期,脾脏病理切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脾窦扩张和脾脏淤血。结论:在慢性肝脏疾病中,门静脉压力增加是引起脾脏硬度增加的起始因素;脾窦扩张淤血、脾脏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降低与脾脏硬度增加直接相关。

  • 标签: 脾脏硬度 血流动力学 门静脉压力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ST术与PPH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及对肛肠动力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混合痔病患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TST组行TST术治疗,PPH组行PPH术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TST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PH组(95.35%VS76.74%)(P<0.05);TST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PPH组(P<0.01);TST组术后排便时间早于PPH组,不同时点疼痛评分低于PPH组(P<0.01);TST组社会功能维度、心理健康维度、躯体健康维度、物质生活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PPH组(P<0.01);TST组直肠感觉阀值、直肠耐受量低于PPH组,肛管静息压高于PPH组(P<0.01)。结论混合痔病患行TST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促进肛门功能改善及术后恢复,显著提高病患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混合痔的方案。

  • 标签: PPH术 TST术 肛肠动力学 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严重败血症患者采用阿米卡星进行治疗后的药代动力。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革兰阴性败血症患者50例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给予阿米卡星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应用房室模型统计衡量研究对象治疗后的药代动力。结果结果显示,患者体内平均药物分布在(0.41±0.09)L/Kg,平均血液清除率为(3.91±0.87)ml/min*kg。通过比较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酸酐的联系,差别可见,P<0.05。结论通过对严重败血症患者积极的采用阿米卡星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前提必须衡量败血症对药代动力的作用。

  • 标签: 阿米卡星 严重败血症 药代动力学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微创术联合米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流动力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2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144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微创术治疗,观察组术后联合米司酮口服。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子宫卵巢血流动力参数、性激素水平。结果血流动力观察组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动脉卵巢支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期最大平移速度(V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对照组(t=4.080~6.342,P<0.05);性激素水平观察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0~3.074,P<0.05)。结论射频消融微创术联合米司酮治疗有助于改善子宫及卵巢血流灌注,促进女性激素正常分泌,提高子宫肌瘤治疗效果。

  • 标签: 子宫肌瘤 射频消融微创术 米非司酮 血流动力学 性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血流动力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6例作为试验组,另择同期正常孕妇4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两组孕妇进行胎儿肺静脉血流动力、Tei指数和肾动脉血流动力测定,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胎儿肺静脉搏动指数(PI)和Te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肾动脉阻力指数(RI)、PI及收缩舒张比(S/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血流动力检测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妊娠 糖尿病 胎儿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的血流动力检测对于大面积肺栓塞的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人,观察组患者进行有创的血流动力监测,对照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监测,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根据监测结果,对各组溶栓失败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有创的血流动力监测指导下共有34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心动图的指导下共有23例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1.7%(43/6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6.7%(52/60),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的血流动力检测对于大面积肺栓塞的早期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建议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大面积肺栓塞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高场液相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解析高分辨率蛋白质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高场液相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与蛋白质标记技术、核磁脉冲技术及谱仪硬件技术等密切相关,而液相核磁共振技术已经突破了蛋白质分子量的限制,甚至可以对几万或几十万分子量的蛋白质进行结构和动力分析。近年来,关于蛋白质动力研究一直是蛋白质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各项关于动力研究的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液相核磁共振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应用于蛋白质多个位点,并同时进行动力研究的手段。本文主要阐述顺磁弛豫增强核磁新技术对蛋白质溶液动力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 标签: 顺磁弛豫增强 核磁共振 蛋白质动态 蛋白质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76例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接受常规护理的38例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舒适护理的38例患者归入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心率、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情况,同时,由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显著改善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再加上有效的舒适护理,帮助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流动力学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相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诱导不同时间对大白兔体内厄贝沙坦药物代谢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常规3d组、干预3d组、常规5d组、干预5d组,给予每组大鼠相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诱导不同3d及5d,观察诱导后对厄贝沙坦药物代谢动力的影响。结果常规3d组与干预3d组之间的药物代谢动力参数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5d组与干预5d组之间的药物代谢动力参数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d组与干预5d组之间的药物代谢动力参数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诱导不同时间后对厄贝沙坦的药物代谢动力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诱导5d比诱导3d的影响作用更强。

