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沿海高血压渔民患者对健康促进的需求,通过健康促进干预,评价其对引导和促使患者建立健康意识、学会基本保健、养成有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和消除不利因素的效果。方法从椒江区社区卫生院已建档的从事渔业工作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4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级各120例,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方案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健康促进工作;对照组以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健康宣传。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对渔民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较好的效果,能促进其改善遵医行为,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

  • 标签: 沿海渔民 高血压 健康促进 效果评价
  • 简介:渔民根据职业特点可分为三部分:即出海捕捞、滩涂养殖及居家渔民。出海捕捞作业人群基本上都是男性,以青壮年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缺乏。随着交通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增加,大量内地民工流入沿海从事捕捞作业,这部分人群水性不熟,海上工作陌生,安全意识淡漠。因此,渔民的健康危险因素和主要健康问题应引起关注。

  • 标签: 沿海渔民 危险因素 健康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辽宁锦州凌河区某单位623名职工的尿碘水平。方法测量日间随机尿的尿碘值。结果该单位职工尿碘中位数为90ug/L,70.14%职工碘缺乏,23.76%碘含量适宜,4.98%碘含量偏高,1.12%碘过量。结论加强人群尿碘的监测,利于及时的进行干预,改善人群碘营养状况,有效防治碘缺乏病

  • 标签: 沿海城市 尿碘 碘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盐饮食对沿海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以60例沿海农村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实施科学、系统的饮食干预,使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健康行为不断强化,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低盐饮食率达到98.3%,血压控制率达到96.7%。结论控制沿海农村高血压患者钠盐摄入,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饮食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未补碘的沿海地区本底碘营养状况.方法在徐闻县迈陈镇13个村委会各抽1间小学,对8~10岁学生进行甲状腺肿触诊检查;采用"五方位"(东、南、西、北、中)抽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5个村委会学龄儿童和成人尿样、饮用水进行碘含量测定及B超检测8~10岁儿童甲状腺;随机抽取孕妇、哺乳妇女及其婴幼儿的尿样进行碘检测.结果共调查8~10岁学生1556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0.3%.63份婴幼儿、199份学龄儿童、65份孕妇、59份哺乳妇女和299份成人尿样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59.0、71.0、41.5、25.1和49.7μg/L;47.9%的人尿碘低于50μg/L,81.3%的人尿碘低于100μg/L.100份居民饮用水的水碘中位数为3.9μg/L.居民人均食用盐量为8.2g/d.结论徐闻县迈陈镇为轻度缺碘地区,其适宜盐碘浓度为(25±5)mg/kg.

  • 标签: 营养调查 碘/尿 给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空袭与反空袭作战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基本作战模式。沿海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命脉,是未来登岛作战的出发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战时必然成为敌方的主要空袭目标。本文结合省军区实际,对沿海地区反空袭作战卫勤保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 标签: 沿海省军区 未来反空袭作战 卫勤保障 战伤救治 物资储备
  • 简介:为促进我国沿海开发地区医院对医学装备的管理,加强对医学装备管理的认识,就医学装备的概念、分类及医学装备管理方法等问题,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提出规范化管理的观点和作法.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医院设备 沿海 加速 医学装备 装备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浙江省某沿海城市一起伤寒暴发疫情的特征和原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Epi-Info200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是一起经水传播的伤寒点源暴发疫情。此次伤寒暴发病例共58例,主要是外来民工,集中在下马周边地区。经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此次伤寒的暴发与下马菜场(χ2=9.84,P〈0.05)、井水使用方式(χ2=25.85,P〈0.05)、吃熟食(χ2=9.18,P〈0.05,OR=4.13)和在外就餐(χ2=13.97,P〈0.05,OR=10.88)具有统计学联系,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井水用来洗瓜果蔬菜(OR=5.7,95%CI=2.2~14.6)及在外就餐(OR=8.2,95%CI=1.5~44.3)是此次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此次伤寒暴发主要是由下马菜场井水使用不当和外来人口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伤寒 暴发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东部沿海地区67年间伤寒、副伤寒发病及死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系统分析1950—2017年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和暴发数据,用PASWStatistics软件统计分析与模型拟合检验。【结果】1950—2017年宁波市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9583例,发病以20~50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与国内其他地区秋季发病高峰明显不同;暴发疫情以水源和食源性传播为主。【结论】宁波属于伤寒、副伤寒历史高流行区,发病与水源污染和居民生食、半生食海鲜的饮食习惯有关。沿海地区加强水源、粪便管理和贝类海产品卫生监管,开展健康宣教、改变居民生活习俗是控制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主要措施。

