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探讨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李鑫磊1李艳2

李鑫磊1李艳2

1大庆市人民医院163316;2大庆油田总医院163311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来该院就诊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诊断结果将46例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肠扭转患者10例,肠套叠患者11例,肠粘连患者25例,粪石患者2例,嵌顿疝患者2例。两组患者均先采取鼻肠管进行肠道减压和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再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过3个月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中治愈0例,好转10例,无效36例,有效率21.74%,后对治疗无效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后共治愈16例(34.78%),好转20例(43.48%),无效9例(19.57%),死亡1例(2.17%),总有效率78.26%.结论械性肠梗阻根据病因可分为肿瘤性及非肿瘤性肠梗阻,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以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则以非手术治疗手段居多,临床应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机械性肠梗阻;肿瘤;诊断;经鼻肠导管;疗效

肠梗阻[1]是一种胃肠科常见病,临床以机械性肠梗阻为主,临床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其一般病理是肠道内机械性阻塞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腹部疼痛,病因则根据具体病因分为肿瘤占位、肠粘连、异物阻塞、结肠病、粪便阻塞和肠扭转等[2],发病后不但会影响人体肠管正常功能的实现,还能够引发人体其他生理改变,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该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6例,比较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在临床诊治和治疗效果的差异,为临床治疗肠梗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6例,并根据诊断结果将46例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5.3±1.9)岁;将50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4.6±2.1)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经过腹部彩超和腹部CT检查,详细观察患者肠管扩张情况、肠扭转的程度及位置[3],判断有无肠坏死、肿瘤转移等症状,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两组患者均先经过非手术治疗并观察效果,效果不明显患者则转为手术治疗。

1.3疗效评判标准

根据临床相关诊断标准和患者恢复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肠管内积液及积气消失,患者恢复排气、排便,能够进食;有效: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恶心、呕吐症状,X线检查肠管内梗阻现象明显减轻;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肠梗阻的相关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有加重现象,X线检查患者肠道内梗阻症状无明显改善。

1.5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的数据资料均经过SPSS19.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经过t检验,数据采用(x±s)的形式表示,所有计数资料均经过χ2检验,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两组患者均先采取鼻肠管介导的非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治愈0例,好转10例,无效36例,有效率21.74%,其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对无效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措施,1个月后,共治愈后16例(34.78%),好转20例(43.48%),无效9例(19.57%),死亡1例(2.17%),总有效率78.26%;观察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治愈18例(36.00,好转19例(43.48%),无效13例,有效率74.00%,无效组患者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情况好转,1个月后总治愈18例,好转21例,无效10例,死亡1例(2.0%),总有效率78.00%。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有效率21.7%明显低于观察组非手术治疗有效率74.00%,两组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肠道内不同的体内异物(结石或粪便)或肿瘤等障碍物机械性阻碍导致肠道不通,形成栓塞。这与患者先天机体状况、饮食习惯等存在关系,其中粪石性肠梗阻通常是由于饮食问题引起。在该研究中,对照组为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先期采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21.74%),后期均采用手术治疗措施,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8.26%,观察组为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有效率74.00%,其中有2例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经过手术治疗后情况好转,总有效率78.00%。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相同,但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更好[4]。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65%~80%之间,与该研究的治疗有效率相似,这就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一红.奥曲肽联合常规内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2,24(12):185-187.

[2]韩世晓,孙淑梅.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诊治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8):130,132.

[3]崔小鹏,梁海滨,樊勇.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诊治的比较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6):2065-2067.

[4]黎胜伟.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及预防进展[J].包头医学,2010,34(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