  • 标签: 辛伐他汀 厄贝沙坦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术的手术过程中,全麻与局部浸润麻醉的联合麻醉效果,研究其对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流动力的作用。方法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了78例的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术患者,对比在不同的麻醉模式下,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流动力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联合麻醉模式的试验组,其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指标MAP及HR及心率变异率指标LFnu、HFnu、LF/HF、TP均显著优于单纯全身麻醉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介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发生过程中,在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术的手术过程中,全麻与局部浸润麻醉的联合麻醉效果较为理想,避免过度影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流动力相关指标,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全身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血流动力学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体液预扩容联合预注小计量血管活性药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产妇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产妇麻醉后泵注使用麻黄碱,B组产妇使用去氧肾上腺素,C组产妇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观察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心输出量(CO)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产妇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在麻醉时应用胶体液预扩容联合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有利于血流动力的稳定,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胶体液 小计量血管活性药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声动力(SDT)与光动力(PDT)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考虑到声动力的特异性不强以及光动力的深度有限的局限性,以脑胶质瘤,鳞癌,鼻咽癌为例,总结SDT,PDT治疗相关肿瘤的实验依据,探讨声光动力联合在未来医疗研究上的治疗肿瘤的可能性和优越性。从而为发展更好的治疗方案提出设想。

  • 标签: 声动力光动力肿瘤
  •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生率约为3.5%1,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属关节囊外骨折。患者常因跌倒时股骨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或直接撞击大转子而引起不同类型的骨折。按股骨距的完整性,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类。按骨折线的方向,又可分为两型骨折线自外上至内下方的I型,自外下至内上方的II型。I型的一度和二度属稳定类,三度和四度属不稳定类,II型全属不稳定类。按骨折部位,还可分为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2,由于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无论何种类型的骨折,均极少不愈合,即使不处理亦可以愈合,主要问题是常遗留髋内翻、下肢外旋、短缩畸形以及死亡率高。而此类骨折多为老年人,大多不能耐受长时间的卧床牵引,因此,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也大大降低伤后死亡率。笔者所在的科室自2003年7月—2013年11月共收治了31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并对其中的23例施行切开复位130°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术。结果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股骨粗隆骨折 130° 加压滑动鹅头钉 内固定
  • 简介:男孩因为爱动,活力旺盛等等,给人一种'不好带''不好管'的印象。对于家有男孩的爸爸来说,应该如何做才能释放孩子的高活动力呢?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男孩相比女孩具有高活动力。而这个因素也是很多男孩的所谓'问题'行为的根源,比如坐不住、爱动手等等。男孩之所以容易出现类似的多动行为,一方面源于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也受到性别差异的很大影响。如何应对孩子的好动,对于家有男孩的爸爸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标签: 活动力 自我控制能力 性别差异 性游戏 幼儿阶段 同伴交往
  • 简介:大脚趾外翻研究所的古屋达司先生提倡的个人护理法。通过感受步行时原本的脚步动作,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视线不上下移动,特别是在重心移向脚趾的时候,注意不要向上伸拉。

  • 标签: 行动力 健康 老化 脚趾外翻 护理法 研究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肿瘤性与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来该院就诊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诊断结果将46例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肠扭转患者10例,肠套叠患者11例,肠粘连患者25例,粪石患者2例,嵌顿疝患者2例。两组患者均先采取鼻肠管进行肠道减压和营养支持等手术治疗,再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过3个月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中治愈0例,好转10例,无效36例,有效率21.74%,后对治疗无效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后共治愈16例(34.78%),好转20例(43.48%),无效9例(19.57%),死亡1例(2.17%),总有效率78.26%.结论械性肠梗阻根据病因可分为肿瘤性及肿瘤性肠梗阻,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以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则以手术治疗手段居多,临床应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机械性肠梗阻 肿瘤 诊断 经鼻肠导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替罗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湖南旺旺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包括普通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加用替罗班后,患者的出血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替罗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可有效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使患者的出血率轻度增加。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 疗效观察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