  • 标签: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暴发
  • 简介: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09年1月-2010年12月随机采集江苏省连云港市沿海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3000例(按2005年中华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组(根据高血压病情是否引起明显的器官损害分为有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300例健康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成人(心脏、脑、肝脏、肾脏等功能检查正常)。采用西门子公司DIMENSIONRXL-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尿酸酶法检测血尿酸,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中老年高血压组与中老年健康人血尿酸水平比较〔(348.2±128.5)vs(288.5±8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并发症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366.6±86.5)vs(306.0±76.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沿海中老年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密切相关,有预测判断价值。

  • 标签: 中老年人 高血压 尿酸 高尿酸血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促进甲状腺功能、维持能量代谢、促进体格发育、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必不可缺的物质,适宜碘营养水平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为了解福建省沿海居民膳食碘的摄人量,评价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营养状况,为补碘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7~11月对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碘营养 膳食调查 福建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两城市健康人群尿酸水平有无明显差异,为制定地区参考值提供有效依据,对有效地诊治相关疾病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方法为排除性别年龄差异干扰,在每个城市的2500例中各有1500例男性,1000例女性。受检者为45-55岁之间。用氧化酶法检测血尿酸含量。结果沿海城市大连男性血尿酸平均值为(385±78)μmol/L,女性为(324±56)μmol/L,平均为(361±67)μmol/L;内陆城市抚顺男性血尿酸平均值为(280±58)μmol/L,女性为(234±45)μmol/L,平均为(262±51)μmol/L。结论沿海地区大连平均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抚顺受检者尿酸水平,两城市健康人群尿酸平均水平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地区差异 血尿酸
  • 简介:摘要关于《沿海某地区公务员的体重指数与其血压、血脂指标水平的相关程度》的医学论文目的探索沿海某地区公务员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年龄、性别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本地区公务员体检相关数据,在SAS软件包支持下做相关分析。结果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和脉压)和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呈现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在男性中青年年龄段群体这种相关性最为突出。结论多食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行为问题,当前特别要注意中青年群体的多食肥胖问题。

  • 标签: 体重指数 血压 血脂 公务员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些年来,虽然各个地区都将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是,作为基层,特别是沿海欠发达地区来说,其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本文主要就沿海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然后找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基层卫生服务 问题 对策
  • 简介:为了解盐城市沿海农村居民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因素,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射阳县沿海农村611名居民进行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分别为15.06%、2.45%,且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吸烟者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分别为21.29%、5.81%,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P分别小于0.05、0.01),且随吸烟年限的延长而上升;饮白酒者的消化性溃疡患病率为8.77%,显著高于不饮白酒者(P<0.01);偏食咸、偏食甜的居民的慢性胃炎患病率分别为18.46%、22.58%,均显著高于无偏咸、偏甜的居民(P<0.05)。盐城市沿海农村居民的慢性胃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长期吸烟、膳食摄盐过量等;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长期吸烟、饮酒、膳食摄盐过量等,提示应积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劝居民戒烟限酒、减少食盐的摄入。

  • 标签: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回顾福建省近5年来多家实验室对门诊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以及初步分析其原因。方法利用检验信息系统调阅福建4家综合性医院近5年来87552例患者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并将结果资料按表达模式、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从血清学检测模式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大小阳性”模式下降尤明显,其中2及25阳性模式上升明显;从乙肝病毒感染年龄性别分布分析,多集中15岁以上,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性别分布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乙肝保护性抗体年龄性别分布分析,0~15岁较高,其中尤以2~5岁最高可达83%以上,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成年人多维持在50%左右,其性别分布男性低于女性。结论我省乙肝病毒的总体流行趋势较前好转,应加强对青壮年的治疗和监测,同时疫苗接种仍是我国沿海地区预防乙肝病毒的主要措施并加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的检查。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学模式 年龄 性别 分布趋势 福建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