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常打网球能多活近十年,间歇性禁食或有助于长寿……近年来,各种关于寿的研究层出不穷。梳理发现,有的只是一家之言甚至存在争议,有几种说法却是比较靠谱的。

  • 标签: 增寿 间歇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检测新鲜海螺样品中单李斯特菌的双重PCR快速检测方法。为检验方法可行性,对市场随机抽取的126份新鲜海螺样品进行检测,选择菌后3h内快速检出PCR阳性样品26份,应用国家标准方法(GB/4789.30-2010)对PCR阳性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PCR阴性样品中未有单李斯特菌检出;同时出现两特异条带的PCR阳性样品均有单李斯特菌检出,只出现单一条带的PCR阳性样品中有1份未检出单李斯特菌,该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为0.99%。

  • 标签: 单增李斯特菌 双重PCR 海螺样品
  • 简介:摘要:探讨检测新鲜海螺样品中单李斯特菌的双重 PCR快速检测方法。为检验方法可行性,对市场随机抽取的 126份新鲜海螺样品进行检测,选择菌后 3h内快速检出 PCR阳性样品 26份,应用国家标准方法( GB/4789.30-2010)对 PCR阳性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PCR阴性样品中未有单李斯特菌检出;同时出现两特异条带的 PCR阳性样品均有单李斯特菌检出,只出现单一条带的 PCR阳性样品中有 1份未检出单李斯特菌,该双重 PCR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为 0.99%。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龄对健康人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体检且结果为正常的80例人群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划分为Ⅰ组(39岁以内)26例,Ⅱ组(40~60岁)25例,Ⅲ组(大于60岁)29例,对龄与所选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影响进行研究。结果:Ⅰ组baPWV为(1414.19±136.87)cm/s,Ⅱ组baPWV为(1587.63±110.13)cm/s,Ⅲ组baPWV为(1997.76±203.45)cm/s。经分析baPWV与年龄呈强且为正的直线相关(r=0.700,P=0.000)。结论:年龄增高,脉搏波速加快,表明年龄与脉搏波速呈正相关性。

  • 标签: 增龄 健康人 臂踝脉搏波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单李斯特菌定性检测结合实时荧光PCR和MPN计数法,在食品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快速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将单李斯特菌的菌悬液样品依据不同浓度用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比较;分别对当日、冷冻2小时和6小时的菌液进行MPN计数法定量检测,对三种情况下MPN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两者结果一致;MPN计数法定量检测,(1)和(2)结果吻合,与(3)结果有差异。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和MPN计数法相结合,避免样品细菌培养法检测出阳性结果,定量检测时重新取样而导致的结果差异,减短检验周期和工作量,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 标签: 食品 单增李斯特菌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运用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进行疾病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对照组37例进行常规的临床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状况、用药时长、病原学送检率和会诊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病原学送检率为90.90%;31例进行了会诊,会诊率为77.50%;用药时长在4-11天,平均时长为(7.1±2.6)天;用药后病情好转与治愈36例,4例死亡,死亡率为10.00%;对照组病原学送检率为45.94%;会诊12例,会诊率为32.43%;用药时长为2-16天,平均用药时长为(8.4±3.1)天;用药后病情好转与治愈28例,9例死亡,死亡率为24.32%,各项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整体来看,我院对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运用基本合理,但要提升这一药物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对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使其在临床治疗中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碳青霉素 烯类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不同的消毒方案应用于血透机表面消毒中对效果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中选择时间段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对32台血透机进行两种方案消毒,通过随机分组法将32台血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中录入16台透析机。对照组血透机选择常规消毒剂清洁毛巾消毒方案。而实验组则选择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进行消毒。对比两组血透机在该时间段内的菌落计数平均值。评价两种消毒方案的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段内,实验组血透机的菌落计数数值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透机表面进行消毒时,选择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对血透机表面进行擦拭方式消毒,能够有效降低血透机表面的菌落计数数值,对于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消毒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透机 消毒方案 擦拭消毒 感染控制
  • 作者: 王昊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一种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PCR方法  王昊宇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大庆 163312)  【摘 要】探讨检测新鲜海螺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和李斯特菌属的16sRNA基因分别合成两对引物,对影响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同时检测单增李斯特菌两个特异性基因的双重PCR最佳反应体系及条件,该方法对于纯培养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2CFU/mL,模拟污染海螺样品的检测限为8CFU/g。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討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气道高反应性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PEF、FVC、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气道高反应性(BH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气道炎性反应,增强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和高反应性,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 表面激素吸入 安全性 疗效观察
  • 作者: 王皓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吉林吉林  132013)  【摘  要】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与眼用凝胶联合治疗眼表面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眼表面损伤患者80例(96只眼)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50只眼)和观察组(n=40,46只眼)。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软骨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贝复舒滴眼液与眼用凝胶联合治疗,2周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VAS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眼睛刺痒、短暂性视力模糊、眼结膜充血、角膜擦伤发生率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贝复舒滴眼液与眼用凝胶联合治疗眼表面损伤,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 作者: 刘怡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云南 663099)  【摘  要】目的:分析于鼻内镜检查(NBI)前应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所具有的价值。方法:2016.1~2018.12期间,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从我院挑选150例需实施鼻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组、2组以及3组,各50例,1组应用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2组应用收缩剂、3组不应用表面麻醉剂与收缩剂,对比三组患者的检查时间与疼痛评分。结果:与1组作比较,2组与3组患者的检查时间与疼痛评分均较长,1组与2组与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应用于鼻内镜检查前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且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521例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青霉烯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促进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特殊使用级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较多的科室分别是重症监护医学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血液科、泌尿外科、新生儿儿等;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为94.05%,微生物送检阳性率33.59%,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比率为23.03%;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率为7.10%,不合理类型主要是未请感染专家会诊、用法用量不当、药物选择不适宜等。结论某院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监督和管理,促进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討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气道高反应性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PEF、FVC、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气道高反应性(BH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气道炎性反应,增强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和高反应性,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 表面激素吸入 安全性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耐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耐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0例/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肺通气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状况、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呼吸受限解除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EV1/FVC、PaO2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PaCO2、CRP、IL-6、PCT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耐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其肺部感染,有利于改善其肺通气功能和血气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肺部感染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临床上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入院的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2例,A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3年,A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2%;B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2例,可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后的骨关节炎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疗效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岛素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睾酮、腰/臀比、体重指数及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采用胰岛素敏剂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雌性激素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分泌紊乱 胰岛素增敏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应用不同剂型的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90例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粉剂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且不良反应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应用布地奈德联合肺部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布地奈粉剂型能够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不同剂型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3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开展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17例。对照组接受PS+nCPAP治疗,研究组接受PS+nSIMV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通气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与nSIMV治疗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改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应用效果